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看起来很淡定的萧佚抿了口茶水,身边的萧平早就挪动膝盖躲到了一旁。
  双手拢袖的郭嘉目光对于几案旁的另外两人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他在萧佚身旁落座,语气‘和善’,“清长出来见好友怎的都不说一声,难道嘉是那种不许好友见朋友之人吗?还是清长觉得,嘉委实烦人不愿再与嘉同行。”
  萧佚求救的目光投向了萧平,萧平避开不敢插话。再往旁边一看,通天那兴致勃勃的神情落入眼中,复又仔细一瞧,指间夹着的不就是近些年来天庭流行的存影珠。
  !
  思及自身清白的萧佚瞪了一眼通天。
  担心被赶回紫霄宫的通天清了清嗓子,仿若未闻之前郭嘉所说之话,“贫道通天,与师叔在前些日子相见时似与小友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今日又能再见,不知小友姓名?”
  “在下郭嘉郭奉孝,颍川人氏。”郭嘉自我介绍完,话锋一转,“这些时日我与清长同吃同住,不知通天道君是何时与清长见面的?”
  通天回忆着,那日他去得匆忙正巧撞上萧佚送人至门口,又因他是以本体下界惹了萧佚不快,导致现在都对那日发生的事情记得十分清楚。通天说道,“是在颍川时相见,那日我还见师叔送你们上了马车。”
  有了大概的描述郭嘉对此心里也有了猜测,清长在颍川那五年除去刚开始一年的生疏,后面几年他们时常在某一位的家中饮酒作乐,在清长家中都是因为那主屋被修缮不会漏风,约摸着有三到五次样子。郭嘉试探地问了一句萧佚,“是平儿去学堂迟到的那次?”
  在沉默中萧佚点首。
  “这孩子名平?”通天仿佛听到了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师叔终于会取名字了吗?!”
  想当初帝俊十子降生,帝俊欣喜若狂却因孩子太多一时想不出来什么名字,转而询问身边好友。那时萧佚与太一结伴而游,听闻此事兴致勃勃的给帝俊出谋划策,什么琀、颙、吂,最后愣是教帝俊气得给打了出来。因为这是帝俊还与萧佚生气多年,结果从太一口中得知萧佚给法宝取得名字后,帝俊足足沉默了一刻钟。
  表情复杂的帝俊:原来不是故意坏人心情啊
  郭嘉补刀,“字颙圭。”
  表情刹那间收起来的通天拍拍萧平的肩膀,“可怜了。”
  “……”被调侃的萧佚陷入沉默,他取的名字有这么差吗?颙之凶猛,圭为美玉,又凶猛又有璞玉之才,这名字寓意多好啊!连着读起来还可以时时刻刻提醒平儿自身身份特殊,不比清长什么的好听多了。
  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郭嘉和通天也逐渐聊了起来,从一开始关于萧佚取名废的事情,到后面萧佚过去的经历,后来他们二人发现双方在喜好上高度相似,连中间商都不需要直接开始聊起自己知道的有趣的事情。两个人聊得那叫一个兴致勃勃,连旁边的弟子和好友都顾不上,仿佛有源源不断的话题从话匣子中涌现。
  被忽视了彻底的于吉转而去拿着《太平要术》上不懂的问题去问萧佚。
  ……
  驾——
  驭马的哨声混着马蹄踏地的声音,行人自觉地躲进道路两旁的房屋屋檐下,他们看着快马加鞭而来的信使从眼前掠过。
  信使拿着加急而来的信件停在了某处屋宅门前,他将密封好的书函交予门房“徐州而来的加密信函,请交予荀司马。”
  门房应允,将书函送入内屋。
  “徐州来的信件吗。”正在办公的荀彧停下笔墨,他接过装着书函的木匣,从里面取出了薄薄的一页纸。
  纸上没有落款,收信人留的是他们主公的名字,荀彧展开信纸,目光落在开头上,“主公亲启,嘉近日与清长在琅琊附近的村落中隐居起来……”
  在荀彧府上一同处理公文的戏志才从隔壁屋子进来。他本该随曹操一同去前线提供良策,结果前个月萧佚一封奉孝水土不服大夫建议少喝酒的信件送来,主公担忧他的身体请来大夫看一眼。大夫的诊断是戏志才体弱,嗜酒这个爱好从底子上损伤了身体,若再频繁随军出征容易心竭而亡。故而戏志才这几回都被留在酸枣和荀彧处理内务,新来的荀攸被带上了前线。
  这些时日都被拘在府里好生保养身体的戏志才溜达过来继续往下读,“清长似有在此隐居多年之意,说服清长出山一事嘉尽力而为。嘉也贿赂好清长之子萧平,会从中旁敲侧击帮忙。”
  戏志才读到这里乐不可支,清长这些年深居简出认识的人就那么多,结果大半进了主公营下还一同意图撺掇着他一起助主公完成大业。
  “奉孝还提到了琅琊诸葛氏,”荀彧给戏志才备好润口的水,“有能让奉孝夸赞的小辈?”
  郭嘉那张嘴他们在颍川书院时就有所体会,在学识上高度骄傲的鬼才也会夸赞一个小辈?放在之前荀彧和戏志才才不会相信这种话。
  现在……
  他们开始对这位诸葛亮产生浓厚的兴趣。
  信纸只有一页,能写的内容就那么多,两人很快就读到了结尾,“不知主公行军可顺利?清长已经做好在这处隐居的准备,短时间内不必担心不见踪影,嘉在此处静候主公调遣。”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郭嘉!在这里过隐居生活过得太安逸了!所以主公你快把我调回来吧!!
  “倒也是难为了奉孝。”荀彧以手遮面挡住自己脸上的笑容,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差点笑得都快说不出来。戏志才可就不管这么多了,仗着当事人不在这里大笑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