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言成蹊好奇地问什么分歧,陶礼却不愿多说,并且从沈若桑走后人一整天都蔫蔫的,常常干着干着活就开始走神发呆。
言成蹊心里憋着气,晚饭前借着去小卖铺买酱油的由头溜到了孙大夫家院外。
孙颖正在帮孙婶包饺子,听见言成蹊的声音她匆匆忙忙放下擀面杖跑出来。
言老板,找我什么事儿?
言成蹊把人领到墙根,神神秘秘地低声问道:沈若桑和你们陶老师有矛盾?
没有啊,他们关系可好了,以前沈木头除了陶老师谁都不搭理,对了,他还和陶老师住过一段时间呢!
言成蹊瞳孔一紧,他们在一起住过?
孙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解释:当时沈木头放学回家发现他妈死在了床上,村里人帮着办丧事,陶老师不放心他自己在家住。你别多想啊言老板,那时候沈木头才十几岁,还是未成年呢!
言成蹊怎么可能不多想,同为男人,他能感觉到沈若桑对陶礼的感情,那绝不是一个学生对老师该有的东西。
但沈若桑太稚嫩,也把自己的情感藏得太深,以至于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他的心思。
言成蹊把下午发生的事情和孙颖说了,孙颖想了片刻,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一定是沈若桑又想出去打工挣钱,陶老师不同意。
言成蹊皱眉问:陶老师为什么不同意?
孙颖叹了口气,答道:其实高中毕业那年我和沈若桑就想去县里打工攒学费,但陶老师坚决反对,他不想我们太辛苦,我们这几年的学费一直都是陶老师出的,后来他又担心我们在学校没钱花,每个学期都往我们俩的卡里转一万块钱。
孙颖擦了擦眼泪,吸着鼻子说:我和沈木头哪里花的了这么多,但每次陶老师都劝我们别舍不得花钱,让我们买衣服,多和朋友逛街,我知道他是怕我们自卑,想让我们和其他学生一样。
陶老师从来都不舍得给自己花钱,可给我们转钱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他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人,言老板,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陶老师,他值得最好的
言成蹊端着一盖顶饺子往回走,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孙颖说的话。
在他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从未出现过像陶礼这样的人,纯粹,善良,真诚好像这世间所有的赞美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好。
用孙颖的话说就是陶老师完全可以入选《感动中国》。
言成蹊无数次庆幸自己及时和陶礼结束了那场可笑的交易。
陶礼就像一束光,而从前的他则像活在阴影里的蟑螂。
打定主意重新做人的言成蹊大步迈进院子,结果得意忘形,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脚,差点儿连人带饺子一起飞出去。
好在他反应迅速,及时把饺子举到头顶。
陶礼转头就看见言成蹊结结实实地跪在地上,两只手高高举着一盖顶饺子
这是什么特别的仪式吗?
陶礼问,担心他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邪教。
言成蹊嘴角抽了抽,淡定地从地上站起来。
孙婶包的饺子,让我拿回来煮,你赶紧去烧水,一会儿该塌底了。
陶礼捡了几块纸板点火,朝他又看了几眼问:你买的酱油呢?
言成蹊哪还记得酱油的事儿,愣了几秒,把饺子放下就往外走。
我现在就去买。
陶礼想把人叫住,可言成蹊腿脚太快,已经没了踪影。他看看橱柜里还剩多半瓶的酱油,蹲在地上点火。
十分钟后,言成蹊臭着脸拎了瓶酱油回来。
他接过陶礼手里的烧火棍,扒拉了两下灶堂,把陶礼推到一旁。
这里烟熏火燎的,你出去等着。
陶礼没走,扒了几瓣蒜留着调蘸料。
言成蹊闷声说道:酱油是我在李翠云那赊的,记你的账。
在村里生活这几天他几乎把手机给戒了,走得时候也没多想,到了小卖部才发现没带手机,现金他身上更不可能有。
李翠云同意让他赊账,可气的是非要他写陶礼的名,说他不是村里人没有信誉。
陶礼听完,笑着说:翠云和你开玩笑的,我买东西她从来不收钱。
我哪有你陶老师面子大?言成蹊又忍不住心里泛酸,一口一个翠云,叫那么亲热干什么。
我的面子不就是你的面子?你可是我的家属。
家属两个字成功取悦了言成蹊,他嘴角上扬,大火烧得呼呼作响。
既然是家属那你以后是不是得改口啊?天天言总言总的,好像我秘书。
那要叫什么?陶礼费解地问。
我怎么知道?你想叫什么就叫呗!言成蹊一脸你连这种事情都要问我的无语表情。
陶礼想了想,那叫你小言?或者小蹊?
恶不恶心,我都二十八了。
言成蹊低着头,装作不经意地说:不如叫老公吧!
陶礼:这不是更恶心?
老公怎么恶心了?人家都这么叫。言成蹊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