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接连几天,庞家几人都来永宁伯府蹭饭,连庞二老爷都来过一次。
  林文杰特意将还在国子监读书的林文康也叫了回来。他正好可以与庞家公子交流一下学问。
  林云珠则会在他们离开时,送些小食让他们带回去给寿春伯府的女眷。
  对于庞老夫人,林云珠时常会单独给她送金汤系列的菜品过去。
  林家的男人逐渐和庞家熟识起来,一家子很是高兴。
  但庞家那边,庞三夫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对着身边的方嬷嬷抱怨道:“你说他是个什么意思?成天的往永宁伯府那边跑。那边有什么勾着他?”
  方嬷嬷只能耐心劝慰着:“夫人不必担心,三老爷是个什么性子,你也知道。他若有那意思,早就去永宁伯府那边提了。我瞧着那位林二小姐也没那意思。”
  庞三夫人自小是按照当家主母的标准教养长大的,对于林家的心思,多少能猜到一点。
  但她还是担心,因为事情并不是完全在她的掌控。此刻忧虑道:“你说的我也明白,可如今三老爷和那边走得那样近,再有老夫人对林二的喜欢。我就怕万一……”
  “夫人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林二小姐现在的名声,婚事只怕难。她若实在没有选择,也难保……再有老夫人支持,只怕……”
  方嬷嬷沉吟了片刻,才对着庞三夫人道:“夫人如果实在担心,不如这样。”说着低头在她耳边低语。
  庞三夫人听后眼前一亮,随即不屑道:“如此倒是便宜她了。”
  方嬷嬷则笑着安抚道:“夫人大度,让她占些便宜也无妨。不过,她也是个能干的。单说她送过来的那些方子,就不是只靠银子能买到的。若是她愿意,夫人倒也不亏。”
  庞三夫人低头沉思着,又仔细衡量了一番利弊。
  想着以林云珠那个心思,真要让她进了府,她还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
  既如此,也只能拉拢。
  便朝着方嬷嬷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
  第二日,就让方嬷嬷走了一趟永宁伯府,给林云珠下了帖子。
  林云珠并没有多想,因为最近和寿春伯府走动得多。有时候老夫人或是伯夫人都会给她下帖子。
  当然她是不会主动递帖子过去的。除了第一次为了和人家搭上关系。
  现在她再主动,攀附就太明显。所以,她都是等庞家那边下帖子过来。
  不过,她过去也多是和她们讨论点心、吃食这些。不会没眼色的乱说话。
  目前,只要保证两家长走动即可。
  接了帖子,林云珠又做了些点心,准备明天带过去。
  点心铺子初期要卖的种类都已经定下来,也全部教给了庞老夫人派过来的师傅。
  她现在做的又是新花样,准备拿过去给大家品尝。以后点心铺子定期也要上新品。
  就在她刚忙完打算休息片刻时,荷花过来禀报,说是她娘来了。
  第21章 曹小姐的问题】
  荷花一家子本来也是伯府的家奴。
  不过,这些年伯府很是困难,林文杰在两年前就开始精简府里的下人。
  凡是愿意出府的,伯府都将身契归还。
  有一部分下人觉得伯府没落,留下来也没什么前途,另有一部分下人想要自由身,于是主动离开。
  荷花一家四口,荷花、弟弟以及他们的爹娘。
  荷花的爹姓陶,本是农家子。因为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被家人卖进伯府。
  在伯府跟着其他家生子一起识字,因为人比较聪明,后来做了一个小管事。又求了恩典,娶了荷花她娘。
  听说能摆脱奴籍,两口子很高兴。因为成为良民,儿子以后就可以参加科考。再加上这些年,两口子也存了些银子。于是果断出了府。
  本来是要让荷花一起走的,但荷花想着她一个小丫头,出了府也寻不着伯府这样的活计,弟弟如果要读书,花费还是很大。
  再加上原主承诺,等她想出府的时候,随时归还她的身契,荷花便留了下来。
  这两年,荷花他爹给城南那边的一家铺子做掌柜,她娘因为也识字,时常为一些铺子打打零工,弟弟在学堂读书,一家人过得还行。
  前几日,林云珠让荷花回去找她娘,就是因为她记得荷花曾经说过,她娘时常去城外村子里收一些农户的蔬菜、鸡蛋等,然后送进城,转手卖给城西靠南边那一带的住户,赚个差价,补贴家里。
  京城的城东是权贵聚集的地儿,这里的宅子,不是有钱能买到的。
  城西是一些朝廷新贵和富商的宅子。
  城南是平民百姓聚居的地儿。
  而京城大量的中下层官员,主要将宅子买在城西靠南边的地方。
  那一带的宅子不大,以一进或是两进的宅子为主。又不如城南喧闹。
  这些中下层的官员及家眷,大多没有自己的庄子,因此粮食、蔬菜都得靠买。家里奴仆不多,女眷又不好出门,所以就有荷花她娘这种人将东西送上门供他们挑。
  而林云珠记得曹家的大女婿就是住在那边。
  “芬娘子,快进来坐。”林云珠见她进来,连忙招呼道。又让荷花去上茶。
  荷花她娘单名一个芬字,府里人都叫她芬娘子。
  芬娘子先是跟林云珠见礼,又问候了其他几位前主子是否安好,这才坐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