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别盯着脸揍啊。”
  观众们:“……”
  这俩人根本是一丘之貉。
  不过他们同样觉得,和受害者的痛苦比起来,凶手被揍的那两下绝对是轻了。
  “好看!!”
  “江霖好强,他提供的信息和凶手的作案轨迹都吻合了,他和苏阳就是一文一武,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吓一跳那种。”
  “我决定把这两集再回顾一下,有些地方没看懂。”
  “我表示他俩抽丝剥茧摸到真相的过程好可怕,一般人根本提炼不出这么多信息。”
  “恐怖如斯!”
  仅仅四集,第一个案子的凶手已经被缉拿,讨论起《尸声》的观众倏然多了起来。
  前两集案子毕竟没有结束,还有很多谜团在,观众们就算想安利,也找不到安利的角度,只能介绍“主角能听到尸体的声音”,被安利那人通常会问一句“然后呢?”
  然后,自然是没有然后的。
  但第一个故事落幕就不一样了。
  案件尤其烧脑,如果没有非自然元素的话,绝对不会结束得这么快,剧情节奏很快,没有一丝拖沓,几乎让观众从一片混沌中抽出了一条线,再根据这条线找出真相。
  就算一开始看不懂,可只要顺着剧本所写的思路走,观众必然可以参透整个案件。
  在这个档期,《尸声》本就是最受关注的剧集。
  圈内确实有不少人等着看《尸声》的笑话,期待《尸声》可以走上《守望者》和《女帝》的老路。
  然而,第一个案件结束后,出现在热搜榜上的,却是某位知名影视博主“解读尸声第一案,谈谈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四集剧,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这位影视博主却列出了30多处细节:“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伏笔和暗示,剧中出现的每一道细微的声音都不是多余,还有一些频繁出现的物品,比如车铃,都和后续的剧情发展对应上了。”
  另外一位博主则解读了江霖与苏阳缩小范围的手法:“这是处理刑事案件常用的方法……”
  还有“分析《尸声》中苏阳和江霖默契的小细节……”
  后者其实不太需要分析,因为观众们已经自动在大脑中分析过很多次了。
  当然,博主的解读和普通观众的解读是不同的,博主更趋向于分析两人的默契对案件的推进作用。
  但不管是博主的分析,还是普通观众的分析,都证明《尸声》已经靠第一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天一早,《尸声》的最新热度公布——13000+。
  比首播足足高出了2000点热度!
  第78章 078 乐子人
  “!!!!”
  “卧槽!感觉《尸声》的热度说不定能超《识骨之途》!”
  “有没有人觉得邵耀的动作戏很干练,不是那种软绵绵没力气的感觉,他可以试试武侠剧的少侠哎!”
  “可惜他在《南乡子》剧组只有被欺负的份,反差好大。”
  “看了一眼日期,《尸声》居然才播了两天,陆煦要起飞了吧?”
  《识骨之途》的最高热度是14000+,《尸声》才播两集,热度就已经超了13000,虽然其中有一案侦破的因素在,可这样的数据依然叫人惊叹。
  “陆煦莫非是天选演员圣体?”
  “破纪录圣体才对。”
  “我上半年还猜,今年大概没有一部剧能破《识骨之途》的纪录了,结果下半年就来了一部《尸声》。”
  《尸声》最先出圈的并非陆煦邵耀两位主角,而是案件的细节——对一部剧集而言,剧情本身就比演员更重要,解读《尸声》的几位博主在观众群体中向来很有口碑,《尸声》虽然掺杂了一点灵异元素,可故事自身的逻辑却相当严谨缜密。
  自然地,观众们的视线投向了下一集。
  由于这个档期好剧有限,各平台上线的都是质量相对平平的作品,没有哪一部剧能够招架《尸声》,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尸声》吸干了整个大盘。
  ……
  然而,直奔第五集的观众们发现,他们期待中的新案件并没有出现,第五集是第一案的后续——一个逃离家庭、却和孩子一起被杀死的女孩的故事。
  这样的女孩每个城市都有,或许还不止一个,可她从未获得父母的关心和喜爱,生前是如此,死后也是如此。
  她的死,不过意味着父母能得到更多钱。
  一条性命,不,两条性命,都比不上她能获得的赔款。
  可是指责父母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早已被自己所处的环境同化了,他们不能告诉别人自己的女儿被人杀了身首异处,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孩子,因为……死人已经死了,而活人还活着。
  他们不能为死的孩子考虑,得为还活着的孩子考虑。
  何况女孩生前本就没有受到更多优待。
  唯独江霖听到的她发出的求饶声和绝望喊声,证明她曾来过这个世界,证明她其实想好好活着。
  遗憾的是,她生来便没有家,死后也没能有。
  这座让她和她小小的孩子跻身的城市,成为了她最后的归宿。
  “……蛮好的破案,蛮糟糕的故事。”
  “啊啊啊啊就不能预告一下吗?莫名其妙又被刀了。”
  “唉,只能一声叹息,责怪父母似乎也没用,改变不了她的处境,甚至……在她家那个环境里,她父母的选择大概是最优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