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冯昭竟然提起了冯太傅……还念念不忘当年那件事……
  虞循又道:“因对曹荣父子来历有所怀疑,我对冯昭也有些许疑心,但他一直以来都在漪兰姑姑和洛长史的监视下,一言一行都受束缚,便没想太多。听卢典军如此说,我想到三日前那一晚,正是曹荣父子丧命之时,一切都太过巧合。
  “卢典军从军之前在京中修建过佛塔,他下狱也是在永成三年前后,我便试着与他打听当年有没有关于那场叛乱的秘闻,他想了想,真有一间轶闻传说:叛乱平息后,京中有一队人马常在城郊荒林里出没,似乎在搜寻什么人。”
  第154章
  与虞循分别后,宁知越还是去了小佛堂。
  夜深人静,除了巡逻的兵士,堂内只有两个看着烛火的小僧。
  见来人是她,惊讶了一下,问她这时来所为何事。
  宁知越摇了摇头,“没事,夜里睡不着,来佛堂静静心,小师傅自去忙吧。”
  两个小僧相视一眼,道一声阿弥陀佛,便退回原处打盹去了。
  宁知越敬了两炷香,末了又点了一炷,退后两步,跪在蒲团上,便呆呆望着三块毗邻的牌位出神。
  虞循已经对冯昭生疑,也开始疑心曹荣、曹襄与当年宣王府叛乱一事有关。
  确定曹荣、曹襄的身份不难,只是需要些时间,宁知越相信虞循会有办法知道,再过不久,南漳县四处都寻不到曹荣父子的下落,也自然会想到,最安全的藏身之处就在他们眼皮底下。
  早在回慈安寺的前一个晚上,她就想明白了。
  南漳县固然是曹荣父子发展壮大的密谋重地,几处藏匿私兵的庄子却更为隐秘,更适合藏身。
  张绍金和贾源相继被杀,多死一个杜昆也无妨,曹荣有心如此安排,耐不过杜昆命大,但他绝不会留下这样一个隐患,让自己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那时他便知道自己与贾家都已暴露,他安排杜昆杀阿荷,挑拨韩阳平杀杜昆时给二人留了余地,其意图在于让二人相互攀咬。
  韩阳平狗急跳墙,先后调遣计逢与许仲昇去杀曹荣,结果两人因曹荣离间互相残杀。
  县令与州长史被杀,刺史被俘,汜州一时群龙无首,正使有心之人借题发挥,为他拖延时间。
  计划如此,但实际留给他的时间太过仓促,曹襄这头意外频发,加速了袁志用追捕的动作,加之他似乎对前一晚曹襄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如此一来,所谓假死脱身,似乎只是曹襄一人的主意。
  不止一人说过,曹荣与曹襄之间有龃龉,她虽至今想不通曹襄为何自断臂膀,确是知晓他与冯昭关系不一般,若要躲藏,公主身边是个绝佳的藏身去处。
  今晚有虞循那番话佐证,她更确信无疑了。
  思及虞循,宁知越眸光一颤,回神望见案上渺渺青烟盘桓在牌位周围,只能将脑中那些缱绻的情愫摒弃脑后。
  她等不到与虞循一起破案,擒住曹荣、曹襄与冯昭,曹荣父子要杀她,她也得在案情告破之前除掉这三人。
  眼下平宁公主是最大的阻碍。
  宁知越叹了一口气,平宁公主性情极为古怪,明知冯昭心中有恨,已对她痛下杀手过一次,却仍不改其志,这也就罢了,这一回竟然也袒护冯昭,容忍他将曹荣、曹襄藏匿在身边。
  如今再想绿珠给公主下毒之举,也真是可惜她一片赤诚之心,为公主殿下蒙心的爱恋献祭了。
  公主要保住冯昭,必已对她有了戒备,贸然前去请见恐怕行不通,也难寻到人,只怕得另想办法了。
  宁知越再度收回思绪,静了片刻,忽觉堂内有些不对,那两个小僧酣睡的呼噜声消失了。
  她起身沿着殿中央的地藏金身绕回佛堂前门,守在前门的两个小僧已不见踪影,只有正门对着的佛像前立着一个人——袁志用。
  宁知越凝眸看去,袁志用今日并未着甲胄,手边也没有兵刃,一身墨色常服,周身凶戾之气退去不少,但他陡然看过来时,目中凌厉不减半分。
  见到她分毫不稀奇,又调走两个小僧,想来是特意来寻她的。
  宁知越敛了面上的情绪,淡淡道:“袁将军深夜到此,所谓何事?”
  袁志用只看了她一眼,又将目光挪回到佛像上。
  佛像庄严,眉眼慈善,无论对谁一视同仁,即便是袁志用这样的人,在佛像前也散去戾气,一脸虔心敬意。
  等了许久,袁志用都没有说话,既是无事,也没必要停留。
  宁知越抬脚想要走,忽然想起什么,站定脚步,道:“陈小川
  和贾香薇在何处?我要见他们。”
  袁志用闻言轻哼了一声,扭转头看向她,“我还当宁娘子因儿女私情忘了他们俩,原来还记得。”
  寺中尽是袁志用的耳目,她与虞循在寺中会面也非偷偷摸摸,这些事袁志用会知晓她不稀奇,但……他在阴阳怪气什么?
  “袁将军何意?”
  “何意?自然是怕宁娘子因为感情误事,甚而改了主意。”他顿了顿,又正色道:“因为宁娘子,本将军折损一员大将,史达如今还重伤卧床,已非宁娘子一人之志可转移。”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