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钟惟点头:“知道,还知道你们一起读书了,你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林焜:“是啊,那时候我们就嫉妒了,我们比他年纪大,读书比他早,结果一起读书,没多久他就赶上我们,还超过我们,我们两个那时候还怀疑他是不是下课后自己偷偷用功,我们回家后也用功读书,不肯放松。”
  钟惟给他端茶,适时开口问:“然后呢?”
  林焜接过茶,又喝了一口:“然后依旧追不上,死心了,他的进度我们越落越多,不管怎么追都追不上,回到家里,还要被父母责骂。”
  从一开始的嫉妒,到后期的无力躺平,间隔的时间并不长,家里也理解了,因为林烨的课业他们拿了一些回家,家里祖父、父亲也是读书的,看了之后也不能再责骂他们偷懒了,都知道这不是一般孩子读书的水平。
  他们那时候就知道,林烨是肯定能科举出头的。
  那时候,他才几岁大而已,大家就已经有了这个共识。
  后来果然如此,他跟着父母回京城了,但双方的书信一直不断,所以彼此都能知道对方的近况。
  “他十二岁参加县试、府试,得了第一。”
  “十三岁参加院试,又得了第一,拿下了小三元。”
  “十六岁参加秋闱,得了解元。”
  “十七岁参加春闱,得了会元、殿试被点为状元,成为本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有史记载以来最年轻的六元及第状元郎。”
  倒是不能说他是最年轻的状元公,因为前朝有个人中状元的时候比他小几个月。
  “幸好我很早就放弃和他比较了,不然我活不下去了。”
  说这话的时候,林焜有些庆幸,怎么比?
  自己还比他大,现在人家都是四品知府了,自己还只是个秀才,一个天上一个底下。
  “他中秀才的时候就有人说是林叔父在背后出力,他才能小小年纪就中了小三元,是官官相护。”
  有许多学子白发已生还在为了秀才功名殚精竭虑,而林烨呢,他的人生才开始,却已经跑到了这么多人的前头,自然不吝以最黑暗的想法来揣测他功名的由来。
  “他中解元的时候,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是他提前被透了题。”
  “他中状元的消息传回姑苏,我也听到有人说是因为叔父。”
  总之不可能是他自己考的。
  他们哪来的消息?
  林焜是知道林烨他读了多少书的。
  他出身好,天赋好,还这么努力,科举出头不是顺理成章吗?
  不过是有些人心里不甘又不平,所以一厢情愿的这么认为罢了。
  钟惟听的叹息:“幸好你想开了。”
  林焜笑了:“不想开也不行,真的追不上。”
  钟惟又问:“这些话他们应该都知道吧?”
  林焜语气肯定:“当然知道了,只是不在意而已,这些人也就只能说点酸话了。”
  ……
  在这对夫妻两个说起林烨夫妻的时候,林烨正在抱着安安和崔玥说明日要出门的事。
  崔玥有些不舍:“一定要去吗?”
  林烨:“是,有些事要去看看。”
  崔玥没有再问细节,只是问回来的时候:“那大概要多久回来?”
  林烨:“最长三五天。”
  这个不算长。
  崔玥松了一口气,然后看着他丝毫不避讳他人托抱着儿子的样子偷笑:“你就不怕别人笑你?”
  俗话说抱孙不抱子,崔玥的小侄儿出生了她大哥爱惜的很,但也是不抱的,或者说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抱,她有一次去的急了,就看到大哥背着人偷偷抱他,因为姿势不对,让侄儿不舒服,哭了,他宁可自己手忙脚乱的哄,也不愿意把孩子给别人。
  林烨十分坦然:“这是我儿子,抱抱他有什么可笑?”
  翌日一早,林烨就和楼重魏坐上了马车,一起向邬海县驶去。
  至于原因?
  巡视邬海县的铁矿。
  这让收到消息的其他五位县令有些疑神疑鬼,是只巡视邬海县的铁矿吗?好端端的巡视什么?没听说铁矿有什么不对,还是说是打着巡视邬海县铁矿的由子微服私访?
  另外五位县令:“!!!”
  不得不防!
  他们的知府大人是有这个前科的,快快快,虽然他们县没出什么事,还是要再收拾收拾,以防万一!
  第91章 这就结束了?
  邬海县是个下县, 从霖海府到邬海县,一路上山越来越多,走过山区, 到了县城,从房屋和行人都能明显看出和霖海府的区别,但这跟楼重魏刚来邬海县上任时已经有了很多进展。
  现在邬海县城里的主干道全都铺上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城里的危房也经过了修补, 不再那么破败,城里的行人身着锦衣的人没有霖海府那么多,却也不算少。
  楼重魏的马车城里的百姓有许多是认得的,有那消息灵通的还知道他这次出门是为了什么, 见到他回来, 远远的对着马车拱手行礼, 并不在意楼重魏本人知不知道。
  当行礼的人抬起头来, 可以看到他们的目光有着崇敬、爱戴和欣喜。
  楼县令是被当地百姓拥戴的好县令。
  每一次县官的更替, 当地百姓都要提着一颗心, 担心来的人贪得无厌、草菅人命,这一次,他们的县官是个青天大老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