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三人上了车,讨论的还是番茄。
宋绮珍车技很娴熟,开着辆体型这么大的车,还能动作丝滑的挤出来一条出路,车窗半降,有车主冲她吹口哨。
可以啊!女生开霸道。
等红灯的功夫,还有车主和宋绮珍搭讪,陈瑞玉很不满,冲她嚷嚷道:你能不能把车窗关上,别这么招摇?
不是你说关着窗闷,想晕车吗?宋绮珍虽在反驳,但说话语气仍是懒懒散散的,听起来就好像是在真心提问。
陈瑞玉最烦她这个样子,可也不想当着程斐的面和她吵架,好在变绿灯了,宋绮珍一个起步冲了出去,没一会儿就把后车甩的远远的。
程斐安静的坐在后面吃番茄,她真的很有没有吃过这么有滋味的番茄了。
一路到了她们要谈事的客户楼下,宋绮珍搬着竹筐,陈瑞玉挎着包,里面都是她们自费做的质检报告。
帮他们引荐客户的是詹明丽的朋友,也是程斐在盛星的同事。时间不凑巧,她今天没空,但能打听到的东西也都提前告诉了程斐。
宋绮珍和陈瑞玉都没和这些采购打过交道,很自觉的跟在程斐身后,看她的眼色行事。
负责跟她们对接的是客户负责生鲜的采购李建英,大约是提前打过招呼,见了她们还算客气,把她们带进了接待室。
四人落座后,李建英开门见山的说:近几年食药监查的很严,我们每天售卖的生鲜瓜果都要送样抽检,你们能经得起每一批货都被检查吗?
陈瑞玉身子不自觉的往前伸,想说能,可又忍住了。
在路上商量好了,这次沟通以程斐为主输出,她懂。
程斐双手搁在桌子上,后背靠这椅子,自信的回道:能,我们自己花钱请了三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去检验我们的番茄,农残远远低于食药监的红线,我们的报告都带着呢。
程斐说完给了陈瑞玉一个眼神,陈瑞玉忙把准备好的资料拿出来,忍不住补充道:我们三次是拿了不同时间采摘的番茄去检测的,都符合标准。
李建英翻看了一下,农残确实很低,符合进商超的标准。
程斐等她看完,拿了一个递给她,这都是洗过的,您可以试试口感。
李建英接过尝了一口,口感确实出乎意料的好,酸甜适口,有种味蕾被打开的感觉,跟她们现在店里卖的都不一样。
农残低,口感好,她心里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产品。
可面上却什么都没表露出来,仍是一副很淡然的表情,语气冷漠的问道:产量每天能有多少?
这个问题程斐回答不上来,看向一旁歪坐着的宋绮珍,她表情轻松的很,跟坐在田间地头一样闲适自在,陈瑞玉没忍住又瞪了她一眼。
千把斤能保证。
李建英好似才注意到房间里还有一个人,视线挪过去,看到头发像茅草一样凌乱的宋绮珍,不知道自然卷还是烫的,她头发弯曲的很自然。
价格呢?
程斐轻敲桌面吸引李建英的注意力,把问题接了过来,这个品种目前也有商超在卖,单价基本在8到10元不等,我们想出到6块5,也给你们留够毛利空间。
串红也就卖到这个价吧?
您也尝了,我们这个更好吃,而且我们这个除了生吃也可以煲汤炒菜。
价格太高了,我们收不了。李建英直接拒绝。
陈瑞玉在李建英的脸上看到了不耐烦,有些着急,想要开口解释两句,却被宋绮珍摁住了,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好在李建英的注意力都在程斐身上,也没注意到她们这些小动作。
程斐笑着说:价格方面您这边可以再去对比,我们也想把价格定低一点,可就是六块五我们也赔钱。我们的大棚用的都是现在最好的滴灌技术,杂草也都是村民们用手拔的,没有打过除草剂,还有对花、掐叉、采摘,都是纯人工。番茄苗都是从农科院基地论株买的,成本真的很高。
这些事情都是上次陈瑞玉带程斐参观大棚时同她讲的。
陈瑞玉当时只是随便唠叨,没想到程斐竟然还都记得,心里不免有些感动。
大棚你们可以循环利用,乡下人工也便宜,价格再低点你们也不会赔,五块一斤,能做我就去和我们领导申请,过不过还两说呢,我们这边还有运费。李建英话一说完,就做势要走。
陈瑞玉也想跟着站起来,却被宋绮珍拽着。
小小的接待室里,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程斐知道李建英已经看上了她们的番茄,如果她没看上,就不会花时间和她们周旋,更不会把价格给到五块。毕竟商超很少会从个体农户手里拿货,现在愿意要她们的东西,就是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