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相比较《不灭黑夜》这类型的影片,《诡诈》更小众。
  虽然剧情有些玄乎,但它不是故弄玄虚,不会让观众觉得自己的智商被导演踩在脚下碾压(说的就是《侠客》),总而言之,是部好电影。
  影评人们也给了《诡诈》不错的评分。
  从某种程度上说,《诡诈》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涨,和电影的题材同样有关联。
  春节档电影偏合家欢题材,剧情整体比较平和,而即便其中反映了一些矛盾,也会因为合家欢这个目标刻意遮掩——这是《不灭黑夜》票房输给《归途列车》的缘由。
  《归途列车》讲述了一个返乡的故事,主角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剧情很顺,只有一条线,困难时不时出现,可这都不影响主角坚定的目标。
  《不灭黑夜》是一个和梦想有关的故事,主角坚定自身梦想,却受到了来自家庭的阻挠,父母做出了许多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但最后,为了实现一个团圆的结局,一切都被轻轻搁下了——主角遇见的现实问题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剧情足够精彩,演员们的演绎也很感人,两位影帝在电影中都有亮眼的发挥——但问题没有解决。
  将痛苦诉诸于电影,却不给出一个答案,这并不是观众想看到的。
  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很难让人满意,因为父母并没有失去什么,妥协的只有主角而已。
  在一众平和的影片中,《诡诈》“就像和人吵架的陆煦一样癫”,反而让人眼前一亮。
  ……
  等《诡诈》上映满三天,三刷四刷的影迷也不在少数——掌握了足够素材的影迷们对《诡诈》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光是对常青和宴欢两个角色的分析就做了数条视频。
  比如以时间线来分析,某年某日,常青读书时接受资助,某日欺骗少女,某日少女自杀,常青返校、升学、恶念再起,于某年某日遇见宴欢。
  石信山询问宴欢杀常青这件事时,宴欢并未否认,可影迷们经过逐帧分析后发现,杀死常青的或许并不是宴欢。
  影片中布了很多疑阵,这些信息与游戏的每一位参与者息息相关,第一遍看《诡诈》的话,代替常青出现在游戏中的宴欢像一个局外人,他就像是一个突兀闯进来的神灵,在游戏中扮演着高深莫测。
  但再往前去探究,就会发现宴欢的存在并不突兀——电影中早早为他埋了一条隐秘的线。
  “细节党的胜利!”
  “好强!!”
  “大家都在讨论剧情,没人觉得宴欢超超超帅的吗?简直是攻中之攻!!”
  “+1+1+1,又艳丽又精明的那种感觉,像游戏npc!”
  “小狗演这种角色太少了,电影里宴欢出现的每一个镜头我都忍不住尖叫,带脑子的帅哥超绝吸引力!”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第三日,《诡诈》的票房又上涨了一波,达到了1.47亿。
  到这一天,《诡诈》的票房排名也顺势来到第三位,仅次于《归途列车》和《不灭黑夜》。
  院线方面为《诡诈》上调了排片,《诡诈》的排片占比首次突破了10%,但相比大年初一,《诡诈》不仅票房在上涨,单馆上座率同样在涨。
  在这个春节档,《诡诈》可谓独树一帜。
  这一天,《诡诈》彻底实现回本,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过了3亿,比既定的2亿多的目标多出了几千万,关键在于,以《诡诈》这样的走势,总票房突破5亿毫无问题,要是运气足够好的话,破10亿也并非不可能。
  高行川又把“回本”群改成了《诡诈》剧组群,导演昵称那长长的后缀也终于可以删除了。
  乍富使人忘乎所以,导演一上线就欢乐地发红包,陆煦跟着抢了不少钱。
  “完全没想到能这么快回本。”高行川感慨道,“还不到三天。”
  “昵称这么短,我都有点不适应了。”
  《诡诈》的票房确实出乎高行川意料,他的初始目标是回本,终极目标则是票房破5亿,结果一不注意,终极目标好像都快实现了。
  “强大使人孤独。”
  “难道陆煦真的旺我?”——这是导演和自己的好友私下聊天里提到的话。
  江湖传闻说陆煦克某些人,但根据万物平衡的原理,陆煦克某些人,就必然会旺某些人——和他合作的剧组和演员们自不必说,哪怕是第一次合作没能成的金木,在第二次合作也迅速翻身。
  高行川是第一次导这种商业制作,他之前只拍过风格奇诡的电影,认可度一般,票房成绩更是排不上号。
  他一直觉得,《诡诈》主演如果不是岳徽和陆煦的话,交给他导,票房能不能破亿都是个问题。
  并不迷信的导演第一次产生了迷信的想法。
  好友:“……可能是你改群名起了效果?”
  也对。
  高行川又把群名改成了“票房破10亿”,如果这次再实现的话,他就相信自己有特异功能。
  认为陆煦存在某种玄学的不止高行川一个。
  主要是——对演员而言,部部火爆的几率实在是太低了,不提章澈的惨败,乔梦瑶涉足电影圈的第一部片子也没有收回成本,而《诡诈》虽说票房不算吓人,和总数值接近10亿的《归途列车》没法比,但挡不住《诡诈》成本低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