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你这小家伙,琢磨的还真多,将心思放在读书上,别想这些有的没的,我还能缺了你们那点儿干柴?”
  秦劲抬手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而后又轻轻揉了揉,笑着道:“先跟着你周叔好好学,一年就能帮你爹省六两银子呢。”
  秦锦闻言笑嘻嘻的点头:“我知道的。”
  他爹去年就琢磨着让他去读书,可后来又觉得反正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吃喝不愁,现在家中有凉粉生意,只要坚持下去,不出几年就能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
  如此一来,完全可以跳过读书这个步骤,于是他爹又犹豫了,毕竟读书花销大,光是束脩一年就得六两银子,再算上笔墨纸砚,那就更多了。
  只靠着凉粉,他家一个月最多只能挣三两多。
  这还不是全年都能挣这个数,像是现在,家中淀粉存量已不多了,一旦用完,那就一文钱都挣不到了。
  所以,他打心眼里也是同意他爹的话的。
  但是吧,偶尔他也会觉得读书还挺有意思的。
  之前秦书礼教他们识字,虽然只有姓氏,但对照着纸张上所写的字挨个去记忆,他有种恍然大悟之感,会觉得哇原来这个姓是这么写的。
  但有趣在银子跟前一文不值。
  所以这话他谁也没告诉。
  可谁知他四叔雇的长工竟识字!
  对他来说,真是好大的惊喜,不花钱还能识字,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事,不用他四叔叮嘱,他一定会奋力学的!
  正要问周叔下一次的教学是什么时候,这时,他四叔又道:“走,出去,到院子里,你们周叔要给你们讲解《三字经》了。”
  “昨个儿背的那些句子,你们马上就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咦?
  这么快,秦锦眼睛亮了,忙抓着纸笔往外走。
  他想听听他已经背熟的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立开堂授课,叶妙也搬上小板凳,坐到屋檐下去听。
  他家的屋檐宽,可以遮阳,每个孩子靠墙而坐,就犹如学堂那般。
  但秦劲回屋睡觉。
  他得补觉。
  下午还得犁地去,地里的麦茬得犁出来,然后种玉米。
  之前种的是春玉米,现在要种的是夏玉米,家中的生意以及口粮可全指望这些玉米了。
  秦劲呼呼大睡时,周立站在屋檐下,捧着秦劲新买回来的那本《三字经》,慢悠悠的讲解每一句的意思。
  他心中颇为感慨。
  没想到有生之年,他竟还能再摸到书本。
  人生果然无常。
  一通讲解,花了足足半个时辰,天热,他讲得口干舌燥。
  讲解完毕,他询问众孩子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将孩子们的疑惑解开,这时,秦劲也起床了。
  叶妙起身进灶房,将中午做好的绿豆汤盛了出来。
  绿豆汤已经放凉,里面还加了蔗糖,甜滋滋的,去暑又解渴。
  每个人都喝了碗绿豆汤,之后该下地的下地,该捡柴的捡柴,众人散去。
  自此日开始,饭后教学便成了定例。
  家中生意用不上周立,周立无需凌晨起床,这么一来,他白日不用补觉。
  叶妙是上午补觉,中午正好有精力学习。
  但秦劲得补觉。
  于是秦劲的学习进度就被落下了。
  叶妙自是不愿让秦劲落后,他们是夫夫,应一同进步嘛,他便想着在晚上时给秦劲补课。
  秦劲:“……”
  谢谢,但不需要。
  于是每晚补着补着,他就拉上小夫郎解锁新花样。
  所谓熟能生巧,次数多了,叶妙也有了抵抗力,已经能一边被秦劲服侍一边背书了,但他的羞涩心大涨,每每此时,不仅脸红红,浑身都红。
  耀目的白变成了迷人的粉,这可把秦劲蛊的不轻,只想换着花样继续逗他。
  反正目前活儿轻,他有力气闹腾小夫郎。
  几日时光匆匆过,玉米种下去之后,麦忙期终于结束,周延年该归家了。
  他在秦家干了二十一天活儿,一日十五文,工钱一共是三百一十五文。
  回家的这一日,秦劲又给他包了两斤蛋卷、两斤锅巴,这孩子虽然吃的多,但干活快,完全顶得上一个壮劳力。
  平日里也安安静静,只要不干活,就待在他们父子俩的小房间里,存在感很低。
  叶妙还将秦劲、准确来说,是原身的旧衣服收拾了出来,他将两身旧衣服放进周延年的背篓里。
  那两身短打不仅带着补丁,还洗得发白,如今家中布料多,上次安哥儿回来给新院子送旧物件,又给他带了一匹棉布,他打算给秦劲做新短打,这旧的自是不准备再穿了。
  但上面的补丁不多,扔了也可惜,此时拿给周延年正合适。
  另外,叶妙还给独自在家的周康宁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早饭后,周延年背着鼓鼓囊囊的背篓,与秦劲一起去城门口,他爹周立则是下地干活。
  到了城门口,他颇为不舍的向秦劲道别。
  在秦家的这大半个月,日子可真好啊……
  今日冯老汉没在城门口守着,应是家中麦子还没有收完,但就算冯老汉在此,周延年也不会花钱坐牛车。
  走了两个时辰,临近中午,他终于回了家。
  院门紧闭,他喊了一声小壮,院子里顿时传来了汪汪声,他放了心,就寻了个木桩子坐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