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至于那些惨遭残害的拐卖人员,多数已经神志不清,言语混乱,不然就是身体残缺,重伤到不能言语。
所幸宁知越记起了那晚救阿荷前,他们见过一位“邹老爷”,对这人音容格外熟悉,便将此人样貌画了出来,着人在城中查访此人的来历。
如此大费周章,线索有了,离事发那一晚也已过去两日。
整整两日里,宁知越与虞循从城东跑到城西,从城南赶往城北,追踪调查那些被隐藏了的凶徒,史统领一直未曾出现过,但他手下那群兵士的视线从未离开过他们,且待他们恭敬的态度渐渐有了转变。
这一变化使虞循意识到,袁志当是有了异动。
虞循暗中令羽书去打探过消息,除去崇川县到贾家村这条路线,只要他们之中任何一人要分头行事,都被这群兵士自告奋勇的协助一一挡了回去。
虞循忧心忡忡,袁志用此举形同软禁,慈安寺里只怕也好不到哪里。
按他先头的推算,此时姚琡带着阿商和萧盛应当已经见过陆谦,为何陆谦还没有动作呢?
隔日,虞循按捺着心里的忧虑,仍旧与宁知越按照已有的线索追查与曹荣父子来往的人,找到了邹士祥,去往邹家拿人。
一番审讯下来,邹士祥所知也有限。
贾源行事小心,借着做生意的名头往来于各大豪族乡绅的宴席之间,在宴席间狩猎“客人”,而后假借县令之名私下邀约这些“客人”,使得对方无法推拒。
私下会面时也只有贾源与乌庆生或是鲁胜三人,三人轮番灌酒刺激,激发“客人”心里的苦闷,接着便说带他们去处好地方发泄。
去庄子里的安排极为小心,引路人只有贾、乌、鲁三人,多数时候贾源是不出面的,他们将时辰定在黄昏后城外十里亭,只能孤身前往,且还得蒙上眼睛上马车,为防有其他人跟着,或是“客人”生了好奇心偷偷留心路线,马车会先在城外绕上一阵,并在马车内安排人看着。
到了庄子上,一路上仍要蒙着眼,直至将他们带到宽敞安静的阁楼。园内黑灯瞎火,除了有客的阁楼,鲜少会燃起灯烛,而无论阁楼有无客人,楼外都会安排护卫守着,客人只有进了楼,除非要离开,期间是无法随意出入的。
听着邹士祥的话,虞循和宁知越相视一眼,更觉那一晚过于异常了。
真实的情形他们在那一晚都见识过,邹士祥去庄子的全过程属实,但那一晚的庄子……
那一夜庄子里灯火充足,尤其靠着深林围墙的那一侧高楼成串的灯笼格外辉煌,而当夜除了邹士祥,庄子里也只有另一个客人。
当然,因为阿荷的意外出现,他们也察觉到这是曹襄为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诡计,可听贾家村村民的供词,与邹士祥所言,这场布局甚是古怪啊。
那夜曹襄比他们先到庄子,将庄子里的护卫都撤去,这才使得他们在庄子里行动自由。
用阿荷做诱饵捕杀他们是一回事,放任他们在庄子里随意走动,乃至发现他们这些年来作恶的罪证又是一回事。他们之中只要有任何一人逃出,于他们这些年的经营谋划都是致命打击,更何况当夜曹襄的捕杀并未用全力,反而猫捉老鼠般的戏弄,关键在于他就这么放了他们。
曹襄是故意让他们发现庄子里的秘密,用阿荷做诱饵,带头围猎,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假象。
他们若是不幸在深林里死了也就罢了,若是能活着逃出来……案情的走向总归会以他们父子二人的死作为结局。
宁知越深吸一口气,还是大意了。
曹荣与曹襄既然一早就定下这个结局,其藏身之处也定格外叫人意想不到。
兜转一圈,还是绕了回来,他们究竟藏在何处呢?
**
晚间,几人仍回到贾宅,还未行至正门口,便见檐下有三道熟悉的身影张望。
其中一个似乎辨认出他们,蹦跳着往他们这处跑来。
“五娘、虞大哥,你们回来了。”
竟是石僧与轻风、轻云。
分别才三四日,竟似数月之久。
平安归来,众人都安心了许多,却也不忘打听外头究竟是何样的形势,袁志用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石僧迫不及待地开口,“城内城外设了好多关卡,还有兵士把守,我们回程路上还经过好几次盘查……”
那夜他们带着那老少三人渡江往河对岸去,夜里江水湍急,竹筏操作起来并不很顺手,载着六人在江面上盘桓耗费了许多功夫。
途中那三人悠悠转醒,药力退去,瞧着石僧三人便是惊惶挣扎,险些翻下竹筏去。
轻风撑着竹蒿,石僧与轻云好一阵解释劝慰,总算是暂时安抚下三人,只是他们终归心有芥蒂,三人抱团缩在竹筏的另一头。
待竹筏一靠岸,石僧三人一个不留神,那三人步履慌张,头也不回地往岸上冲,其中那年轻男子到底年轻力壮,冲在二人前头,一溜烟没了影。
那小娘子紧随着老汉,药效未散,体力不济,落在最后。老汉三步一回头,不忘催促小娘子走快些。眼见石僧三个就要追上小娘子,老汉顾不得逃了,将小娘子拉到身后替她挡下求情。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