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顿饱餐,周康宁揣上没舍得吃的鸡蛋,还有那几根蛋卷,一脸高兴的下地除草。
  秦家的日子也太好了!
  周康宁日子好起来了,另一边,周定当真来了县城报案。
  没办法,虽然知道有郭员外护着,可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周耀祖是他的长子,长子!还读了书,真真是他们全家的希望啊!
  他一定要报官!
  他不敢击鼓鸣冤,因为只要敲了鼓,那上堂之后就得先挨打。
  他走正常的流程报官:找讼师写状纸。
  写了状纸后,那讼师就递进了衙门,然后他就回家等啊等,等啊等,一连等了十天都音讯全无。
  周定就又来了县城找那讼师,谁知那讼师翻了脸,说不认识他,也没给他写过状纸,让他以后不要再来烦扰自个儿。
  周定懵了,又找其他讼师,结果竟无人接他的银子!
  周定傻了。
  第70章 郭员外为何这样
  周定想不通,郭员外的势力这么大的吗?
  不过,就算郭员外势大,那也不至于为了周康宁这个小畜生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吧?
  竟然没有讼师敢接自己的银子,那周康宁又不是郭员外的亲孙子!
  周定气呼呼的回了村。
  恰好是午饭时分,村人都端着碗坐在院门口吃饭,瞧见他赶着牛车回来,纷纷与他打招呼,个别人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幸灾乐祸,看得他心中更加窝火。
  本来,对于他家与周立家断亲一事,不少村人都是站在他这边的,认为周立父子三人是白眼狼,可那日郭员外一番他赚大了的言论,瞬间扭转了村人对此事的看法。
  这些人妒忌他短短几年就赚了百两银子,呸!也不看看他家现在遭了什么大难!
  他黑着脸进了院子,一眼便瞧见坐在院子里的周耀祖,周耀祖子孙根被废,性情大变,连日来一直躲在屋中,今日倒稀奇了,竟从屋子里出来了。
  周耀祖一瞧见他,脸上瞬间闪过期盼:“爹,如何?可有信儿了?”
  周定闻言,脸更黑了。
  是啊,是有信儿了,所有讼师都不接他的银子,这怎么不算是新进展呢。
  他无法递状子,若还想继续告,那就只能走紧急流程——敲鼓鸣冤。
  可官府为了立威,也为了不让百姓瞎敲鼓,所以立下规矩,普通小百姓若敲了鼓,甭管对错,上堂之后先挨一顿打。
  若是秀才,那就不用受刑。
  可他只是一普通老农,他儿耀祖别说是秀才了,连童生都不是,因此,若真敲了鼓,那不但要挨一顿打,还根本告不赢。
  人家郭员外能让所有讼师都避他如蛇蝎,定然也能和县太爷打招呼,他家若想告赢,只能送银子。
  可他家哪有银子!
  之前为了供他儿读书,日子艰难,前几年虽得了些田地,可就算将家中田地全卖了,那也拼不过郭员外的财力啊!
  他报官是想让周康宁这个小畜生赔他银子,不是要倾家荡产!
  不过,真是奇了怪了,要不是之前周立媳妇与郭员外没什么交集,不然他真怀疑周康宁那个小畜生是郭员外的亲儿子!
  对周康宁这个外人回护至此,太匪夷所思了。
  人情这种东西,谁会大方到用在同村人身上啊?
  当周定百思不得其解时,周康宁的小日子颇为宁静。
  每日起床后,先帮着叶妙做早饭,饭后下地干活。
  中午吃了饭,能睡个午觉,过了日头最毒辣的时候再下地干活。
  傍晚回家。
  劳作强度与他在郭家庄时差不多,但每天入睡前,他不用再忧愁明日他和他哥能不能找到可以换取粮食的活儿,也不用绞尽脑汁的用有限的玉米面去搭配更多的野菜。
  每日只干活就行了。
  更更重要的是,饭食上天差地别,秦家的饭桌上,鸡蛋与肉,这两样必须得有一样。
  汤面条、捞面条、蒸面条、炒面条,拌面条!简直不重样。
  还有饺子包子馅饼油条糖糕等,天天都像是赶大集!
  他也就过年时能赶集,大集上售卖的吃食也不过如此,可秦家天天吃!
  除了面食,秦家竟然还吃大米。
  熬得烂糊又香浓的米粥,他可以随意喝,喝到撑。
  大米饭也能一口气吃两碗,叶哥绝不会嫌他吃得多。
  另外还有用大米做的点心,米糕!这种点心他从前连听都没听过,可现在竟然吃到嘴巴里了。
  米糕盛在小碗里,白白胖胖,甜甜软软,可太美味了。
  更令他高兴的还是今日,叶哥的好朋友秦安,安哥要带着云哥儿来做客,叶哥做了豆沙糯米团子,他和他哥分食一个,滋味那叫一个美啊。
  他咬一口能嚼几十下,然后才依依不舍的咽下去。
  半个糯米团子,他吃了一刻钟。
  吃完之后,他拍拍手,出了院门爬树摘苹果。
  东家从郭员外手里买的那几棵果树,石榴树和苹果树都非常争气,即便没剪去果子枝叶,也顽强的活了下来。
  但柿子树有些娇气,栽下去三日叶子都蔫蔫的,吓得东家不敢再耽搁,连夜剪去果子和细一些的枝丫,又可着劲的浇水,这才把柿子树救回来。
  今年是吃不成柿子了。
  但有石榴和苹果,这也是极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