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84节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84节

  “别胡说八道了。我没当评委。我就是当评委也会公正评判。”
  “最好是。”林家乐摞下话跑开,把个林正清噎在当场。
  走进会议室,他终于看清了贾芳的模样,穿着半新旧的罩衣、青色长裤,两条粗粗的黑辫子,看得出乡下人的土气。不过她眉眼间酷肖苏红霞,跟林思危也有几分相像,看上去面相都不太好惹,坐在林家欢身边显得有些凌厉。
  还是家欢好。林正清想。家欢就是恬静的小女生模样,这样才稳重。贾芳像什么样子,一股子要吃人的劲头。
  林正清闭上眼睛想了数秒,心道,总要让你吃点苦头才好。
  颁奖会按既定流程一项一项,领导讲话,各学校的学生表演一些拉手风琴之类的小节目,然后颁奖,从优秀奖到三等奖到二等奖,最后是一等奖。
  奖项是副局长宣布的。颁奖是局长和林正清一起的。
  局长颁证书,林正清颁奖杯。
  这年头的奖杯是真奖杯,一只上面刻着“晋陵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的青瓷小花瓶。
  先给林家欢。林家欢鞠躬道谢,从父亲手中接过奖杯,自豪满满。
  其次轮到贾芳。贾芳也鞠躬道谢,可就在她的手刚刚触到奖杯时,林正清突然松手了——
  奖杯从贾芳手中跌落,摔在水泥地上,“哐当”一声,花瓶成了碎片。
  所有人面面相觑。
  林正清赶紧打哈哈:“哈哈,贾同学太激动了。也是这个一等奖的确份量重,奖杯都是沉甸甸的啊。”
  其他领导和老师们趁势笑了起来,甚至纷纷觉得林正清是化解尴尬的高手。
  贾芳惊呆了。明明是林正清先松的手,自己还没接到奖杯呢。
  他是故意的。
  他要自己好看。
  没想当,堂堂市一中的校长,竟然众目睽睽之下就敢给自己使绊子。
  贾芳小小年纪,终于见识了林正清的不要脸。
  偏偏林正清还在装大度:“没关系,贾同学不要担心,局里回头再补一个奖杯给你。”
  贾芳甜甜一笑:“谢谢林校长。”
  然后伸手,竟将林家欢手里的奖杯直接抢了过来。
  “那就补给林同学吧。你是林同学的爸爸,你带给她比较方便。”
  所有人都惊呆了。可再一想,好像贾芳的话也没错。
  反正是补一个,的确是补给林家欢比较方便?
  林正清万万没想到,明明想让贾芳尴尬,最后尴尬的却是自己的女儿。
  林家欢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第111章 销路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话真是没说错,姓苏的一家没一个好东西, 生个女儿都这样尖刁贼滑, 跟林思危一个样!”
  刘玉秀恨恨地骂着,浑然不顾这话把林正清也骂了进去。
  “欢欢不哭了啊。”刘玉秀拍着林家欢, 又不耐烦,“有什么好哭的,当时就该把她那个也一砸两干净。现在回家哭, 人家又看不到。”
  林家乐撅着嘴:“你不知道那个贾芳的嘴脸,得意得要命。要不是老师拦着,我当时就冲上去给她两个大嘴巴子。”
  “要是你当然不会吃亏了。唉, 欢欢你也学学乐乐, 小时候看着你挺厉害的, 怎么读书读傻了?”
  林正清听着三个女人叽叽喳喳, 心里烦闷, 索性躲院子里抽烟去了。
  也真是见了鬼, 自己怎么就拿捏不了林思危和她身边的人, 是哪里没做对吗?一个农村来的黄毛小丫头,怎么就这么多心眼?
  她绝对不是苏红梅独自带大的。
  苏红梅肯定有别的男人。
  有机会要和以前一起下乡的知青们走动走动,他们后来还在溱洪县留了好些年, 肯定知情。
  刚掐灭烟头, 林正清听到不远处传来顾念申的说话声。
  他顿时心中一动,起身出了院门。
  “顾市长回来啦。”他迎面打着招呼。
  顾念申正想事呢,立即抬头:“林校长这么晚去哪儿?”
  “去买包烟。”他指指巷口。
  顾念申没拆穿。林正清都市一中大校长了, 别的不说,烟酒应该是不缺, 何至于大晚上出门买,应该是有事找自己。
  果然林正清道:“正好问你个事呢。阳川路到底怎么个说法,拆不拆啊?”
