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想要“买”刘慧心的人因此浮出水面,听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叫陈立树。
  五十多岁有妻有子,在邻居和同事眼里是温顺有涵养的好男人,谁知却是披了人皮的诡。
  但当前的社会没有明确的律法规定收买方有罪,只能对买家作出道德上的谴责,真要审判的话。
  陈立树成分好,根本没人会给他断罪。
  没错,在司法机构几乎全面关停,法制崩坏的时期,审判方有极强的主观意识。
  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定罪,除了看罪行,还要看犯罪者是什么成份。
  参与拐卖的团伙自然是死罪和至少十年的改造没商量,但这个人,还真的逃过制裁。
  得知这个结果,老刘夫妻俩气得几天没合眼,他们也不会看着他好过。
  当下的人总有股子大无畏的劲头,人民当家作主,工人地位高,领导又算什么?
  平时在厂里都敢当着领导的面拍桌子砸凳子,遇到牛脾气的还能堵住领导打一顿。
  再高高在上的人一年也得下几次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这叫融入群众,不是作秀,而是硬性规定。
  气愤上头,刘医生可不管姓陈的有什么身份,去他的住所周围用油漆写字,在他单位贴大字报。
  大张旗鼓闹了几天,几乎闹得人尽皆知。
  一传十十传百,陈立树的名声变得臭不可闻,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街坊面前都丢尽了脸,凡是出门必会被指指点点。
  周围的人家下意识远离他,但凡他多看了别人闺女一眼都会被人扬起拳头威胁一番。
  第195章 报仇
  陈立树的单位同样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以个人道德败坏的理由将他开除党籍,一应职务全部取消。
  但无论是社会性死亡还是单位的惩罚,对他来说只能说是伤筋动骨,但不致命。
  毕竟他年纪到了接近退休的岁数,手里握着不少存款,他的子女也因为他十几年的铺路和残余的人脉在各自的单位占据重要岗位。
  对他而言,除了名声差一点出门容易被揍,倒像是提前几年退休,整日在家里看报听收音机,照样过得逍遥自在。
  和他一比,刘慧心先前堪称恐怖的经历,这段时日不断闪回的噩梦,就好像是一场笑话。
  刘医生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在他眼里,陈立树就是觊觎自己女儿的牲畜,差点害得他们一家人分离的祸头子。
  要不是他那恶心的癖好,那些人也不至于拐走自己闺女。
  刘慧心食不下咽,睡不安寝,瘦得能看见骨头,他作为父亲,又怎么甘心看到仇人继续过太平日子?
  院子里的人见他一日比一日深沉,怕他做冲动的事都拿话劝他。
  老刘倒是应了,就不知道有没有放在心上。
  何瑞雪眼中闪过一抹深思,把方望归拉到一边,“陈立树的事,你调查得怎么样了?”
  他挑眉,“这算是你给我布置的新任务?”
  “少来,你是慧心的半个师父,我就不信你没有替她报复的想法。”
  方望归没藏私,组织了一下语言,“他的事情不好查,不是年代太久远,就是被他掩盖了痕迹,要不是他这次的事情闹得太大,不少人都在议论,我还真不能调查出当年的蛛丝马迹。”
  他身上的污点不少,大部分都是受贿吃回扣一类的错误,对于已经离职的他而言影响不大,顶多是要给单位再赔一笔钱。
  “陈立树很谨慎,有些事连家人都瞒得严实,他的几个孩子手上都很干净。”
  所以从他子女下手是行不通的。
  “不过有一件事,可能是个很大的把柄。”
  方望归从旁人的三言两语中整合信息,查出一件十年前的旧事。
  那时候陈立树的秘书是个高中生,是从小山沟里唯一出来的读书人,天资不错,小学只读了三年,十六岁就毕业参加工作。
  要不是家里实在穷供不起,她或许能考上大学。
  然而在她当上陈立树的秘书,在他身边工作不到半年就上吊自杀了。
  有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当年和陈立树单位当清洁工,信誓旦旦地说那姑娘去世之前绝对正怀着孩子,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她几个媳妇都是自己接生的,眼光不会出错。
  她以为那姑娘是接受不了未婚先孕的打击才寻短见,唏嘘之余一直把事情藏在心里。
  当时陈立树说她一个清白姑娘家英年早逝葬在哪都不合适,出了一笔钱把她火化,让人把她的骨灰送回村里,还给了她父母一笔抚恤金。
  此前陈立树一直是平易近人的形象,她当时还觉得这人果真不错,直到最近他的真面目被戳穿,她才回过味来,意识到当年的事情恐怕相当不对劲。
  她不敢往下深想,毕竟自己儿子还在陈家人底下工作,只能在和人聊天时碎嘴几句,说陈立树当年在单位的做派如何虚伪云云。
  方望归私下找到她,花了一笔钱才打听到了这段内幕消息。
  何瑞雪的目光一点点浸染上寒意,原以为这老色鬼只是动了一次贼心,想不到之前已经有了受害者。
  其中的内情并不难猜,当时陈立树四十多岁,都能当她的爷爷了,要么是他以权势压人甚至采取了强迫手段,要么是他以情感哄骗。
  辛辛苦苦读书十几年,女孩带着父母和全村人的希望怀着无限的憧憬进了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