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朝堂上的事情传到了东宫。白萧眉头一皱:“礼部尚书年事已高如何能去的战场?”
  就算礼部尚书肯去,他的身体也支撑不住。说不定还没到达战场,就死在半路上了。更何况礼部尚书是文臣,自古以来文臣武将多有不合。他虽熟读兵书,但却从未实战过。那些久经风霜的将士未必肯听他的话。毕竟在战场上,实战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苏蝉衣早就知道宣仁帝的昏庸,却没想到他能昏庸至此。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太子殿下,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白萧眼眸半垂,掩下一抹深思。
  “先静观其变吧。”他们现在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能做。连规劝宣仁帝都做不到。他身份敏感,一劝就是一个死字。
  苏蝉衣闻言微微颔首。
  “白松云最近在做什么?”白萧问到。
  “十二殿下最近在锻炼身体,他说他长高了,所以要变得更壮。”苏蝉衣说起白松云就忍俊不禁。在北溟王朝,当个傻子倒还挺好的。
  白萧赞同的点点头:“是该锻炼锻炼,他太瘦了。”
  半个月后,礼部尚书顺利到达边关。边陲战事越发胶着。朝堂上人人自危,生怕自己变成下一个礼部尚书。白萧不被允许上朝,所以朝堂上的事情只能从别人口中知道。
  礼部尚书带来的援兵让边关的将士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很快又节节败退。
  渊国的人似乎对北溟王朝很是了解。上到官员百姓,下到丘陵地形,他们无所不知。
  北溟王朝的将士在前方奋勇杀敌,渊国的士兵借由地形的优势,潜入后方烧掉了北溟将士的粮草。让北溟将士陷入了被围困的窘境。就算他们没被敌人打死,也快被饿死了。
  没了粮草,军中将士一蹶不振。这场战争,几乎是必输的局面。
  礼部尚书无奈,只能派人快马加鞭,请求陛下支援粮草。但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他今年七十有三了,光是到达战场就要了他半条命。他身为两朝元老,自知北溟王朝大厦将倾。但能死在战场上,也不算辱没了他的名声。
  宣仁帝接到边关急报,看到支援粮草便眉头一皱。
  “十二万兵马,就打成这个鬼样子,支援什么粮草!莫不是这骠骑大将军不满朕的安排,不肯用尽全力!”
  大殿中的大臣们相视一眼:“陛下,不管骠骑大将军在打什么主意。但这支援粮草是重中之重,不然将士们就危险了。”
  宣仁帝闻言有些犹豫。
  就在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支援粮草之事还得从长计议。诸位可是忘了?再过半个月就是万寿节了,若是支援粮草,那这万寿节恐怕就办不成了。”
  万寿节是宣仁帝的生辰。
  宣仁帝原本还在犹豫,听闻这话立马坚定的说到:“支援粮草之事,改日再议。”
  “陛下!”其他大臣急了。转头看向角落里的那个大臣。
  “张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若不及时支援粮草,国亡了,你担待得起吗?”其实他想说的是,国亡了,你这万寿节还怎么办?去地府里办吗?!
  张大人闻言表情无辜:“李大人说这话可是抬举我了。万寿节就在半个月后,只要骠骑大将军撑过半个月,一切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样万寿节也办了,剩下的粮草也能支援了。”
  “半个月,你说的好听。如果他们撑不过来怎么?你能跪下向列祖列宗叩头请罪吗?”
  “为何不能?”
  “够了!”宣仁帝气愤的一拍桌子:“你们当清平殿是什么地方?酒馆吗?再多说一句,朕就把你们拖出去砍了!”
  “骠骑大将军有十二万兵马,朕就不信他们撑不过半个月。退朝!”
  ……
  宣仁帝离开后,大殿中沉寂半响。一声叹息将众人的神智拉回现实。张大人混在人群中冷哼一声。
  白萧听闻朝堂上的事情,诧异的回眸:“半个月?!”
  苏蝉衣点点头。
  “……撑不过去的。”
  父皇不知道,十二万兵马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草。让他们等半个月,无疑是让他们等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边关急报一封接着一封。三天后,边关就撑不住了。七天后,边关陆续有人死亡。
  礼部尚书心灰意冷,写下血书。若陛下再不支援粮草,他就自刎在军营里。
  宣仁帝收到血书只觉得晦气。临近万寿节了,让他看这么不吉利的东西。七天都撑过来了。最后七天难道就坚持不下去了么?
  再等等吧。
  等?礼部尚书收到回信时,整个人都在颤抖。
  白萧在东宫里心急如焚。如果再不想办法支援粮草,北溟王朝就要完了。可粮仓只有父皇的圣旨才能打开。他该怎么办?
  宫里在筹办万圣节。白萧坐在书房里思虑良久。夜幕降临时,他找到了倩嫔。
  倩嫔意外的看着白萧:“太子殿下怎么会有空来找本宫?”
  白萧沉默半响后问到:“你可有办法迷晕父皇?一晚上即可。”
  倩嫔闻言一惊:“太子殿下想做什么?”
  “本宫不能告诉你。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险。”
  第240章 最终章:亡国之君(七)
  倩嫔听闻这话就知道太子殿下做的肯定是一件大事。最近战场上的事情她也有听说,她只觉得可笑。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笑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