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好在离四十九日法事开始举行还有四日,经书已抄写过半,宁知越算着时日,估摸以自己的手速,足够抄完全部经文,也就能抽出点时间来将这对兄妹俩调开。
倒不是她另有打算,实在是这二人在她边上叽叽喳喳,说要为她抄经出一份力,争着替她磨墨,你挑剔我,我嫌弃你,最终磨了满书案的墨,还弄污了几张已经抄好的经文。
宁知越让芙蕖将姚珂哄走,给姚琡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叫他去盯着吴秋宗或者吴夫人。
其实虞循回来后是查过吴秋宗的,但他前一日回了家中,待了不到一刻,便一脸不耐烦的出门了,留下跟随其后的吴夫人满面泪痕扶着门口悲愁交加。
之后一整晚,吴秋宗都与几个同窗好友在酒楼里饮酒,直到翌日清晨被那群好友抬上马车,送回寺里。
如此可见,吴秋宗定是回家之时,又听吴夫人说了些什么。
姚琡琢磨一番,觉着关键在吴夫人,也就吭哧吭哧地跑了。
一早上闹了这么一通,宁知越也静不下心来,搁下笔,闭了眼揉着眉头,心下思索着,对付曹襄一事宜早不宜迟,待虞循回来,不论结果如何,都该引蛇出洞了。
整这时,殿内看守的小沙弥忽然“咦”了一声,继而慌乱起来,“唉,你们……肃静,肃静,这里不是玩闹的地方……”
宁知越睁开眼,起身往外走出半步,五六个七八岁上下的孩子涌入佛堂里,绕着殿中的佛像转着圈左右张望着。
两个小沙弥怕他们乱摸乱叫,一边挡在佛像前拦着,一边哀求着他们快些出去。
这些孩子好像只是好奇,绕着殿内风风火火的转了了一圈,其中一个还险些被推搡着摔在宁知越跟前,幸而她眼疾手快将人捞起来。
不待问那孩子有没有伤着,只觉掌心被塞进一个小纸团……
宁知越扶着人站稳,在一群孩子忽闪忽闪的眸光中蹙起眉头,袁志用玩这种把戏上瘾了?
待小沙弥将这群孩子都引出去,宁知越展开纸团一看,登时眉头皱得更深。
送信给她的人是李漳……
她几乎都要将这个人给忘了,更没想过将他找出来,可他却找上门了,还告诉她,曹襄没死,约她今晚戌时中在慈安寺后山林一见。
说实话,新上这条消息她已经知晓,对她没什么用,但这张字条写得很巧妙,他只提了曹襄,那么曹荣呢?
这么多天过去了,贾家村里带回三具焦尸是人尽皆知的事,李漳这是默认了那场大火活下来只有曹襄一人。
这样听来有点意思,可是这件事她也猜测到了,不足以吸引她冒险去见他一面。
宁知越将字条引着烛火,蓝色火焰顷刻吞没细长的字条,留下尾端的落款“李漳”二字,被她扔进案上的博山炉内燃烧殆尽,飘处一缕细软的烟丝,消散在空中,只残留一抹烟熏的余味。
落款是李漳也不一定就是他写的信。
虞循才去汜州,最快得明日才能回来,她虽在等虞循那头的消息,却不是非要得到那条线索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贾香薇给她的线索已经足够多了。
她从怀中摸出一个手帕包着的东西,展开来,里面包着一只白玉掺糖色的手镯,上面雕了莲花纹路,内里还有一排刻的歪歪扭扭的小字:某年某月某日阿昭亲赠。
宁知越把玩着手镯,细细抚过
镯子上的纹路,这只镯子她见过两回,一次在梦里那具伏在冯昭背上的骷髅手腕上,一次是映秋尸体被打捞起时,出现在映秋的手腕上。
绿珠和从露也说,公主将这只镯子赏赐给了映秋,可她手上这只是那日贾香薇交给她的。
贾香薇告诉她,这只镯子是两年前,贾源和李开济合力掩埋一具溺亡女尸时,从那女尸身上偷偷搜藏下来的。
如此一来,不管送信之人是不是李漳,见一面都不算吃亏。
**
宁知越定了主意去见李漳,正苦于想主意将芙蕖等人调开,春杏来了寺里。
芙蕖如临大敌,不便催促春杏赶紧走,只能时时刻刻,一眼不错地盯着她。
偏巧春杏今日也要为亲人做冥诞,一直捱到天色转浓,回不了城,所幸就住在了寺里。
芙蕖更觉不安了,暗中催促着宁知越自去小佛堂里待着,待晚间就寝时再回来。
宁知越乐见此事,确定身边没有羽书、羽墨等人的踪影,便一派闲适地游走于寺内。
看似漫步,方向却是向着寺外后山林的。
寺里人烟见稀,香客散去,寺内僧人又多去做晚课,几个职事僧在吩咐底下人打点寺里庶务,见了她称一句阿弥陀佛,也没多问一句。
不过,倒是临出寺门时,也碰上吴秋宗出寺去。
幽幽灯光下,他面色略显萎靡,看到宁知越时愣了一下,别扭地别开脸,哼了一声就走了。
宁知越也没有理会他,自己去赴约。
**
五月中,晚风清凉,月影荡漾,山林间树枝摩挲的沙沙声夹着虫蛙奋力的鸣叫,更显寺外幽静,若没有这些烦心事,闲坐着吹吹风静静心也是好的。
接近戌时中时,林子里传来了由远及近的窸窣响动,宁知越循声看去,银亮的月光下照出两个身影向她靠近。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