第176章
在他们的思忖间,庄子到了,看到那盛开的各色花朵,他们又被惊到了,“妹夫手下有能人!”
崔玥看着也惊叹,然后就道:“哥哥,你们各挑一盆喜欢的,我再挑两盆孝敬父亲和母亲。”
她这样说,兄弟两个都有些迟疑,这样的盆栽一盆价格并不低,要是有人起哄的话,价格还能更高一些,他们要是一口气拿走四盆,折算成银子,有点过了。
崔玥表示不能这么算,“这是自家种的东西,怎么能按照市上价格来算?而且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你们妹夫说的。”提到一大早就被人叫走去办公的夫君,崔玥笑了笑:“所以你们就别客套了,这一客气显得外道。”
在她的劝导下,兄弟两个都各选了一盆花。
幸好回去坐船,陆路有限,不然想要无伤损的把这些矜贵的花儿送回京城还真不太容易。
第二日,崔家兄弟两个就“抛弃”了妹妹出门了,她是女眷,出门没那么方便,而且她刚过门,也不好经常往外跑,她想要了解霖海府还有很多时间,贾敏就带着她去了库房,然后跟她告状,“你看看,这里好东西不少是吧,你不知道我来的时候这府邸是什么样子,这些东西就放在这里吃灰,烨儿他就是懒得去折腾,男人心糙,以后就要靠你了,不然别人都要笑他了。”
虽然是有下人,但他们还真不敢做自己儿子的主,所以不太敢下手。
崔玥明白了:“母亲,以后有我。”
婆媳两个这头增进感情,另一头崔家兄弟他们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情况,那就是这边的书籍便宜的过分了,这里的三字经价格比起京城,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文房四宝里的纸张价格也便宜的过分,其他的倒是没有便宜太多,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读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了!
这一点也可以从霖海府数量众多的书院、私塾看出来,这里的百姓很愿意供养自家的儿孙去读书,这样前期可能看不出什么后期,但长久会潜移默化的增加本地的文风,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
而且这样影响的不单单是本地的读书人,看着那么多外地的书商来这边进货,他们低价买进,运到别的地方再加价卖出,但成本在这里,比起其他地方本地的书价格肯定是便宜了的,它影响的会越来越广。
崔家也有书铺,崔易岭看过账册,他们家无论如何都卖不了这么低的价格。
而想要书籍的成本降下来,一个是要把纸张的成本降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印刷成本了。
这点还没搞懂,他们又看到了码头边上数量繁多的工坊。这些工坊招收了大量的百姓做工,他们早上某个时间段大批穿着统一的服装去工坊工作,下工的时候再离开,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再一打听,这些有的生产铅笔,有的生产纸张、家具的、染色布帛……
而这些工坊有个特点,那就是价格比之前实惠,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大量出货,自然吸引了众多有利可图的商队前来。
为什么他们都能低价卖出?
他们两个人得了林烨派来的向导,有他出面,崔家兄弟可以进去工坊里看看,但不能看到核心的机密,但这也足够他们震撼了。
崔易岭陡然生出一种预感,他这个妹夫会给这个王朝带来巨变。
但这是好的改变,还是坏的?
他不敢下定论,心中倾向这对百姓是好的变化,但对他们呢?他还生出一股紧迫感,他觉得自己三年后的秋闱必须中了,不然就要落后太多。
他不想被落下。
第78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崔家兄弟两个不能久留, 他们也放不下家里人,所以确定自家妹妹在林家情况良好,又见识过了这里的特别, 兄弟两个就准备打道回府了,崔玥很不舍得,但她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她只能接受。
跟着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贾敏和林黛玉,在来儿子这里之前,贾敏心心念念的都是儿子,但离开夫君的时间长了, 她就时常惦记他, 不知道他有没有照顾好自己——从成婚以来, 夫妻两个就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她想要回京城了。
看到崔家兄弟准备回去, 索性就说他们一块儿回去, 林烨自然没法反驳, 在他们回去之前,林烨带着妻子和妹妹乔装打扮后去了庙会。
等黛玉回到京城,她这个年纪能出去“抛头露面”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在林烨提起后, 黛玉脸上的笑容就没有下去过。
崔玥比她还期待。
黛玉以前在扬州的时候林烨是带她出去过几回的, 崔玥出门赴宴的时候多,但是到市井之中这还是第一回。
到了这一日, 林烨特意请了一天假, 他穿着秀才常见的长袍, 面上涂黑又做了一些调整, 不会让人第一时间把他和知府大人联系起来。
崔玥也一身秀才娘子装扮, 和黛玉一样戴着帷帽。
贾敏知道后好气又好笑, 到底不忍心拒绝,但是帷帽必须戴上,而且不能离开林烨身边,也要早点回去。
林烨还问贾敏要不要一起凑热闹,被贾敏拒绝了:“太热闹了,你们去吧。”她去过了,人太多了,从此以后,敬而远之。
陪着姑嫂一块儿出门的还有健壮的婆子嬷嬷,可以在她们身边,挡开密集的人群。
林烨并没有让她们去当沙丁鱼的意思,霖海府的庙会十分热闹,他们避开人最多的时间和地点,就不用太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