  顾念申觉得这种事也没必要瞒他,林正清也是有人脉的,这些事情他早晚会知道,现在来问自己,只不过觉得自己更接近核心,一手消息更加准确。
  于是道:“拆是肯定要拆的,不过拆多少,怎么拆,方案都还没定。再者嘛,你舅舅要回国探亲,老华侨几十年不回国,总不能一回来连家都没了吧。所以再等等。”
  “我舅舅?”林正清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胡巧英先生。”
  “啊?”林正清顿时直拍额头,“瞧我这记性!太多年不提,你这乍一说,完全没想起来。不过他不是……”
  他不是汉奸嘛。顾念申心中替林正清将话补全了。
  对于眼前这位林校长,顾念申也是真心觉得,在一个巷子里住了十几年,终究也没仔细认识他。
  之前只知刘玉秀性格古怪,看不上林家成分不好,不愿与林家亲戚来往。如今经历这么多,才知道不孝的儿媳背后,必定也有个问题儿子。
  胡巧月去省城手术的事,章秀琴碰到林正清时故意提过,可林正清打着哈哈就过去了,完全没有过问一点点。
  现在胡巧月回了晋陵康复,听说也出院了,顾念申相信,林正清是一次都没去看过。
  就连胡巧英被平反这么大的事,林正清也完全不知情。
  “通过对胡巧英先生历史问题的调查走访,省里纠正了对他的评判,他已经平反了。”
  “那阳川路罚没的房子和家产呢?”林正清立即追问。
  顾念申平静地望他一眼,不带任何情绪:“不清楚,这也不是我口子上的事。”
  “哦。”林正清突然觉得自己似乎表现得过于猴急了些,顾念申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着了相就不好了。于是他笑道,“反正相信政府,政府肯定会按政策来,不会亏待我们林家。”
  “是胡家。”顾念申笑着纠正。
  “对,是胡家,哈哈。”林正清假装云淡风轻一甩头,“这也不早了,不耽误你时间了,我去买烟。”
  望着林正清的背影,顾念申笑得意味深长。
  阳川路的半条街,哪是那么容易就落实政策的,他再怎么想帮助胡巧月,他也是负责工业的副市长,落实政策这事他可以打招呼,却不由他经手。
  但林正清不一样。他是利益相关。
  顾念申相信,只要把这个信息透露给林正清,林正清就会不遗余力去疏通、去操作。
  市一中的校长,应该是有点能耐的。
  既然你在生活上照顾不了老母亲,那就在别的地方出点力吧。
  至于出了力有没有回报,那就看你造化了。
  …
  这边林正清绞尽脑汁算计家产,那边林思危想方设法卖产品。
  贾士兵一家来了晋陵,实践中心的产品就没了销路。林思危翻遍学生手册,发现学生家长那叫一个卧虎藏龙,供销社的,糖烟酒公司的,各企业的……
  两个字:好用!
  当然在用之前,林思危还是征求了谢宝生的意见。谢宝生想了半天,说他的意见就是,回款要快。
  林思危心中是有点佩服的。
  虽然谢宝生一直在粮校工作,算是教育行业,但能说出这种话,他是略懂些市场行情的。
  眼下的商品流通,也分官方和民间。像供销社这种官方渠道,不会欠钱,但也不见得按时给,这得林思危用心去盯。
  林思危倒是不急这个。催款这种事,林总早就干麻了。
  她分头找这些学生问情况,让他们回家跟家长说,学校实践中心的老师要找他们联系业务,问方不方便。
  很快反馈都来了,家长们表示,不仅很方便,而且很欢迎。
  不过,当家长们发现去联系业务的小林老师竟然和自家孩子一般大时,还是吃了一惊。
  小林老师一开口,供销社部门经理、糖烟酒公司采购主任、电缆厂副厂长……就纷纷打起了精神。这小姑娘——不,这小林老师的认知,要领先自家孩子起码十五年。
  小林老师不是来推销的,她是来调研的。
  就实践中心目前生产的锤子之类的小件,供销社分销几个农村的站点就能消化。但实践中心难道就永远做点小锤子小板凳?
  这就辜负了省厅拨的十万块,更辜负了林思危自己的内心。
  林思危对他们说:“我想了解一下,咱这儿销路最好的商品有哪些,近三年销量上升最多的商品有哪些,最最滞销的商品有哪些。”
  经理主任们好奇,说小林老师你问销路最好的,那是想跟着做,好理解,你问最滞销的是什么用意呢?
  小林老师笑颜如花:“因为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更有价值。”
  经理主任们哪里听过这么新鲜的话,转头回家就问自家孩子:“你们那个小林老师什么来头,江湖高手啊。”
  孩子:“实习老师,马上要毕业的学姐。至于什么来头,不知道啦,只听说她能把省里的大领导都往学校带,厉害得不得了。”
  小林老师的江湖名声,又出圈了那么一丢丢。
  第112章 鼓捣
  也是跟糖烟酒公司采购主任学习了一番, 林思危才知道一些被忽略的过往。
  原来去年以前,国家对烟酒都是实行专卖专控,也就是说, 烟酒公司在各大酿酒厂设有驻厂机构, 指导生产计划,产品都是包购包销。
  而在前年, 这一政策有了变化,国家要求将该类产品的销售权归还厂方所有。所以就在林思危穿越来之前,糖烟酒公司撤回了派在酿酒总厂的驻厂专员, 改有厂方自行安排生产,自行组织销售。
  林思危终于想明白一件事,为啥酿酒总厂从厂长到员工, 对市场和销售都缺乏敏锐度, 因为他们以前压根不需要敏锐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