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有些县倒是抢收成功,新安县这边,却遭了不小的损失。
县令报了灾情,朝廷也酌情进行了减税。
但这几日,行宫上梁那日的事却被宣扬了出去。
还有人把这两件事和太子妃产女的事搅合到了一起。
有传言说,修行宫的那个地方,是神灵的栖息地。
可朝廷在那里大兴土木,扰了神灵的清静。于是,神灵降罪下来。
粮食减产,太子无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甚至有人说,若朝廷不停止行宫修建,新安县将会年年遭灾,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于是,大量的村民就聚集到了县衙,要求县衙向朝廷请旨,停止行宫的修建。
新安县令一开始还好言劝说,并不敢往上递折子。
这可不是小事,不管这件事最后怎样处理,他都会被记一笔,仕途是没有指望了。
所以,新安县令一直压着。
但这事慢慢就蔓延到了新安县的两个邻近的县,据说那边的村民担心灾情会影响他们,也闹了起来。
新安县令一看,这事根本捂不住,只能硬着头皮上折子。
保定知府倒是聪明,他一看这事,就发现了有人在兴风作浪。而且隐隐有针对太子的势头。
于是,一刻不敢耽误,将这事报了上来。
朝堂上这两日就在吵,要不要停止修建行宫。
虽然每次大朝会都吵翻了天,但几个阁老和六部尚书却都没有表态。
皇上和太子也都在观望。
反而是二皇子显得着急,连续几日去了御书房求见。
据说,淑妃也连着两日求见了皇上。
但林云珠却瞧出了一种山雨欲来的气势。
果然,等到林文杰下值回来,就对几人说:“这事瞧着是在针对太子,也可以说是在针对皇上。”
“难道是凉王搞出来的?”林云晓问道。
“八九不离十!”林文杰道。
“不是说一直盯着凉王府吗?”刘心瑶问。
林文杰看着几人,“盯凉王府只能盯住李承昊。”
三姐妹和刘心瑶顿时明白,这次是凉王在出手。
李承昊不过是牵制皇上和太子耳目的幌子。
“凉王想要干什么?”林云晓急道。
林云珠心道,干什么?造反呗!这明显是在造势。
但这话,即便是在家里,也没人敢说出来。
毕竟,人家还是亲王呢,在人没造反前,若被别人听到,林家人就是造谣。
林云紫也没回答林云晓,而是严肃道:“若是这样,恐怕这只是开始!大哥得小心了。”
林云珠点头,目前看来,凉王是肯定不会回京了,不知道后面还要搞出什么事?
但看凉王的做派,应该还没有充足的准备。
根据原书剧情,凉王也是在五年后才起事。
这样的话,凉王就应该想办法拖着不回京,继续筹备。
他在京城搞事,不过是做两手准备。
若能不回京,就起到了扰乱朝堂的作用。同时也抹黑了皇上和太子。
若皇上铁了心要让人回京,这就是为他造反造势了。
只是,不管是为了不回京搞事,还是为造反搞事,肯定不会这么点阵势。此后,一定还有大手笔等着皇上。
大哥是太子的人,很容易被牵连,所以林云紫让他小心。
林云珠心里却很激动,若凉王扛不住,真要造反,那太子的胜算就大了。
一来,凉王肯定准备不足;再一个,叔叔对侄子和弟弟对兄长,是不一样的。皇上还在呢,凉王那些“清君侧”的口号也根本站不住脚。
只要凉王倒台,她就改命成功。
目前看来,太子对二皇子和三皇子,还是有压倒性的优势。
只希望皇上给力一点,咬死了让凉王回京。凉王就没得选。
虽然皇上、太子和朝堂大佬都看出了这事的门道。
但新安县的事情,还得解决。
既然是针对太子,白尚书就提议让太子的人去新安县把此事摆平。
这事本就不是个容易的差事。
太子阵营的人,也没人愿意去。
最后,一番拉扯,落到了林文杰头上。
第138章 安国公主要见林云珠】
安国公主应承了徐定,就琢磨着这事该怎么操作?
他们镇南王府和永宁伯府从无任何交集,她若突然上门去,好像有点唐突。
关键是,她现在并不清楚永宁伯府一家子的心思。
到底是欲擒故纵还是真没看上徐定。
若她直接上门,人家把话说死了,这事就没有转机了。那徐定不得和她翻脸?
又想到永宁伯府那一家子的做派,她都有些怀疑,徐定是个什么眼光?
难道是在南边军营待久了,脑子不灵光了?
那永宁伯娶了个商户女,听说老二最近又定了个和离女。还有他们家大小姐去年与落魄学子退亲的事,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这一家子明显都是功利的人。
若真把那林二娶进门,也不知是好是坏?
这些还不是最让她头痛的,林二作妖,她可以盯着。
但那永宁伯府可是母后的眼中钉,若知道镇南王府有意娶永宁伯府的小姐,还不知道要怎么闹?
唉,管不了了。瞧徐定那要死要活的样子,只能先解决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