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锦树奇案> 第68章

第68章

  元玮影说:“卢梨寒给我们任务的,监听明顾问是其中一个,当然,谁做得好,就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宠爱……”
  莫停声一阵头痛:“云卿做得最好吗?”
  元玮影一听,顿时我特意咬牙切齿:“他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东西,也敢和我抢?!”
  “那你说的地点在哪里?云卿应该是和卢梨寒在一起。”
  元玮影一听,像炸了一样,立刻打开手机地图:“月和山!104院那儿有条路去后山,他们在那边有个作伪的地方,应该是山洞什么的。”
  莫停声接过手机,默默记下地点,又指了指车上。
  “你先过去等,窦警官会照看你。”
  元玮影点点头,果断地往车旁走去。
  莫停声立刻安排人手,准备去月和山搜山。
  明秋霁被帐篷外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和议论声惊醒,转过来一看,陶思空已经不见了。
  他立刻起身,打开了帐篷门,卢松径和陶思空都在不远的地方,热烈地争论着什么。
  看到明秋霁起来,立刻不说话了。
  陶思空对卢松径点了点头,马上走到明秋霁身边。
  “小树儿,来,我带你洗脸吃早餐。”
  明秋霁忽略掉卢松径不友善的眼光,卢梨寒就过来把卢松径带走了。
  明秋霁跟着陶思空去洗漱,眼光却一刻不落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看到了几个不小的侧洞,都被铁门关得严严实实。
  电线和水管,都穿插而过,陶思空注意到明秋霁的心思,却完全没有说破。
  等坐在洞中一张大桌前,明秋霁才发现几乎所有之前他打过照面的陶家人都在这里了。
  吃的虽然是三明治一类的冷餐,但还算丰盛,陶惠清也格外留意他。
  等手下撤下了餐盘,陶惠清面前多了一盏茶,明秋霁只一看,也知道茶盏价值不菲。
  陶惠清挥了挥手,让人拿出了好几个卷轴。
  “小明啊,我这边还有几幅字画,你来掌掌眼。”
  明秋霁感到卢松径强烈的敌意,但也无法推辞,陶思空低声安慰:“小树儿,别害怕,舅舅他也没有恶意的,你只管好好看,就好了。”
  明秋霁瞥见他的手指微微蜷缩,想来应该是被陶惠清打断的手,至今没有囫囵好起来。
  明秋霁心内叹息,只好转身接过陶家手下放在托盘里的手套。
  第144章 答案
  陶思空见明秋霁如此配合,心中一喜,就当他识时务,这样也能更好地得到陶惠清的认可。
  卢松径见明秋霁态度软化,却十分不甘,刚想开口阻止,就被卢梨寒拉住了手,还赶紧对他摇了摇头。
  卢松径知道卢梨寒的考量是正确的,这个时候,不管自己是不是偶得楼的掌眼,又不管陶惠清将来会不会把偶得楼交给明秋霁和陶思空,这时候提反对意见,只能令人反感。
  卢松径大半辈子没这么憋屈过,扭头走到另外一边去了。
  陶惠清并没有安抚他,反而是激动好奇地注视着明秋霁的一举一动。
  明秋霁戴上单边放大镜,伏下身体,一点点展开卷轴。
  这幅法书,明显换了好几次装裱,明秋霁轻轻用镊子抬起其中一角,陶思空就赶紧帮他把整个法书展开。
  陶惠清示意左右把灯光调试到最佳状态。
  明秋霁没有理会外界的动作,仍然是小心翼翼地看着法书修补的痕迹,反复看了一会,就抬起头问:“做了织物扫描了吗?”
  陶惠清挥了挥手,让人把扫描报告拿给明秋霁。
  明秋霁取下单边镜,看了看报告,法书和绘画一样,能流传下来当为“传世之作”,只是在颠沛流离和朝代更迭中,通常经过多次装裱与修复,不但在题跋处会有收藏家和机构的印章,还有部分收藏者喜欢把自己的名字也署上,当然,比起法书原作者,高下立见,良莠不齐。
  以前的鉴定多半是靠经验,口耳相传,实物相鉴,像卢松径这样的掌眼,基本一摸,一看就知道真伪了。
  书画作伪非常困难,露馅的地方也会很多。
  卢松径有把握的就是明秋霁还很年轻,看的真品远远不如自己,经验欠缺、纸上谈兵,很可能这次就会失手,在陶惠清那里大失分数。
  所以,卢松径见他看报告,心里松了口气,装裱的材料里的浆和绫绢其实是可以摸出来的,靠扫描报告,通常不怎么高明。
  陶思空也费解地看着明秋霁,不太明白他看报告的目的,报告里根本不可能有鉴定出来的朝代信息,因为陶惠清特意把它拿掉了。
  为的就是考验明秋霁。
  明秋霁似乎没有察觉到其他人的心思,只认真比对了报告中的花纹样式和编织方法。
  就把扫描报告放到了一旁。
  然后又轻轻翻过手卷,对着灯光去看添补的痕迹。
  看着看着,明秋霁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大概知道这幅手卷的价值,如果说现藏的唐代纸绢画作真迹算得上镇国之宝,那他手里的法书的价值,比起来,只多不少。
  陶思空一下看出明秋霁的紧张,因为离得近,他的呼吸都刻意收敛,不敢突兀地喷在法书上。
  陶思空担忧地轻轻帮他拿下法书,好好地收好,又对陶惠清说:“父亲,小树儿有些累了,让他先休息一下吧。”
  陶惠清当然看出明秋霁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就笑了笑:“好,明顾问先休息,大家也去收拾东西,我们立刻换个地方,我相信,明顾问能给我想要的答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