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稚陵立即大方道:“小舅舅,你要不要尝一个?”
  钟宴伸手拿了一只,咬了一口,酸涩的,并不甜,微微凝眉,但还是说:“好吃。”闻言,稚陵立即又伸手给他塞了两三个。
  魏浓见状,心里嘀咕着,难道钟太傅很喜欢吃青梅么?于是也立即摘下两三个,殷勤献给他,却被钟太傅婉拒了,魏浓疑惑地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看着稚陵,恰与她目光一碰。
  这时,久久在一旁沉默着的少年郎终于有了动静,他也伸过手,要从稚陵的小篮子里拿一颗青梅,哪知稚陵一避,对他说:“浓浓手上正好有。”
  太子殿下微微抬眼,眉眼顷刻笼罩下一层薄薄阴翳似的,迅速别开目光,还是接了魏浓的青梅,跟他的老师一样一口咬下去,却酸得神色一变,诧异着说:“好酸……”
  “酸、酸吗?”稚陵自己没有尝,但钟宴说是甜的,太子殿下说是酸的,……哦,她眉眼弯弯,肯定是魏浓摘果子的眼光不如她。
  太子殿下还在小声嗫嚅着:“薛姑娘,让我尝尝你摘的好么……”
  但话音没有落,才发现稚陵缓缓下了垫脚的石头,拍了拍手——而这一整只小篮子都落入了魏浓手里了。他很不得已,踱到魏浓的跟前,拣了一只,吃到了,发现仍然是酸的。
  魏浓很惊喜他竟然这样喜欢吃,一连尝了三四个,虽说神情怪异,但若不是喜欢的话,何以吃这么多呢?她连忙还要给他摘几个,被太子殿下慌忙摆手拒绝,并提走了她的小竹篮,说要带给他爹爹也尝尝。
  魏浓目送太子殿下离开,谁知转头发现稚陵也不见了人影。她绕过那丛芭蕉叶,见稚陵正坐在假山石上,眉眼盈盈地跟钟太傅说着什么。
  钟太傅身姿笔直,琼枝玉树一般,负着手,似乎在认真倾听,唇角洋溢着的笑容,叫人想起冰面消融、春暖花开般,初入夏的夏风吹过他的紫袍,叫繁复精致的刺绣折射出明灭的光来。
  这风也吹了稚陵几句话到了魏浓耳边:“没想到,小舅舅看起来这么年轻。我之前都以为,小舅舅是个粗犷健壮的北方汉子。”
  他轻笑,漆黑眼中清澈见底,却被四下芬芳鲜妍的花木映得缤纷绚丽,正中映着她的身影。他说:“准确地说,算是江东子弟。”
  他顿了顿,问道:“阿陵,你……去过江东一带么?”
  稚陵睁大了乌浓的眸子,流露出歆羡的眸光,摇摇头:“没去过,但很想去。只是我爹娘都不放心我出门。”
  “……为什么?”
  稚陵有些无可奈何地叹气,垂头揪起绢帕来,“因为总是生病。”
  ——
  武宁侯回京一事,一日之内传得尽人皆知。
  十几年前,他和今上两人打了胜仗班师回京,跨马过玄武大街时,街头巷尾的年轻姑娘们争一个看大将军的好位置,三更天便占了位。
  那时候,思慕武宁侯世子的人,能从武宁侯府排到上京东门。
  但那时候坊间便有了些缥缈的传言,说他心有所属,可却与意中人被迫离分。
  到先皇后过世、武宁侯府查出一幅画像来,那些传言中武宁侯世子的意中人,终于有了个确切的身份:已逝的敬元皇后。
  如今过了十几年了,思慕他的姑娘们逐渐别有思慕之人,他仍旧孑然一身,始终未娶。听说他在西南,收养了许多当地异族的孤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旁人只道:恐怕他今生要为他那个意中人终身不娶。
  他现如今回来了,且不论他目的何在,但是众多仰慕英雄之人,都盼能与他见上一面。
  武宁侯府连着数日门庭若市,只是苦了看门的护卫管家,要一一跟来客解释,侯爷他不见客,谁也不见,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见。
  只得说,此举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
  旁人不见他,并不知晓,其实他也并不在府中。
  回来第三日,钟宴便马不停蹄前往法相寺,一个人也没有带。
  府中小厮也只知,侯爷说去法相寺替长姐和外甥祈福,修行一段时日。贴身伺候的护卫倒是晓得另一重原因——便是去法相寺给先皇后祭祀上香。
  侯爷从前还没去西南的几年里,若是得闲,几乎都住在法相寺里。
  也无人知道他那一个个不合眼的长夜里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现在去了法相寺,倒是很合侯爷他的一贯作风了。
  护卫甚至怀疑侯爷他会一直住到陛下寿辰那日才下山。是了,他入京时恰好时近陛下的寿辰,这回宫宴也是躲不掉的。
  不过也有人说,侯爷去法相寺是躲陛下的。毕竟……情敌见面,总是分外眼红。
  诚如外人猜测的那样,即墨浔一点也不想看到钟宴。
  那一日他还从即墨煌口中得知,钟宴和稚陵在弘德馆见了一面,她……看起来十分亲近他。
  这叫他吃了一只小竹篮子里、据说是她亲手摘的青梅,几乎都酸掉了牙。
  现下听闻钟宴去了法相寺,心里更不痛快,恨不得寻个莫须有的理由,让他离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稚陵即将退婚恢复自由身的时候来——
  这些时日,他已派遣了专使前往益州一带调查陆承望一案,陆续有信佐证,大抵陆承望早就死透了,怎么可能还回得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