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等他给安哥儿擦了身子再上炕,安哥儿依旧没推开他,任由他搂着。
一整晚就这么过去了。
平平静静。
实在是受不了了,次日一早,醒来后看安哥儿要下炕,他一把将人拉住,一脸诚恳的问:“我前晚喝醉了,你为什么没生气?”
“你是在县尉大人那里喝醉的,这种应酬又推不掉,我为什么要生气?”安哥儿反问。
“额……”
安哥儿瞥了眼被他抓着的手腕:“难道你希望我因为这事和你闹吗?”
谷栋立马摇头:“当然不是!”
“不是就放开我,该去做早饭了。”
“哦,哦。”谷栋忙放开他的手腕。
安哥儿便下炕,穿鞋。
不过,推开屋门之后,他抿了下唇,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叹气。
所谓酒后吐真言,这人待他的确是真心的,为他费了不少心思。
而且仅仅一个喝醉,昨天一天都忐忑难安,这态度,绝对是将他放心上了。
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那句“你心里没我”,他只能将前晚的情形瞒下来。
唉。
很快到了三月。
秦劲家的大日子终于来了。
三月初一,宜动土、盖屋。
盖新院子期间,秦劲叶妙、赵丰先搬到老院去,老院的屋子多,但因着他们还需要把一间屋子改为灶房做生意,因此周立只能住到秦文家去。
二月底,叶妙与赵丰、秦老头王秀芹合力将老院的西侧屋收拾了出来,这原本是秦文李梅与原身的屋子,分家后就空了下来,只放些粮食杂物。
现在秦劲又搬了回来,他与叶妙、赵丰各占一个屋子,余下与老院灶房挨着的那一间改为灶房。
其实,老院后院有三口大灶,但老院做凉粉的时间刚好与叶妙做蛋卷、锅巴的时间一致,因此,只能将前院的一间屋子改为灶房。
除了人,这个家最贵重的就是耕牛,但耕牛自打买回来,就一直养在老院。
因为秦劲没养过牛,再加上他每日要摆摊,于是就暂时将耕牛放到老院,由秦老头照看。
为此,秦老头还特意在后院搭了个牛棚,搭好之后他就搬到了牛棚里,没办法,耕牛太贵重了,是这个家最值钱的物件,担心半夜有人偷牛,就只能搬牛棚里守着。
这也是乡下有耕牛人家的惯常做法。
搬好家之后,就可以动工了。
这时候没有专业的建筑队,但有泥瓦匠,寻几个熟练的泥瓦匠,再从村人当中雇一些有盖房经验的——五里沟的村人,很多都有盖房子的经验。
乡下人住不起青砖房子,他们的房子都是由他们自个儿盖的,就像是秦家的房子,土砖是趁着空闲时间一块一块晒的,晒好之后雇几个专业的泥瓦匠掌控全局,然后全家人齐上阵,一点点将房子盖了起来。
村中人家亦是如此,因此不少村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其实秦劲很想把人工费省下来,但他要忙着做生意,而且,他此次盖的院子大,房间多,只靠着秦家这几个人,指不定要盖到什么时候。
因此他最后还是选择雇村人做工。
也不分活计的轻重,一日通通十八文,不管饭。
乡下难得有挣钱的活计,因此,当严祥将招工一事宣布后,报名者甚多,秦劲谁也不想得罪,干脆让严祥挑人。
一共挑了四十个人,再加上五个泥瓦匠,还有秦家的人,三月初一这日,众人正式动工扒房子。
扒下来的土砖,不少还能用,于是就先堆到老院门口。
将老房子扒掉之后,秦劲家、荒院、安哥儿家三块地同时动工。
四十个村人,其中十五人和两个泥瓦匠负责安哥儿家,这部分人工费由谷栋负责。
但即便如此,秦劲每日所花费的人工费仍有五百七十文——普通村人一人十八文,三个泥瓦匠每日是四十文,加一起便是五百七十文。
五百七十文!
不但耗完每日的盈利,还得往里面倒贴银子。
因此,秦劲家的生意是一日都不能停,若是停了,那等工期结束,又得欠债了。
叶妙鼓足劲儿,又恢复到了腊月的状态:他每天天不黑就睡觉,睡足两个时辰,然后十点就起床做小蛋卷。
小蛋卷销量好,还暴利,是挣钱的最佳选择。
之前他们是在自家吃饭,因此,叶妙做完蛋卷后还要做早饭,好让秦劲吃饱了再去摆摊,现在搬到老院,就不用再开火了,他们跟着老院一起吃饭。
这么一来,叶妙就能省出半个时辰的时间。
他把省出来的时间,全用在做蛋卷上,他一个时辰能做二百多个,连着做三个半时辰,他能做八百多个——幸好是平底铁锅,能节省不少力气,不然他就算累晕也做不了这么多。
小蛋卷一文钱一个,八百多个的纯利润能有四百多文!
再加上千张、锅巴,不但能裹得住每日的工钱,还略有结余。
王秀芹看他这么拼,颇为心疼,但王秀芹帮不了他,因为做蛋卷用的平底铁锅就两个,新灶房的另外两口圆铁锅还要拿来炸锅巴。
王秀芹能做的,就是在他补觉时不打扰他,另外,吃食上多些油水。
王秀芹自己也有些私房钱,还不少。
分家时,她和秦老头并没有要求分出去的三个儿子每年都给她孝敬钱,但分家的第一年年底,秦兵秦文秦力各给了她一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