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李之简到了上京已是深秋十月。
其时,他仍没有收到刺杀行动成功与否的消息,因此惴惴不安了好几日。
但因与晋阳侯夫人的关系,由薛相爷引荐给了太子殿下,也算是成功见到殿下。不过显而易见,薛家不是很待见他,大抵因为稚陵将陇西发生的事情都跟她爹娘说过,他总觉得薛相爷瞧他目光都是冷冰冰的。
因此,连瀛洲也没去成,他无从跟薛家表妹再套套近乎。
但,一日没有收到消息,他一日没法安心。周旋在太子殿下身边时,因为“志趣相投”,算是合得来,时常能出入东宫,却从没有面见过元光帝即墨浔的机会。
眼看太子殿下生辰日愈发近了,至于自己筹备的计划,更不知能否实行成功。
李之简受太子殿下相邀,在东宫与他对弈了几局,他费了些心思,与太子殿下对弈的数局里有胜有负,引得殿下生出兴趣来,最后一局未竟,已是夜深,便开口留他在东宫暂过一夜。第二日就是太子殿下的生辰,若还是见不到陛下,或者见到了但说不上话……
他夜里辗转反侧,睁眼闭眼全都是陆承望有没有死,稚陵还能不能同他定亲,……辗转得睡不着时,模糊听到外头有些细微的动静。
他住的偏殿,离殿下的寝殿并不算远。
他起身推开一条门缝,窥看外头,院中有一颗梨花树,这个时节光秃秃的,徒有枝桠横斜,影子投地。
却看似水的月光里,有几道模糊的黑色身影,经过了那颗梨花树。他像发现了什么,睁大了眼睛,那几人中,后边的人是太监侍卫打扮;前边的人,玄衣墨氅,身形峻拔,如玉山巍峨,孤松独立。
其他人留在庭院里侍立着,独独那人轻轻迈步上了台阶,再轻轻推开了寝殿了门。没有什么声响。
李之简猜到他是谁,顿时惊讶不已,本以为这么晚,元光帝是要与太子殿下商议什么要事,可他窥看半晌,却未见灯明,只见那人踏出殿外,又轻轻关上寝殿的殿门,下台阶,缓缓离开了。
已过子时,是殿下生辰之日,陛下难道只是来看一眼?李之简微微蹙眉。
他不敢轻举妄动,可眼见那人即将离开视线,他慌忙推门出去。
月在中天,是一弯下弦月,照得宫城如水晶宫殿,琉璃瓦明,青砖似浸。
绣有五爪龙纹的乌银履忽然一顿,顿住脚步之际,乌黑如墨的氅衣衣角在十月西风里猎猎飘摇,衣角刺绣折射出的皎洁月光,随之明灭。
不知何处有人吹笛,吹的是一曲《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这是……悼亡的诗。袖中指节缓缓攥紧,不自觉地颤抖。
他微微凝眉,循声看去,却见宫道不远处一颗老梧桐树下,立着个少年,横笛吹曲。
曲子忽断,那个身着蓝袍的少年连忙跪地拜见,嗓音却有几分哽咽:“陛下!臣李之简叩见陛下——微臣惊扰圣驾,罪该万死……”
“……李爱卿何故在此吹笛?”
沉冷肃重的嗓音响起,分明只是不咸不淡的一问,可眼前人仿佛有与生俱来的无形威势,单单立在他的面前,长年执掌生杀大权的威严,就压得他不敢抬头,叫他冷汗直流。
李之简想,他自诩胆识过人,可到了元光帝的面前,竟连说话都要仔细斟酌……他低着头,道:“微臣心有所思,故而吹笛,聊表思念。”
眼前的帝王沉默了一阵,叫李之简额头汗如雨下。但没有立即处罚他,想必还有机会。他大着胆子,抬起眼来,却见元光帝稍仰起头,望着头顶这一树飘黄的梧桐叶。
西风过时,飒飒作响。
他道:“为什么是《葛生》?这是悼亡之作,用以相思,并不合适。”
李之简泣泪道:“近日正是敬元皇后忌辰,微臣深夜感于先皇后贤良淑德,与陛下伉俪情深,却遭天妒,长逝极乐。陛下为天下之主,尚不能与所爱厮守,微臣一介寒微,与心中人更无可能,因而自感悲伤……”他叩首,“悼念之曲,臣斗胆僭越演奏,望陛下恕罪。”
久久未闻元光帝的声息。
“情深……”他微微闭眼,却觉得好笑,嗓音掺杂了些浓重鼻音,那根刺在心中十六年的芒刺,像被人拔出来,又狠狠推进去。……她的情深,另有其人。
吴有禄在旁边小心地瞧了瞧李之简,又瞧了瞧陛下,心里说不上来滋味,只觉得李公子这一招虽然有些刻意,担着很大的风险,但也有极大的可能成功。
旁人都以为,明日才是先皇后的忌日,实际上是今日。
陛下此时,心里最是柔软。刚刚悄悄去太子殿下那儿给殿下掖被子,这会儿无论如何也是睡不着的,可心里话没地方说,李公子恰好迎上来。
若说得让陛下顺了心,只怕李公子所求,不离谱的,陛下都会答应他。
月光忽被浓云遮去,叫帝王的面容隐在了树的阴影中。听李之简支支吾吾说出心上人是薛俨之女,他们两情相悦,只是薛姑娘被许配给了陆家公子,……这一辈子便不能再与薛姑娘在一起了。
声泪俱下,吴有禄听得都有几分动容,他不敢想象陛下是否会因为念起了先皇后,就答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