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以往他们都在私下里嘀咕老板都挺大岁数了怎么还不结婚,怕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如今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他眼光高,从前压根一直没有看上的姑娘。
有人好奇,询问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蔡卫民深知其中的内幕,从江衍序得了怪病,何瑞雪过来探望讲起。
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口若悬河。
在他的口吻里,何瑞雪对老板可谓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生病期间都在海誓山盟,缠缠绵绵……听起来年纪加起来没有鞋码大。
两位当事人面对各种憧憬的目光脚趾抓地,吃完饭就赶紧走了。
中午江衍序本来是打算和她坐一起看书,享受静谧时光的,突然有家属送人来火化,只能换上衣服再次开工。
殡仪馆和医院都差不多,没什么真正的节假日,毕竟总不能要求别人在规定的时间生病和死亡。
为了表示尊重死者,何瑞雪没有贸然去瞧,只是透着大门目睹家属们捧着骨灰回去。
全都穿着黑衣,一脸哀戚。
“他刚过了八十大寿,算是喜丧。”
江衍序站在她身边,大概是见过太多生死离别,言语间是全然置身事外的理智。
“别看他的子女哭得伤心,刚才还在为了丧葬费用谁出大头吵架呢,他看不到这一幕,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第219章 排行
金乌西坠,临近傍晚,黄豆泡得鼓起来。
江衍序用形状完美的手推着磨盘,白花花的豆浆流进桶里,之后倒进大锅里煮。
没有烧开的豆浆是有毒的,容易引起腹泻,刚滚起泡的时候不能喝,是假沸,要开小火继续熬煮。
等豆浆微微冷却,江衍序从厨房里拿出个装粗盐的陶罐,底下的水就是盐卤,点出来的豆腐比用石膏的更嫩滑。
卤水加进去,豆浆开始逐渐凝固。
舀起来便是入口即化的豆花,当地人都是吃咸的,还从未听过有甜豆花的说法。
浇上酱油,撒上葱花,比鸡蛋羹的口感更嫩几分。
大概浓缩就是精华,江衍序种出来的黄豆产量不高,但味道却很正。
压出来的豆腐不是清汤寡水的那种,能尝到明显的豆香味。
上午叉到的鱼在此时派上用场,江衍序亲自下厨,做了一大锅的鱼炖豆腐。
一天之内连吃两顿荤菜,员工们直呼过年都没这样,还有人抓着何瑞雪的手反复邀请她每周过来玩。
离开时,江衍序送她去车站。
何瑞雪把两条狗子留在这里,独自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汽油稀缺,几乎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是靠烧煤炭驱动,后面拖着长长的尾气。
左边的麻袋里装着几只处理过的野鸡和野兔,右边的脸盆里放着几块豆腐,也让家人品尝到了他们的劳动果实。
……
黄家老头一旦松口,事情就好谈多了,由中间人出面,打算以六百五的价格买下他家的院子。
原本他们想抬价,可谁让黄泰已经在办交换工作的事,他们一家要尽早举家搬到县里。
到地方还要去找房看房,时间并不充裕,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都定下来了,赵梅丫才听说,没好气地戳何秋生的脑袋,“你们可真行,悄没声地就把事儿给办了,也不跟家里说一声,咋了?怕我不答应啊。”
“没有,我不是要等事情完全确定下来吗,万一中途出了变故,不是让您白高兴一场?”
何秋生边往后躲边说,“妈,你跟爸在村里待了这么多年,也到了享福的时候。
从前你们就一直说等老了如何如何,现在还不算老啊,就非要等到吃不动走不动的时候才想着休息?”
“好啊,你还敢嫌你妈老,好听话不会说啊,你老实交代,买房的钱是从哪来的?”
“就……有人给的。”
他把潘舒玉婶子的事情说了,赵梅丫目光复杂,看着这个三儿媳,嗫嚅着嘴唇,终究什么都没说。
在她心里,几个孩子是有排名的,第一个毋庸置疑是何瑞雪,其次是三个儿女。
再往下……她虽然老是和王桃枝对着骂,其实心里最看重她。
长媳带好头,
况且王桃枝的性子和她最像,主意正,顾家,又能撑得起门户,是她看好的下一任大家长。
至于女婿乔瑞,他们相处得不多,只在过年的时候帮她做饭,是个勤快踏实的好小伙。
赵梅丫对他的要求不高,只想他能对自己闺女好点。
何夏生是个死脑筋,为着情情爱爱要死要活,真伤了她的心,还不晓得要闹成啥样。
她投鼠忌器,每次过年都是客客气气地招待他。
算下来,潘舒玉在她心里是垫底的,相处得时间越长她越看不惯。
日久不能生情,反而会加剧矛盾。
从一开始她就对这个地主家的千金小姐有意见,娶了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媳妇,何秋生自己又不争气,她跟着操了不少心。
村里不是没有坏心眼的人,刚起风那阵有人上门要把潘舒玉抓去游街的,弄得家里一团乱。
得亏何家在村里是大姓,有大队长和族老护着,才没叫他们得逞。
何秋生好享受,不想干活,潘舒玉不光不劝着,反而陪着他一起不着四六。
集体干活的时候经常有人在她耳边笑话说她媳妇割猪草连小孩都比不上,弄得她一肚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