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百文是贵了些,可好使啊!
  物有所值!
  可惜的是,有钱也买不到。
  这日中午,秦劲回了家,他将背篓里未卖完的豌豆糕拿出来,随后进了灶房。
  秋收开始后,大集上的人明显少了,今日的豌豆糕没卖完,还剩下三斤,担心回来晚了叶妙会牵挂,他便收摊回来了。
  不过,他留在家里的两斤倒是卖完了。
  秋收活儿重,这时节人们舍得吃些好的。
  叶妙正在包饺子,韭菜鸡蛋馅的,韭菜是他们自家种的,韭菜生长周期短,一般一个月就能吃了,今日这已经是割的第二茬了。
  韭菜的气味盈满小小的灶房,叶妙见他进来,立马道:“劲哥,你去歇一歇,只剩下二十多个,我很快就包完了。”
  “那我烧水吧。”秦劲说着将装着豌豆糕的陶盆放到碗柜上。
  “好。”叶妙应下:“锅里已经加了水了,你直接烧就行。”
  他阿爹捡柴去了,不知怎的,此刻还没回来,不然他们俩齐动手,这会儿饺子已经煮熟盛出来了。
  秦劲应好,又回院子将小推车里的豆腐乳拎了出来:“今天的二十斤豆腐乳,陈掌柜一口气买了十斤,零散着卖了五斤。”
  他家的第二批豆腐乳终于做好了,他昨日就和陈掌柜打了招呼,今早陈掌柜特意带上了陶罐,一口气买走了十斤。
  陈掌柜上次买的豆腐乳在三日前就吃完了,他极爱吃这个,这几日买千张时,每天都得问一句何时再售卖豆腐乳,今日终于把豆腐乳盼来了,他便多买了些。
  包子摊的刘老板也买走了半斤,刘老板对豆腐乳谈不上特别喜欢,但几日不吃,也会想一下。
  其他顾客则是靠试吃拉来的。
  今日大集上的农户,甭管是摆摊的还是赶集的,都少了许多,但住在县城南门的人,因为离大集近,因此照旧过来赶集。
  这部分人的购买力比农户强些。
  第一批豆腐乳少,卖的时间也短,很多人根本没见过没尝过。
  今日他摊子前人少,顾客被他的吆喝声吸引过来,可以细品慢品不慌不忙的品,豆腐乳这个东西,因为口味独特,很多人初尝之后并不喜欢。
  但吃的多了,也能接受。
  还有人会上瘾,比如陈掌柜这种。
  但不管怎么说,独特的口味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试吃之后,不少人选择掏钱购买。
  叶妙听秦劲讲了详细的经过,小脸上带了笑:“虽然我不喜欢吃豆腐乳,但旁人爱吃就成了。”
  秦劲点头
  可不是,有人爱吃就行。
  明日少做些豌豆糕,多带些豆腐乳,但愿还有其他老板喜爱这道吃食。
  叶妙很快便将饺子包完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到秦劲跟前,等着水开了下饺子。
  “对了,劲哥,今天玉成哥来买豌豆糕,他问你能不能找何木匠谈谈,好帮他弟弟买两个小推车。”想起这事儿,他立马道。
  “嗯?”秦劲有些意外。
  他是知道沈玉成那个货郎弟弟的,沈家弟弟名叫沈金成,之前每日会从张家带走三十斤豆腐,但自打他开始做千张和豆腐乳,张齐和沈玉成都优先给他供货。
  他也没听说五里沟的村人买不着豆腐,所以,张齐、沈玉成应是减了供给沈金成的货。
  当然,这事儿和他没关系。
  但既然沈玉成开这个口了,他总得去何木匠家走一趟,不好拂了合作伙伴的面子啊。
  正好,他已经搞出了脱粒机的模型,他需要去一趟铁匠铺。
  两件事就一起办吧。
  将这事应下,这时,锅里的热水开了,叶妙起身下饺子。
  饺子煮到一半,院门口传来了赵丰的脚步声。
  赵丰回来了。
  他今日之所以回来晚了,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些野生木耳,前几日下了雨,一截枯木上长出了木耳,这种鲜木耳和泡发的干木耳不一样,小小的,厚厚的,大多水分很足,味道极好。
  很多人说这些鲜木耳有毒,不能吃,但秦劲小时候吃过,五里沟的人也吃,吃了这么些年从未出事。
  叶妙瞧见这些木耳很高兴,当即就焯水,然后撒上香油凉拌。
  秦劲夹了一筷子,肉乎乎的,还带着轻微的脆,他不由又夹了一筷子,好吃。
  当然,韭菜饺子的滋味也好,韭菜易熟,因此皮擀的薄,嫩绿的韭菜在面皮的包裹下若隐若现,一口咬下去,皮劲道,馅咸香,吃得秦劲一口接着一个,一连吃了三大碗。
  午饭后,秦劲没有休息,揣上铜板去了县城。
  中午吃多了,权当是溜达消食了。
  他先去了何木匠家。
  何家的大院子依旧被各种原料、器物堆得满满当当,听了秦劲的来意,何虎想了想,应了下来。
  今晚挑灯夜战,明早再起得早一些,可以用闲碎时间将这两辆小推车打出来。不过,他叮嘱秦劲不要声张,免得传出去坏了他家的口碑。
  这种加塞不光彩,要低调些。
  秦劲自然要作保证,他自个儿也不想天天被人找,麻烦。
  从何家出来,他去了城里的铁匠铺。
  铁匠铺的老板是个高壮的汉子,姓卢,大夏天的,他光着上半身,一身腱子肉看得秦劲暗生羡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