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胆!见到陛下怎么还不跪下!”随侍在刘协身边的太监十分懂眼色地怒斥萧佚,“得见天子真容还这般无礼!?”
  萧佚的目光落在了刘协身上,他看着对方轻笑,“难道不是陛下想见我吗?为何陛下一言不发,反倒是让个阉人开口……莫不是效仿先帝又想重启宦官乱政的局面?”
  “你别血口喷人!陛下只是看你在民间声望异常,特意召见你想看看你有什么特殊之处!”太监目露惶恐,他可没有忘记如今朝中大臣对他们这种宦官是什么态度,“咱家对陛下忠心耿耿,绝非前人那般奸诈狡猾,还请陛下明鉴!”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协抬眼,在孙坚入长安杀死董卓余党后刘协有了喘息机会,他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地活着,自然也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培养自己。刘协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处处受制于别人的傀儡皇帝。
  “先生身份尊贵,何必与宦官计较。”刘协看着萧佚笑着说道。
  第152章
  萧佚看着与之前相比变化极大的刘协,他的视线不着痕迹地从两旁的大臣脸上滑过,有熟悉的人也有新升职而之前未曾见过的,萧佚目光一转重新回到刘协脸上,“陛下,怎么不见王司徒王允?”
  “李郭二人闯入长安之时,王司徒不是为了护佑陛下希望良多吗?怎么如今不见这位功臣呢?”
  刘协眼中一亮,他意外萧佚居然知道几年前的事情,连没有传出长安发生的事情也知道,这让刘协笃定萧佚是有真才实学的,不是民间那种坑蒙拐骗之人。用眼神制止旁边太监继续说话的刘协微微垂下眼帘,眼中的情绪被遮掩大半叫人看不清他的情绪,萧佚只能从对方面上露出的些许悲伤推断出一些事情,“李郭二人在长安祸乱,虽有孙将军及时带兵前来,但王司徒不幸在二人手下重伤,不久便不治身亡了。”
  “可怜司徒一腔忠心,孤身犯险为我大汉除奸贼董卓,又在李郭二人手下尽力保护朕,朕还未来得及奖赏司徒,司徒便抱憾而亡了。”刘协真情实意地落下几滴眼泪,似乎真的在为王允的死亡而难过伤心。
  如果不是那段时间萧佚和郭嘉在长安,之后事情皆是他一手安排,恐怕萧佚也会被如今的刘协给骗了过去。
  当初离开长安时为了隐瞒郭嘉的存在,萧佚自是清除了所有有关之人的记忆,同样为了不让他们起疑萧佚是有准备好逻辑通顺的假记忆去替换的。当中每个人准备好的结局萧佚现在还是有些许记忆的,李傕郭汜逃跑没多远就会被孙坚抓住杀死,王允孙坚护驾有功一个官复原职一个升官加薪,除去罪首李郭二人之外,不该有其他忠心朝廷的官员死亡的。
  那司徒王允的死,就变得蹊跷极了。
  “王司徒若是知道陛下至今仍在为他而难过,想必九泉之下定能释然放下执念。”萧佚仍然是笑着的,不过是发自内心的笑容还是礼貌微笑就只有萧佚自己知道,“陛下召见我应该不只是为了王司徒之事吧?”
  目光从大臣中几个让他比较在意的人身上滑过,萧佚的视线微微垂落在地面,他在回忆自己遗忘的一件重要事情。
  ……奇怪,总感觉有一个关键历史人物被自己遗忘了,是谁?自己忘记的那一个人是谁?
  “自然不只是因为司徒之事。”刘协抹去眼角不怎么真诚的眼泪,通红的双眼紧紧盯着萧佚,“先生之大能如今世人皆知,难道先生仍然要在这小小的山阳待着吗?”
  “好友在此,佚自然要留在这里。”萧佚仿佛没有听懂刘协的言下之意,他诚恳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若是抛下友人肚子里去,那佚岂不是成了冷血无情之辈。”
  刘协咬了咬后槽牙,他果然讨厌和这种装傻充愣之辈交流,“比曹孟德更有能力、权势之辈应当不少见吧?以先生的名气和友人的能力,双双投靠另一个势力想必没有人会拒绝吧?谁不想能得到颍川荀氏的支持呢?”
  当然,他也想。
  要知道自从董卓把持朝政之后有声名和谋略的世家都找了个各种理由退出朝廷,或是隐居或是投靠当地诸侯,朝中本身坚定不惧逆贼的人在经历董卓和李郭二人之乱后所剩无几,加上本身政见不合互相攻讦的党派,刘协现在十分缺少人才,求贤若渴到恨不得连少年才俊都辟召而来。
  “友若和公达的想法佚也不知道,不过佚尊重他们的想法不会去强加干涉,陛下若是想通过我来影响他们,怕是找错了人。”萧佚说完话题一转,他把话题引向了另一个人,另一个刘协故意略过的人,“陛下缺人之际也敢来山阳?要知道此处离邺城可不远,教袁绍知晓怕是会高兴的带着兵马前来生擒陛下,让陛下与那位傀儡刘伯安作伴。不过想必陛下至今敢留在这里与佚交谈,是已经确定曹公的立场了吧。”
  得曹操效忠,为曹操正名的同时曹操手下那些出色的谋士武将都能算是他刘协的半个人手,只要他能说动那些人效忠自己,届时他既有了安身之地又为朝廷引进新鲜血液,一举两得的好处刘协自然是心动的。
  不过,
  曹操也不是个坐以待毙的。
  就是不知道这回,曹操与刘协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萧佚弯了弯眼眸主动请缨道,“劝说友人改志一事佚做不出来,但佚可以为陛下出使曹公,达成陛下心中所想。”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