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周航的意思,大概是想替那些拆迁户争取时间和利益。
这倒是出乎了麦冬的意料之外。
“你之前几次来我办公室,就为了这个?”
微信很快被回复:“是啊,麦总。”
“您也看到了,都太不容易了。”
“福祥面馆的老板娘,去年刚死了男人,小孩好不容易在附近有借读名额,她自己还有糖尿病,静脉曲张,走路都费劲。”
信息从对话框中蹦出来的速度很快,麦冬皱着眉头——这些文字让他心烦意乱。
索性按灭了屏。
半晌,提示音停止住,可能是见他一句也没有回。
木屋里传出钢琴的声音,还有一阵轻声的谈笑,麦冬扭头,看见复古的印花玻璃上摇曳着几个端酒杯的人影,窗帘是一层淡淡薄雾,暖黄色闪烁的光神秘且慵懒,那是他们点了蜡烛。
什么什么欧洲王室贵族的古董烛台,花多少钱也买不到一对的,因为另外一只在博物馆里陈列。
林间的风阴凉,湿气很重,麦冬回过头来,用大衣把身体裹紧,蹲在石头上,探身往前看。
银白色的圆月破碎在小溪中,旁边缓缓冒出一只黑乎乎的影子,那是他的倒影,像某种怪物。
麦冬下意识地闭上眼睛。
大坝生活区边上,也有一条河,所以那个地方才被叫做大坝。
手机上跳出来自唐雨枝的信息:“怎么还不回来。”
“我先走了。”
“啊,有急事吗。”
“有点饿。”
“?”
“抱歉,你好好玩吧。”
“……你答应我的。”
“图纸不用着急了。”
麦冬犹豫了一会儿,重新掏出手机,通讯录里没有存周航的电话号码,他划了划,找到历史记录里几个红色的未接来电。
对方几乎在一秒内就接通了电话。
“麦总。”
周航,语气总是带着讨好的,见到人时,总是卑微地挂起一张笑脸。
开始麦冬以为他这副样子只是对他们这种所谓的权贵,后来发现不是,对待沈源,对待工人,对待面馆的老板娘,甚至是老街上和他擦肩走过的每一个稍微熟识的人,他都是这样。
都是生意人,赵家荣和他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
麦冬承认他对周航,绝对算不上印象好,就比如现在,一听到他的声音,就又不自觉地皱起眉头,“你别这样叫我。”
对方“哎哎哎”地答应了几声,却没有改,“我刚才微信说的,求您再考虑考虑,真的再考虑考虑。”
麦冬沉默片刻,“这么晚了,那个福祥面馆,晚上还开门吗?”
。
车灯扫过楼门口,显出一个人影。
夜里起了风,男人穿的黑色长风衣下摆被高高扬起,麦冬拎着一个餐盒下车,等车子从身后驶离,走上前去。
“怎么不进去。”
“门锁换了。”韩恩铭略带怒意地看着他,“你自己忘了?”
经他提醒,麦冬想起来有这一码事,那还是去年冬天,他俩在这间房子里打过一架,赵家荣过生日那天。
竟然过去这么久了,这样想想,从那之后,韩恩铭一次都没来过。
他掏钥匙,两个人进门。
麦冬没管他,脱掉鞋子外套就坐在餐桌前,准备大快朵颐,面条装在打包盒里,必须要尽快吃,否则就全无口感。
福祥面馆的肉丝面,特意绕路买回来的,最近他很爱吃。
“加班到现在?”
“嗯。”
麦冬里面只穿了一件衬衫,袖子卷起来,广市的春天很短,清明过去没多久,天气就炎热起来。
韩恩铭站在玄关口,黑色的长款风衣的扣子一颗颗扣到了下巴,身型又长,整个人像黑色的一截木炭,笔直地立着。
他好像没有要进来的意思。
于是麦冬放下了筷子,“你怎么了。”
他自认这段时间没有招惹到对方,除了公事,两个人连说话都不多。
在这个春天里发生的事情大都乏善可陈。公司管理层发生了一些变动,在所有人的预期内,原因也都是因为麦光耀的提前退休,父亲回国定居,天天去公司上班,偶尔的碰面让麦冬略有尴尬,麦冬被调去分管营销,职位上自然是有晋升,离开工程部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讨论了北郊产业园区的拆迁事项,对于进度的暂缓和赔偿方案的改变,韩恩铭没提出什么意见,算是默认通过了。
家里的小宝宝雪迎已经学会了爬,大嫂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是逗女儿玩,二是催着郭一然尽快备孕。
韩恩铭面容冷漠地盯着挂在玄关墙壁上的一幅画,那是唐雨枝的作品,一个月前他托郭一然转送给麦冬,据说是他新出的系列画作里唯一不对外展出拍卖的一幅。
他问:“最近和孙家的女孩儿联系多吗。”
麦冬老老实实地答,“一周两次。”
“感觉怎么样。”
麦冬自暴自弃地笑了一下,“你来我家,就是为了说些废话吗。”
韩恩铭今天的情绪格外不稳定,他提高了声音,“你非得一见面就和我吵架?”
麦冬乖乖低下头吃面。
还是不惹他。
韩恩铭的情绪回落,语调也是。
“以后可以不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