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宴会阵仗极大,宫灯高悬,大厅宽敞明亮,如同白昼,高高的穹顶绘有精美的壁画,四周的墙壁亦挂满珍贵字画。
桌布绣满金丝银线,餐具酒器闪耀着金属的光芒,奢华无比。
各式珍馐佳肴,琳琅满目,酒香四溢,令人馋涎。
在座的,除了朝中重臣还有各方节度使,以及文学名士。
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冯刺史端起酒樽,和岑望秋互敬一杯,“王将军为何没来?他可是此次平叛的大功臣。”
岑望秋语气平淡,“王将军打了胜仗,官家喜不自胜,又想与民同乐,故提前摆酒设宴。”
“原来如此。”
冯刺史听出他兴致不高,知道丹药一事让他耿耿于怀。
原本以为他这个资历,国公的位置是坐不长久的,不想林梦寒离开京都去了禹州,而此次建言献策他又是头等功。
这国公之位,只怕是彻底坐稳了。
碍于生存,他不得不觍着脸贴上去。
“岑国公,丹药一事,我……”
“无妨。”岑望秋打断他的话,“我本不在意。”
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眼睁睁看着岑望秋被官家唤去,伸长了脖子也只瞧见一个铜制的盒子,里头像是装了什么东西。
官家缓缓抬手,摩挲胡须,对岑望秋道,“前几日的丹药,朕服之甚佳,近日精神大振,未知今日之药,是否与往昔相同。”
岑望秋听出话外音,同上次一般,先服一粒,再将剩下的呈与官家,“望陛下心安。”
官家嘴角上扬,和水服下。
岑望秋凑近,小声道,“官家有所不知,此丹药除了能延年益寿,还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之效。”
“是吗?”官家眉尾一挑,“既如此,日后可直接送至东暖阁,无须再经太医之手。”
岑望秋揖礼。
官家喜不自胜,仰头大笑间一挥手,丝竹管弦之声顷刻响起,缭绕于梁柱之上,舞姬们身着霓裳羽衣,头戴珠翠,如踏轻云步入殿内。
大臣们举杯相庆,谈笑风生,沉浸在华丽热闹的氛围中。
郑培和中途出去一趟,回来时,脸上神情凝重,同官家耳语几句。
“混账东西!”圣上大怒,双目圆瞪,金制的酒樽摔出,紧接着,挥手一扫,桌上的杯盘盏碗、玉碟珍馐碎了一地。
丝竹管弦瞬间停止,大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安静得只能听见官家粗重的喘息。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官家一字一拍桌案,震天的声响吓得众人皆不敢抬头。
待平缓心情,才向众人解释,“边关急报,昨夜边陲部落沿江布阵,夜举燎炬,佯装兵众之盛。王将军猜测其欲乘夜渡河,遂遣大军沿途邀击。不料中了敌人诡计,我军大本营反被贼人所占,王将军亦身受重伤。”
宾客中议论声四起,交头接耳,叽叽喳喳。
官家竭力克制,“众爱卿皆在,孰能谋之?”
众人纷言,而未有一人站出来。
“冯刺史?”
“陛下,下官才疏学浅,无以为策。”
“中县令?”
“回陛下,臣以为,不宜再自京都调派将士支援。为今之计,唯有行投桃报李之策,虚张声势,趁其不备,攻其要害。”
官家冷嗤一声,“言之虽美,实则徒托空言。如今王将军身负重伤,朝中又有谁可堪托付,又有谁,能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此言一出,大殿中又是一般死寂,再无人站出来。
皇帝面对此状,神色凝重,叹道:“朕之朝堂,竟无一可用之才!此乃国之大殇啊!”
言罢,气急攻心,脚跟不稳,跌坐在龙椅上,仰头瘫着,大口喘气,脸色涨红,似是呼吸不顺。
大臣们惊慌失措,乱成一锅粥。
岑望秋也急得手忙脚乱,嚷着郑培和去传太医。
余光瞥见盒子里剩下的丹药,权宜之下,喂进官家嘴里。
静候许久,官家呼吸平顺,脸色逐渐恢复如常。
见状,岑望秋心里悬着的心也落下。
坐回位置,长叹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还没吐完,大殿外突然一阵沉闷的爆响。
众人循声望去,灰白色的烟雾弥漫在半空,朦胧又混沌,与殿内的金碧辉煌大相径庭。
所有人愣在原地,面面相觑。
就连
龙椅上才缓过神的官家也不知所措。
就在外头烟雾即将散去之时,黑云压城,铁蹄轰鸣,战旗在冷风中猎猎作响,肆意翻飞。
大队人马手持长枪利刃,冲破城门,如潮水一般汹涌席卷。
皇城内接连派出两波人马驰援边关,如今大内只剩寥寥数人,宫墙之上,血光四溅,贼人转瞬拿下城墙。
初战告捷,士兵们得到震天鼓舞,眼里燃烧着熊熊火焰,猩红一片。
呐喊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像是震天撼地的洪流,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划破天空。
京都百姓躲进屋内,却有不少被误伤者,横尸街道,血流满地,不堪入目。
为首的将领驾马疾驰,铿锵有力,“随我直逼大殿,取了那皇帝的狗头!”
将士们也气势如虹,万马齐奔,直冲大殿。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