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余家出局了,大不了就是多沉寂几年,又涉及不到生死。
  都是好算计。
  林云珠在家里吃了一顿饭,知道他们打算在会试上对余首辅下手。
  然而,并没有给她安排什么事。
  便和徐定一起回了镇南王府,让徐定跟她讲各家的八卦。
  第323章 竞争主考】
  进入二月后,京城逐渐闹热起来。
  各地的学子陆续进京,准备参加三月的会试。
  如今,朝堂上和学子们最关心的事,莫过于今年的主考官是哪一位?
  余首辅上月就推举了翰林学士姚长亭,奈何这个提议一出来,就遭到了曾阁老一派的强烈反对。
  姚长亭已经六十有八,他算是极有名气的大儒。
  他学问好,名声佳,过往也没有什么污点,很受学子们的推崇。
  只这人出自江南,算是余派的人。
  余首辅敢毫不避嫌地举荐他,是因为如今的翰林院内,他算是资历最老的一位。
  余首辅本以为他推举这样一个人出来,就算明知道这人出自江南,端怡太后和曾令安也拒绝不了。
  因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了呀!
  若是不服,那你们推举一个比姚长亭更有资历的出来吧。
  余首辅笃定他们没有。
  所以即便现在因为曾阁老、向阁老和林云紫都反对,此事还僵持着,余首辅也不是很着急。
  他派人盯着曾家和永宁伯府,他猜测他们最近肯定在寻觅更合适的人。
  凭姚长亭的声望和资历,在民间或许有人能比,比如青山书院的院长。
  但科考的主考官,不可能选个编外人士。
  且大乾开国以来,除了首次科举是由太祖亲自做主考,此后每次的主考都是出自翰林院。
  这件事,余首辅还是很有把握。
  可还有一件事,却让他烦不胜烦。
  林文康到户科上任的前几日还算规矩,但他踩热了地盘后,就开始光明正大的拉拢人。
  每日下值后就请同僚喝酒吃饭,不少人就愁找不到机会巴结永宁伯府,这可不是正好?
  更气人的是,林文康别的不干,就专程给他找茬。
  他发现了户部不少问题,不管大小,反正是通通都给捅出来。
  小的他往大了说,大的他就哭嚎着要请先帝睁眼来看看,如此这般,大乾危矣!
  余首辅掌管户部多年,户部早就形成了一套既定的办事流程。户部的人早就习惯。偏偏林文康看哪哪都是问题。
  这些事闹大了,自然有人弹劾他。
  这几日,除了曾阁老和向阁老,还有白府尹,曹国公,新上任的冯尚书,副都御使秦大人等,一上朝就向他开炮。
  这些人的嘴,就差没说大乾快亡在他这个首辅的手上了。
  余首辅那是忍了又忍。
  这日上朝,余首辅决定要把科考的主考官给定下来,此事不能再拖。
  礼部尚书窦大人出列向两位太后汇报了礼部对会试的准备工作。
  得到肯定后,才提了主考官的事。
  “会试就在下月初九,如今时间紧迫,还请两位娘娘及早将主考官人选定下。”
  他这话刚落,立即又有余派的人出来重提姚长亭。
  余首辅趁机出列道:“姚大人人品、学问俱佳,臣以为的确是本次主考官的最佳人选,只不知两位娘娘还有何顾虑?”
  他话中提了两位娘娘,实在大家都知道,他问的是林云紫。
  林云紫倒是很坦然,当即对众人道:“本宫并非对姚大人有何意见。只是本次会试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届科考,本宫想让天下人看到朝廷对科考的重视。姚大人的确人品、学问俱佳,本宫以为由他担任副考官倒是极其合适。”
  一众朝臣听完这话,倒是没有反驳,还认为甚是有道理。
  新皇帝还是个婴孩,如今两位太后监国,天下学子是否会担心两位太后身为女子,对人才选拔不太重视?
  端怡太后想选一位身份足够高的人担任主考官,让天下学子看到朝廷对科考的重视,这个初衷是好的。
  就像大乾刚立国的时候,太祖还亲自担任主考。
  如此一来,姚长亭的身份的确低了些。
  可现在皇上还不满四个月,两位太后身为女子不可能担任主考。皇室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余首辅一派的人听端怡太后说得有理有据,也不好反驳。
  余首辅到底是官场老油条,这个时候早已明了。
  端怡太后和曾阁老不想让他这一派的人担任主考,按照惯例,他们又挑不出比姚长亭更合适的人。
  他们便想着打破惯例,以重视科考为由,选一个官职更高的人。
  这样一来,人员肯定是从六部尚书和几位阁老中选。
  想来他们早就商议好了人选。
  余首辅在心里想着,他这一派可以推出来的人有哪些。
  便见白府尹出列大声道:“娘娘所言甚是,老臣思虑不及,深感惭愧!有娘娘守护,实是我大乾之福!”
  余首辅在心里“呸”了一句,白老匹夫一如既往的狗腿。
  有些官员还没反应过来,主考官还没议定呢,白大人这马屁就拍上了?
  有些官员则是暗自佩服,怪不得人家牵扯进谋反大案还能翻盘。这拍马屁的功力,得赶紧学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