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韩小蕊现在还算清闲,养殖场那边生意红火。
  张光南的海鲜酒楼,现在一半以上都是用养殖的海鲜,另外一半,用的是野生海鲜。
  另外,还有一部分运到杭州和南京,出货量稳定。
  现在禁渔期,养殖的海鲜,也能卖出来不错的价格。
  至于鱼苗,虽然有报告等各方面的材料,但没养过,不知道好赖,所以很多单位,只是采购了实验养殖的数量。
  不过,据反馈,养殖效果很好,尤其是用金山湾提供的饲料,效果更好。用其他饲料,就差一些。
  很多人研究饲料,但貌似收获不大。
  今年养殖成功的地方单位,明年一定会引进鱼苗,因此,王教授和李教授两个人稳坐钓鱼台,等着顾客上门。
  以前海产研究所的领导们,原本给王教授和李教授穿小鞋,两个教授气不过,直接停薪留职。
  只保留学校里的教学工作,剩下的时间,全身心投入金山湾海产养殖场。
  不仅研发资金充裕,关键待遇还高,更没有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让他们干的非常开心。
  俩老头每天开开心心的,去上课,韩小蕊这边专门让宋老六开面包车接送,回家也送。
  反正有了实验室,带着学生实地学习,更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原来单位恢复了他们在研究所的职位,也不乐意回去了。
  这些事情,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只是叶峰这边的工作,进展不是很快。
  九野大雄帮忙弄过来的设备,倒是能用,也能生产出来晶圆和芯片,但成本有点高。
  这还不算大问题,如何实现技术升级,才是最关键的,但国内缺少这样的人才。
  毕竟他们是私人单位,不像国企单位那样人才多。更何况,这边的技术,已经相当于国内很先进的技术了。
  现在很多地方的人,要来学习。
  关键学过之后,国内的相关单位,或许也能生产了。到时候,价格竞争不过,投入多,也不能进行下去。
  因此,技术革新,迫在眉睫。
  第415章 方法不对,时机不对
  幸好从日本和欧美,七拼八凑,甚至还有苏联弄回来一些设备,建成实验室。
  可是想要实现技术革新,需要知识储备更加丰厚的专家。这是国内欠缺的。
  国内派出去留学的学生,现在还没学成回来呢。
  再说了,这些学生回来,也未必就能直接挑大梁。
  这时候,一个国内的刘专家,“叶峰,我看你诚心研究这些,美国和西欧那边,你挖不到人,但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从苏联挖人。”
  “苏联?”叶峰一愣,“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刘专家回答,“那边因为跟西方的两级争斗,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教授专家日子也不好过。现在两国贸易增长迅速,我们单位三个月之前还去苏联考察。”
  “我们有些问题不懂,我当众请教了一些专家。我们送的礼物比较多,他们就告诉我们一些关键问题,减少我们很多弯路和实验消耗,最重要的是争取了时间。”
  “很多教授或者一些科技人员,工作不如意。他们愿意来,自然最好,不愿意来,咱们也没损失什么,反正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
  叶峰点头,“刘专家,您说得对。不过,我不认识半导体相关的专家。去了苏联,我也找不到有本事的人啊!”
  刘专家笑了笑,“我的老师曾经在莫斯科大学当教授,现在退休了,虽然不是半导体专业,但他认识很多半导体专业的人。”
  “如果你想去苏联,我可以把联系方式给你。我这一条线单一,你还可以跟其他人打听,多做些准备。”
  听到这话,叶峰犹如被开了天窗一样,“多谢刘专家,给我提供思路和人脉。”
  跟刘专家告辞之后,见天色已晚,叶峰回家。
  有些事情,明天继续,不能操之过急。
  回到家里,叶峰在吃饭的时候,跟韩小蕊讨论这个问题。
  韩小菁在边上听了,说:“姐夫,我觉得你就算找到相关工作人员,也未必能够请来人。我在国外旅行那段时间,我见到很多外国人,见到国外的先进,其中就有苏联的人。”
  “虽然是苏联和西方国家敌对,在各方面竞争,但单单从生活水平上讲,远远低于西方国家。我能明显感觉到那些苏联的年轻人,发自肺腑地仰慕西方。在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很多人想留在西方,不愿意回去。”
  “如果可以出外谋生,欧美是苏联专家,或者有先进经验技术的年轻人的首选,而不是华国。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华国未必能争取到相对应的人才。”
  叶峰一怔,曾经出国做任务,当然明白外面什么样子。
  叶峰笑了笑,“这出国一趟就是不一样,短短时间,就能看清这么多的问题。厉害,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去外面看看。”
  韩小菁笑笑,谦虚说:“我是学习心理学的,见到任何人,我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如果不是专门训练过的特工,普通人的言谈举止,能反应一切。即使对方嘴上说谎,但在肢体语言上也能体现出来。”
  “说来,我能重新上大学,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多亏了姐夫和姐姐。没有你们,我现在只能做个普通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嫁人,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
  <a href="https:///zuozhe/p6f.html" title="七星草"target="_blank">七星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