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这怎么可以?
  于是又闹了起来!
  秦老大人对着礼部的人摊手,你们看到了,这可不是我提的!
  他也不着急,反正又不是在都察院跟前闹。
  礼部的人没有办法,只能派了人去请示两位太后。秦老大人还跟着去了。
  两位太后把刑部尚书找来,让他别安排刑部两位侍郎参与此事。
  刑部尚书当即应下。
  但秦老大人却不赞同,“如今考生们情绪十分激动,且对朝廷的安排存在质疑。老臣担心,他们并不相信。”
  刑部尚书一听,顿时双眼都亮了。
  当即附和道:“也能理解,两位侍郎到底职位高,就算他们不参与,他们也有不少亲信在刑部。”
  林云紫听了两人的话,应和道:“两位大人说得有道理。”
  随即一脸为难地对着端谨太后提议:“要不,让两位侍郎暂时停职?也就几日的功夫,并不影响什么?”
  端谨太后看了林云紫一眼,她能说什么?
  现在必然有人在考生中挑拨,她若不同意,就会继续闹。
  待事情闹到不可收拾,这个责任又得她来担。
  刑部尚书还在附和,“娘娘所言有理,待此事过去,并无任何影响!”
  他心里乐开了花,这影响可大了。
  那两位一停职,他马上就可以借着这个时间清理那两人的亲信。
  等那两人回来,刑部就已经变天了。
  端谨太后知道反对无用,现在是三对一。只能无奈应道:“就按妹妹所言来办!”
  刑部尚书立即屁颠屁颠回了刑部,把两位侍郎找来,一脸遗憾地对两人说了太后的决定。
  杨侍郎心里门清,知道是曾家和林家派系的人在趁机打压他们余派的人。
  但面上表现得极其无辜,“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俩既不是江南籍的官员,又未涉及到科考之事?”
  刑部尚书语重心长地劝道:“两位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如今这情况,若再闹出什么乱子,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说了,不过几日,待此事解决,两位便可复职。可别让两位娘娘为难。”
  这话提到两位娘娘,暗指两人别想指望端谨太后,那位现在自身难保。你们若不配合,就是让端谨太后为难。
  至于端怡太后,你们现在为难端怡太后,以后能得着好?现在的局势还看不明白吗?
  如此,刑部两位侍郎就被停了职。
  秦老大人再次回到礼部,将刑部侍郎被停职的事说了,又是一通安抚,那些考生才渐渐散去。
  但扬言每日都会来礼部,直到调查结果出来。
  这样,余首辅一派的高位官员因为此事,基本都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
  第329章 公布考卷】
  调查的结果还没出来,余首辅就递了辞呈。
  倒不是他没有应对之法,他在朝堂上二十来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但他此时不敢有过多的动作。
  因为林云紫背后有军权支持。
  他此前努力营造好名声,就是为了应对林云紫的军权。
  现在他名声已坏,他担心林云紫没了顾忌。到时候随便给他安个谋反的罪名,直接动用军权灭了他。
  那时,余家几百口人都得跟着遭殃。
  “承蒙先帝看重,将朝堂托付于臣。但臣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如今又因疏忽,没能考虑到平衡各地考生,导致大错。臣愿一人担错,平息此事!”
  虽然已经末路,但余首辅在早朝上,依旧一派风骨之姿。
  他还特意提了先帝,就是指出他对先帝是有功之臣。
  你们林家、曾家以及所有先帝一脉的朝臣,如今能站在朝堂上,难道就没有他的功劳?
  这话说得隐晦,但懂的都懂。若先帝当年败给了二皇子,他们都得玩完。
  但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朝堂上永远都是斗完一轮继续下一轮。
  难道你上一轮胜出就能拿免死金牌了?
  没这个道理!要攀高位的,都得爬险峰。可能登顶,也可能掉下去。
  然后他又提到他递辞呈是因为没有做好地域平衡,并非外头所说的包庇江南考生。
  这倒是没错。
  最后说他一人担错,就是想要保下其他人。
  这样既不会被记恨,一些心腹以后还能帮衬余家后辈。
  端谨太后此时接话道:“既如此,本宫就准了余大人的辞呈。”
  又对着向阁老、曾阁老和刑部尚书吩咐道:“那此事就算查清楚了,余大人疏忽所致。将余大人递辞呈的事对外公布。”
  向阁老、曾阁老和刑部尚书都没有应声。
  林云紫听着好笑,想凭一个辞呈就平息此事?
  他们是以为余家退出朝堂,她就该满意了吗?
  疏忽?还想着以后洗白是吧?余家的名声还能挽回?
  林云紫正要阻止,便听旁边的端谨太后又对着礼部的人吩咐道:“科举是国之大事,既然存在疏漏,那本次的成绩就作废。礼部安排两月后重考。”
  林云紫差点被气笑了。
  到这时候还想着给她挖坑呢!
  余首辅因为科举退出朝堂,端谨太后又是他的孙女。外头的人只会以为重考的主意是她端怡太后出的。
  那些考上的人,听说重考,不得恨死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