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届时你又该如何抉择呢,文若?
  荀彧想要说些什么,他张了张口却又不知道怎么说。他是该反驳对方,并坚定地认为曹操不是那种人,还是该说自己会从中调解,让曹操和陛下成为未来君臣相宜的典范?
  总觉萧佚言下之意没这么简单的荀彧细细揣摩着,他抬眸看了眼仍然只盯着自己手中杯子的萧佚,“清长你的意思是什么?是想说主公和陛下之间终究会有些什么吗?”
  “这我可没说?!”萧佚连忙否决,不过那表情看着可不像是他说那般。
  “是是是,你没说。”荀彧敷衍地点了点头,他已经明白萧佚为什么要在这里跟他说这么多的原因了,以前可没见对方会这么多话地和人促膝长谈,“这件事情彧心中早有决断。”
  他在选择投入曹操门下的那一刻就已经想清楚了,汉室与主公、家族与自我、理想与现实,他早已经做好殉道而亡的决心。荀彧轻笑着拿过桌上的茶壶为自己倒了一杯冷茶,年龄上来说比郭嘉和现在的萧佚大上六岁多的青年举起手中的茶杯,他在萧佚反应过来前轻轻碰了一下对方的茶杯,
  “今日彧以茶代酒,敬我们那荆棘遍地的道路。”
  文若……
  萧佚的目光停留在荀彧的脸庞上,看清楚对方眼神的萧佚表情一滞,微不可见的叹息一声后萧佚也举起了自己的茶杯,“文若说得对,敬未来。”
  敬那个注定把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的未来。
  所以他才说,顺应天命才是最好的道路。喝了口茶的萧佚看着杯中自己的倒影,你看,他永远改变不了未来,不论是文若、志才还是……都在向着命定的结局走去。
  要谈的内容都已经谈完,荀彧之后还要去曹操那边处理堆积起来的内务,萧佚也不再打扰对方。在拜托对方把那些东西送回自己的院子后,萧佚空着手离开了荀彧的府邸,他继续自己在大街上闲逛的一天,不过这回吸取教训的他戴上了遮掩面容的斗笠。
  玩了个尽兴的萧佚又被层层封锁的街道吸引,他往那边走了两步在最外层踮着脚尖往里面看,萧佚隐隐约约只能看见几个穿着盔甲的身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萧佚开始问周围来得比他要早一些的人,“里面是什么情况?怎么大家都围在这里?”
  “你不知道吗?听说今日要迎接远在长安的陛下进来,大家伙为了一睹天子容颜才聚在这里的。”有了解情况的人情绪激动地说道,他算是来得比较早的那个,不过在拥挤互相推搡的人群中很快就被挤到最外围,“刚才人还少的时候我看见了州牧还有他底下那些英勇的将军呢!”
  这么快就迎进来了?!曹公都不斟酌思考几日?
  被这个速度震惊到了的萧佚继续问道,“只有州牧和将军?不是还有不少很能干的谋士文官吗?他们没有来?”
  听见萧佚问话的那人略有惊讶地上下打量着他,“肯定来了啊,不过好像这些谋士身体都不太好,他们一开始都是坐在马车里,直到陛下的车辇出现在街道尽头才下来的。”
  “不过你怎么看起来对州牧还有州牧手下的那些官员很熟悉的样子?难道你也是刺史府中的?”
  “怎么可能呢。”打了个哈哈敷衍过去的萧佚开始往后撤。
  成功撤出人群的萧佚回过头看着开始哗啦啦地往下跪拜的百姓,现在视野开阔的他能看清楚里面是怎样一幅君臣和谐的画面,往旁边的房柱后面躲去的萧佚暗中观察着,他没有错过两人面和心不和的表情。
  以后的山阳,可就真的热闹了。
  第156章
  悄无声息离开的萧佚绕开了一切可能与他们车队相撞的道路,再避开随时可能被对方的眼线注意到的人群密集的地方,萧佚走了一条人烟稀少的偏僻小路回到院子后门,他打开后门进入院中。
  在院中的椅子上刚刚坐下,萧佚甚至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听见门外传来咚咚咚得敲门声,举起杯子的手不得不放下杯子。他扭过头把从房间里好奇地探出一个脑袋的萧平瞪了回去,萧佚不情不愿地起身打开大门,还以为是哪个人过来拜访的萧佚抬眼对上了着装熟悉的一车队人。
  ——是刚刚才在街道上见到过的刘协与曹操,还有他们身后随行的侍从与官员。
  “朕听闻山阳有一仙人,身负奇异能力,故而一进山阳就前来拜访,手中因时间紧迫没有准备拜礼,还请仙人莫怪。”刘协握住萧佚的双手,面上是一副忧心天下的表情,在众多人面前刘协不给萧佚否认的时间继续说道,“朕欲请先生出山救天下百姓、匡扶汉室,仙人能否看在黎民百姓的份上出山相助于朕?”
  “不过仙人若是不愿意朕也不强求,毕竟仙人做事自有用意的。”
  萧佚:?
  拒绝的同意的都让你说了,他还能回答什么?
  视线与刘协对上的萧佚清楚地看见了对方眼中没有藏好的算计,他略微认真一想就明白对方大概是什么意思。与其说现在是在逼他出山帮助汉室,倒不如说是逼他在曹操与自己之间做选择,萧佚毫不怀疑只要今日他答应一下,明日民间就会多出许多刘协被仙人辅佐的传闻。
  不仅能打压曹操在兖州的声望,同时也是对隔壁冀州邺城的刘虞的挑衅。
  倒真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计谋。
  “陛下言重了。”萧佚抽出手,在刘协与旁边的曹操面前认真说道,“这是汉室的劫难,是天下百姓无法逃脱的命中大劫,若是能度过它不论是百姓还是汉室都能迎来新的生机。陛下身为人族帝王,应当坚持人定胜天的想法,怎可借助外力避开劫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