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先把东西放在大哥家里,又找方望归嘀咕了两声,等他出门后看了眼手表,发现快到时间忙叫上何晓团去车站接人。
  不然她一个人也载不回两个人。
  在车站等了大概一刻钟,车辆提前到达,三哥和三嫂等全车的人都下完了,才牵着孩子不疾不徐地往外走。
  何秋生长得俊俏,五官柔和,看起来就是个文弱书生,穿着一身灰短袖灰衬裤,是时下流行的干部装,头发乱糟糟的,眼皮总是耷拉着,跟没睡醒一般。
  三嫂潘舒玉气质如水,眉眼弯弯的很能给人好感,梳着偏分的麻花辫,发尾扎了一朵黄色野花。
  她上身穿着淡蓝色的对襟褂子,下身是藏青色的长裙,脚下踩着黑色土布鞋,从外表看,她就是个温婉柔情的姑娘,谁能想到底子里却是个迷糊的。
  第142章 退路
  何晓华今年七岁,在村里的小学读书,作为独生子,他物质上可能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成长过程受到的关爱却一点不少。
  所以他胸膛挺得高高的,望着陌生的高楼和来往体面的行人,惊奇却不自卑,只单纯观察着新鲜的事物。
  接到人,几人边说话边往外走,何晓华突然提醒,“爸妈,爷爷奶奶不是让你们把豆子带过来吗,还有咱们家换洗的衣服。”
  “哦,对,刚才太挤,差点忘了拿东西。”
  何秋生一拍脑门,再次上车,提下来一个大的面粉袋。
  何晓团都无语了,“三叔,您这回可没忘了什么吧,等会车开走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没有,就这些,再多的东西我也懒得带啊。”何秋生向来懒得理直气壮。
  “行,那你们坐好,我和小姑把你们送回去。”
  何晓团把弟弟抱到二八大杠的前面,又让小叔坐在后面,何瑞雪载着三嫂,几人往大哥家里赶。
  还没进门就听见赵梅丫的抱怨声,“做两个肉菜得了,还真让他们吃肉吃饱啊,花的都是冬宝的钱。”
  “妈,你怎么来这边了?”
  “你买那么多东西,我能不来看着吗?”
  她朝着院子里努嘴,“好些人盯着呢,就吕兰能挡得住?冬宝,你二姐富贵窝里待惯了,非要做四个肉菜,当年的地主老爷都不带这样的。”
  “妈,小点声,这话可不能胡说。不如你们折中一下,做三个肉菜,六个素菜,再来个凉菜,凑足十全十美,咱们家去年都没团聚,这次也算是应景。”
  赵梅丫很是听她的劝,“行吧,我先去把鸡炖上,这个费功夫,夏生,你会杀鸭子吗?”
  “这个有什么难的。”
  何夏生自信伸手,割脖子放血,手稳得就像是在进行一台手术,连鸭子都来不及叫出声就噶了。
  煤炉上的热水一直在烧,她刚要去拿烧水的铁壶,赵梅丫伸手挡住,“得了,你这手金贵,要靠它吃饭的,烫坏了我可没办法和乔瑞交代,你去把海货洗一洗,我怕弄不干净。”
  一家人围着厨房忙开了,两边的炉灶同时开工,大嫂留在何瑞雪家里煮饭炖羊肉,顺手把素菜准备好,等会下锅就能炒。
  他们这边就做鸡鸭和鱼,一时间香飘十里,各种肉味混合起来,馋得院子里的孩子撒泼打滚哭着要,就连大人也忍不住分泌口水。
  有人想来讨碗汤喝,但见到赵梅丫凶神恶煞地坐在厨房外,便知道没有希望。
  他们只能暗自诅咒何家人吃鸡被鸡骨头硌到牙,吃鱼被鱼刺卡喉咙,悻悻地关上大门,不一会便传来呵斥孩子的声音。
  赵家
  深吸了一口空气中的香味,赵二河咂摸了两下嘴,想到家里除了豆角便是白菜,主食是棒子面煮红薯块,厌烦地扭开头,随便找了个由头和媳妇吵起来。
  夫妻俩都挺精的,专门挑杜春华在家的时候吵,明里暗里说家里困难,不就是想要那位好嫂子接济一手吗?
  最好是让杜春华从饭馆里多带几个菜回来,让他们能跟着打打牙祭。
  至于她先前承诺帮自己托关系找工作的事,赵二河对此嗤之以鼻,没抱什么希望,别说是外八路的嫂子,就连他哥也未必想看到弟弟的工作超过自己去。
  听说他嫂子已经在问下乡后的户籍怎么调回来的事了,可见是赵勇的工作有了把握。
  赵二河不忿之余,想到至今还没工作只能在老丈人家里当长工的赵刚,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春芬,刚子下次回来你叫我一声,我有话跟他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两兄弟闹起来,也够他大哥头疼的。
  “你和他能说什么啊,自己家的孩子不够你操心的啊?”
  “照我说的做就是,败家娘们!你要是有嫂子能耐,有个工作,或是娘家人接济,咱们的几个孩子也不至于比不上刚子他们。”
  “哼,但凡有大嫂的一半我也不会看上你,你大哥好歹有个工作呢,你呢?什么人找什么样的对象,咱俩谁也别嫌弃谁。”
  “嚯,你真是长本事了,要和我斗起来?”
  赵二河诧异地盯着她瞧,想不到向来忍气吞声的媳妇竟然和他唱反调,“我还没嫌弃你是农村户口呢,每个月咱孩子买粮食都要花好大一笔钱,不然我早买到工作了,不都是被你拖累的?”
  “赵二河,你有没有良心,动不动就拿农村说事,当初是你找不到城里姑娘,主动来找我的,如今倒是把过错全推到我身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