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既如此,现在有举荐秦书达的机会,那他自然要抓住。
  秦书达姓秦,若秦书达真成了衙役,那对秦家也有好处。
  而且,举荐秦书达就是给秦书礼、朱二红添堵。
  这母子俩不是想攀高枝吗?
  现在高枝伸过来啦。
  严祥听了秦劲这话,心中一热,便问道:“谷捕头与安哥儿……”
  “这事暂且不提,但书达人不错,长的也壮,很符合谷捕头的要求呀。”
  “那成,就让书达试一试。”严祥点头。
  他明白了,谷捕头没看上安哥儿。
  但谷捕头与秦劲依旧正常往来。
  既如此,那待会他就去秦书达家里走一遭,给秦劲一个面子。
  秦书达脑子正常,真选上了,对五里沟也是好事。
  严祥答应了下来,秦劲便回了家。
  见他回来,叶妙便开始往饭桌上摆饭。
  进入腊月后,叶妙养的鸡终于开始下蛋了,冬日天冷,母鸡下蛋不勤快,但他养的多,目前家里有三十多只母鸡。
  这些母鸡就算两日下一个鸡蛋,那平均下来一日也能收获十多个鸡蛋。
  因此,最近饭桌上顿顿都有鸡蛋,特别是今日,用上了三种吃法:
  鸡蛋煎豆腐。
  酸辣蛋花汤。
  蛋花汤里还飘着炸蛋,每人一个。
  炸蛋就是螺蛳粉里的那种炸蛋,极其蓬松,泡在酸辣汤里,吸满了汤汁,味道极好。
  就是很费油。
  特别费油。
  要不是现在日日都要炸锅巴,叶妙还真不舍得专门炸这个。
  除此之外,饭桌上还有一大碗辣炒萝卜缨,一大碗辣炒马齿苋。
  萝卜缨水灵灵的,马齿苋是夏日晒的菜干,两道菜风味不同,但味道都不错。
  秦劲在饭桌旁坐下,先端起碗喝了口汤,之后他看向叶妙,真心夸道:“好喝。”
  这两个字,自打与秦劲成亲,叶妙也不知听了多少次,但这会儿听到,他还是很高兴,他笑着道:“先吃菜,汤太占位置了。”
  秦劲便拿起筷子夹了块豆腐,老豆腐被鸡蛋皮包裹着,泡在浓稠的肉酱里,卖相很好。
  当然,味道也好。
  他一边吃一边问叶妙:“今个儿小方他们去识字了吗?”
  “去了。一大早就去了。”
  “那我待会去隔壁问问小方,看秦书礼有没有认真教。”
  他可不会让秦书礼糊弄自家孩子。
  而且,他想借此机会摆脱睁眼瞎的状态。
  明明识字,但只能装文盲,太难了。
  虽说日常生活里他几乎用不着纸笔,但这里的娱乐方式太少,以后若是得了清闲,他还是想买几本书打发时间的。
  但他这么大年纪了,又要摆摊,不可能跟孩童一般天天去私塾报道。
  以后若是家底厚实了,倒是可以用学习记账这个理由,请一个夫子过来进行家教,但目前他请不起。
  因此,他就想督促秦方秦圆好好识字,然后再让秦方秦圆“教”他识字。
  饭后,他去了隔壁老院,找秦方秦圆询问今日上午秦书礼的教学情况。
  秦书礼的伤比朱二红轻,但也有轻微的脑震荡,他只教导了一个时辰,便以头晕为由将几个孩子撵了回来。
  但下午还会继续教学。
  上午时,几个孩子一到他家,他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字帖”,字帖是用便宜的黄麻纸书写,只有成人巴掌那么大,上面写着《百家姓》的前八句。
  教学时,他一脸的不耐烦,这八句话也只读了几遍,秦方记不住,让他多读几遍,他就黑了脸。
  但秦方机灵,立马就将郭员外搬了出来。
  这位老大爷一抬出来,气得他白净的脸变成了猪肝色,他瞪了秦方好一会儿,这才不情不愿的又读了十几遍。
  这下子秦圆、秦锦记住了。
  秦方、秦康、秦昌却是依旧记不住。
  他不愿再教,让秦圆、秦锦教导秦方他们三个,他自个儿回屋歇息去了。
  一个时辰,就教了这么点东西。
  秦劲不算满意,教什么《百家姓》,该教《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啊。
  不过,看秦方秦圆两个小子拿身边人的姓举例好加深记忆,他便将不满压了下去。
  行叭,只要自家的小子有兴趣学,那他就不找秦书礼的麻烦了。
  而且,秦方能搬出郭员外去压秦书礼,很机灵嘛。
  他表扬了秦方一番,并督促秦方好好背、好好学。
  以后他这个四叔,要跟着他和秦圆学识字了!
  秦方闻言吓了一跳:“四叔,你识什么字?”
  秦圆包括一旁正在喂猪的王秀芹都看了过来。
  “家里的生意多,只靠着脑子,我现在都快记不住各个吃食的进账了。我得识上几个字,免得亏本了还不知道。”
  “这样啊……”秦方想到昨天晚上吃到的甜甜圈,不由点头。
  太对了!
  他四叔家的小生意越来越多,但还没到专门雇账房的地步,再者,雇账房多贵啊,就秦书礼那种水平的,一个月就得给二两三钱的工钱!
  不值。
  太不值了。
  还是亲自学识字比较划算。
  他拍了拍心口,一脸认真的道:“四叔,我以后一定好好学,凡是我会的,我都教给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