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任何人都挑不出刺。
那可是县试、府试,是功名,是关系到一辈子的功名!
这换谁都要心存感激。
别说是麦收时遣人来帮忙了,还得真真正正将秦劲当长辈看!
这是一辈子的恩人!
村中无人传郭信恳与周康宁的闲话,别说是外人了,连隔壁老院的人都不知道郭信恳的心思。
村人还将此事当做一则佳话宣扬。
秦家对郭小公子有恩。
郭小公子虽富贵出身,可没看不起秦家是乡下人,泥腿子,对秦家心怀感激。
双方都是好人。
多美好的事。
不过,要是对郭小公子有恩的人是他们就好了。
瞧瞧秦家的日子红火的,而且,还搭上了郭员外这棵大树。
他们不清楚郭家的底细,但谁让之前赌场的打手来找秦书礼时,秦书礼提了郭员外一嘴呢。
于是,在村人心里,郭员外那是能摆平赌债的大人物!
什么好事都让秦劲占了。
羡慕。
村人羡慕的视线,秦劲明明白白。
但这种视线他早就免疫了。
他好累。
虽说有郭家护院帮忙,可他也得下地干活。
而且,每日供给牛掌柜的货,照样要准备。
要知道,即便不出摊,只供牛掌柜的货,那一个月保底也有十两多银子。
这等于是一个大金镯子!
这叫他怎么舍得放弃?
于是,虽说现在有人帮忙,但每日的忙碌程度和去年麦收相比,几乎没减多少。
等麦收结束,家里除了叶妙,每个人都累瘦了。
第109章 郭信恳过了院试
瘦了。
那就得补回来。
正好,粮食满仓,此等大喜,以秦劲的脾性,当然要犒劳一番五脏庙。
大鱼大肉,必须安排。
麦收结束的第二日,秦劲照常出去摆摊。
今年他家有壮劳力相帮,因此麦收结束的早,但旁人家无人相帮,很多百姓此刻还在麦地里挥汗如雨。
因此,大集上有些冷静。
他早料到这种情况,小蛋卷、锅巴做的少。
千张也只做了五十斤。
快收摊时,茶馆的一个伙计跑了来,说是东家要随他一起回村,向他请教关于《郭记茶馆笔记》续作的事。
秦劲见状,干脆直接收摊,好去菜市场买肉。
他本就打算去一趟菜市场的,现在郭厚要来,那更是得去一趟了。
将小推车放到刘老板那里,他拎着余下的十几斤千张去了菜市场。
到了菜市场,将十几斤千张卖给吴雷,之后他买了十斤排骨,四只猪蹄。
总是吃五花肉、回锅肉,腻。
开春时,赵丰在后院沿着墙根种了一排豆角,结果现在他家豆角快要泛滥了,变着花样吃也吃不完。
现在买些排骨回去,正好用豆角来炖。
拎着排骨、猪蹄刚回到包子摊前,郭厚就来了。
马车上一同坐着的,还有郭信恳。
马车后边跟着一辆牛车,牛车上放着大肘子。
还有一麻袋精米。
于是秦劲上了马车,与父子俩一起回村。
他坐在马车的车辕上,对坐在马车门口的郭信恳道:“你小子不安心在家读书,凑这个热闹做什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死读书没用,得出来走走。”
郭信恳笑道。
“……员外他老人家信这话?”秦劲纳闷。
秋后就是院试,郭员外竟然不拘着这小子?
“信的,我是下乡之后才开窍的。”
“况且,他老人家回郭家庄收租子去了。”
“……”
秦劲无言。
这小子,若是此次没过院试,那郭员外会不会迁怒到周康宁身上?
“你啊你啊,还是多将心思放到读书上吧,童生试三关就剩最后一关,争取一次就过。”他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秦叔放心,我心中有数。”郭信恳一脸认真的点头。
还不是太想念周康宁了。
想到根本静不下心来,于是趁着他父亲来五里沟,他也过来了。
或许见一面他就能沉下心读书了。
想到此,他就问道:“秦叔,之前有人给延年做媒,他全拒了,现在他想法可改了?”
秦劲闻言纳闷,道:“未改。他说他还小。”
这小子关心周延年做什么?
周康宁又没说什么哥哥成亲之后他才会成亲。
“不小了,明年就十八了。再者,家里活儿重,娶个媳妇或夫郎回来,也能帮着分担分担。”
郭信恳一脸关切。
“……”
好家伙,秦劲明白了。
这小子是觉得周康宁不肯成亲,是因为秦家活儿多,怕嫁人之后家中无人干活。
他似笑非笑的开口:“你小子不好好读书,整日瞎琢磨些什么。”
“我也是为了秦叔妙叔好,家里又是生意又是田地的,着实有些忙不过来了。要不,买个丫鬟或小厮?”
“再说吧。”秦劲摇头。
现在还不到买丫鬟的时候。
白日王秀芹、李娇会过来帮忙,即便周康宁嫁了人,家里人手也够用。
人家周延年不肯娶亲,他还能强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