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其实,他想多买一些的。
可他在京城耽搁了太久,而这期间,外地客商已经买了快两千本,谁知道这两千本会流向何处。
万一江南已经有了,那他这批可就抬不上价钱了。
而且,书籍这个东西,只要有纸笔,那就能手抄。
手抄版价格还低廉些。
如此一来,他就不敢冒险了,因此只买了一千本。
这一千本,青云书坊得忙活几日才能交货。
但此等喜事,赵掌柜一拿到订金,就立马去给郭厚报喜了。
郭厚得到消息,也来秦家报喜了。
他决定,这一千本的润笔费,要分给秦劲一半!
一本二十五文,一千本就是二十五两银子。
按照之前定的协议,秦劲拿的润笔费是续作的。
现在郭厚送来的二十五两银子与续作无关,因此秦劲便不肯收。
但郭厚觉得,若是他不收,那以后就不好意思再来叨扰。
总之,好一番推让,秦劲还是收下了这二十五两银子。
这一笔银钱不算小,待郭厚走了,秦劲将这些银钱放入了钱箱。
秋天来了,冬天就不会远了。
冬季不好摆摊,月收入要下降,现在多了二十五两银子,倒是可以……嗯,先不吃大喝了。
这笔银钱,还是办正事吧。
放好银钱,秦劲洗了手,坐在窗下的桌子旁,拎着毛笔写写画画。
他准备打个大炉子。
冬季太阳没威力,而俩娃娃的尿布又多,只靠着火炕,根本无法烘干那么多尿布。
再者,即便有火炕,屋子里的温度也不高。
俩娃娃总不能一直躺在炕上。
因此,炉子必不可少。
他要打的炉子,像是一个圆形桌子,带有可拆卸的烟道筒。
可以烧干柴,也可以烧煤,烟会顺着管道排到室外,屋子里不会有烟气。
一旦炉子烧了起来,整个炉体都是热的,人们可以坐在旁边烤火、烧热水什么的。
这种炉子通体都是铁,还带一个能通向室外的烟道,所耗费的银钱,必定不是小数目。
唉。
养娃不易哇。
而且,这种炉子,他只见过外形,不知道内里的构造。
因此,最近几日他一直在用泥巴炉子做实验。
叶妙坐在炕上,正在缝制婴儿小枕头,这小枕头是用来固定俩娃娃头型的。
俩娃娃五官长的这么好看,那后脑勺也必定要圆鼓鼓的。
扁头不符合叶妙的审美,因此他对此事颇为上心,自打俩娃娃出生,就不断根据俩娃娃的脑袋大小修改小枕头的尺寸。
夫夫两人都在为俩娃娃费心,而俩娃娃这会儿躺在炕上,正挥着小手臂,口中咿呀咿呀个不停。
五个月大的小人儿,已经不满足于整日躺着了。
他们已经能坐着了。
但毕竟年纪小,骨头软,不能长期坐,刚才叶妙扶着他们坐了一会儿之后,就不顾他们的咿咿呀呀,又让他们躺着了。
入秋之后,天短,室内的光线很快暗了下来。
等秦劲将油灯点上之后,周康宁端着一碗热乎乎的米糊过来了。
五个月大的小娃娃,可以吃些辅食了。
现在他们的饭食依旧以羊奶为主,但也会吃些米糊、菜泥。
家里早就买了小石磨,做这些食物很便利。
于是叶妙放下针线,秦劲放下毛笔,夫夫二人将俩娃娃抱起,开始给他们喂米糊。
周康宁在一旁瞧着,随时准备搭把手。
秦劲抬眼的间隙,见他一脸认真的盯着俩娃娃,心头一动,不由想起上次郭信恳的话。
周康宁之所以不成亲,该不会真的是担忧家里人手不够吧?
待俩娃娃喝完米糊,周康宁端着空碗出去之后,他便与叶妙说起此事,让叶妙抽空询问一下周康宁。
明年周康宁就十八了。
可不能被俩娃娃拖累,耽搁了亲事。
当然,他属意的亲事对象是郭信恳。
这小子收了心,认真了一整个夏日,算算时间,再过三日院试的成绩就该出来了。
而府城离东阳县有三日的路程。
还得一周才能有消息啊。
焦急。
叶妙对周康宁的事颇为上心,入秋后,田里的活儿少了,给羊割草的活儿,已不需要周康宁做了。
砍回来的玉米杆,再加上豆子,对家中几只羊来说,就是一顿好餐食。
因此,周康宁稍微清闲了一些,每日上午补觉醒来,不用再出去了。
叶妙就趁着此空闲,将秦劲的疑惑问出了口。
其实,叶妙觉得他劲哥想多了。
宁哥儿之所以不成亲,是没遇着让他心动的人。
可谁知周康宁听了他的话,竟没有直接摇头,犹豫了几秒,才道:“忙,的、的确忙。”
“……宁哥儿,你还真这样想?”叶妙吃了一惊。
周康宁就笑:“没。没、心上、心上人。”
反正他也没心上人。
再加上这个家也的确离不开他。
就这么先过着吧。
叶妙无言。
但心中感动。
他不由在心里祈祷,郭小公子此次一定要过院试。
当然,就算过不了院试,那也配得上宁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