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他说他只愿归顺强者。
  且不说宋廷收到消息后的反应,就是黄药师自己的军队里,也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他们中有些人是看中了黄药师的性格不会自己当皇帝才来的,他们还是希望江山姓赵,哪怕他们偶尔也会对小皇帝怒其不争。
  贺小乐从未感受过这样的氛围,戒备,压抑,紧绷……
  金国明明求和了,他们反而乱了。
  黄药师的指尖在案上敲着,冯衡的目光一直落在他的身上,眼里满是担心。
  若以黄药师以前的性子,他肯定要做个皇帝给别人看的,可如今他已明白了责任。
  他的身上有责任,有这许多人的期望,他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恣意而为。
  他早就累了,各种规矩,考虑别人,还有顾及各方各面,对他来说,都太麻烦了。
  他和贺小乐一样,都压抑了太久。
  有人不想黄药师当皇帝,当然也有人想要他当皇帝。
  若是他当了皇帝,他们这里所有人都要鸡犬升天。
  王重阳和洪七公没有说话,可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里深深的忧虑。
  黄药师还在敲着桌子,这时却已有人蠢蠢欲动,准备当那递上黄袍的赵匡义了。
  忽然,一道身影挡在了黄药师的面前。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会是贺小乐。
  在所有人的眼中,贺小乐的医术固然可靠,可他从不参与战事讨论,是以并没有几人把他当作做决定的一员。
  贺小乐道:“你们为什么都不肯相信黄药师?为什么不能让他自己做决定?为什么要被一封信影响?”
  他的三个为什么,问得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停住了。
  王重阳的眼中闪过笑意,他仿佛又看到了扬州街上大哭的少年。
  他似乎很擅长叫别人停下争斗。
  相信黄药师!
  冯默风看向贺小乐的目光中盛着光。
  他是黄药师的徒弟,他同样在为黄药师的处境担心,却未想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必想,只要相信师父便好。
  而对于贺小乐这三个为什么感触最深的,无疑是黄药师本人。
  他定定地看着贺小乐的背影,看了很久。
  黄药师想起了桃花岛上,贺小乐答应教他易容术时候说过的话,想起了贺小乐助他顿悟的那一句“随心所欲”,他已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随心所欲了。
  他答应贺小乐的是收拾山河,他做到了吗?他当然做到了。没有人要求他做皇帝,也没有人要他管收拾完后的扫尾。
  他为什么要替宋廷去扫尾?他已把金国打得生不起反抗的心,难道这样的金国宋廷还不能收拾?
  若是不能,那灭也就灭了,关他黄药师什么事?
  黄药师只觉豁然开朗。
  他大笑道:“从今天起,本军解散!王重阳,择日不如撞日,华山论剑就定下个月十五吧!”
  他们离华山不算太远,一个月是给段智兴留的。
  谁也没想到黄药师会说出这样的话。
  王重阳愣了愣,笑着应道:“可以。”
  洪七公对黄药师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尝过权力滋味的人想要放弃绝不容易,黄药师,叫花子佩服你!”
  有人佩服,当然有人不满。
  有个将领便拱手站在了黄药师面前,说道:“元帅,你就这样不管了吗?若金国还要继续打怎么办?”
  黄药师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那又干我什么事?我难道是小皇帝他爹不成?打了江山还不够,还得收拾包装好了,再放到他的手里?”
  那将领被黄药师说得怔住,他从未听黄药师用这样的语气说过话,可是很显然,那些江湖人都很习惯。
  陆陆续续有人站了起来,他们笑着走了出去。
  功成身退,他们在用行动表明态度。
  贺小乐也笑了,他同样不再压抑自己,伸了个懒腰,说道:“我等这一天也等好久了。”
  总有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权力近在咫尺,他们不但能说不要就不要,还能不要得这么愉快。
  【作者有话说】
  1.附骨针:原著黄药师处罚叛徒手段。
  2.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自 《左传·桓公十年》
  3.权相韩侂胄亲自主持……:关于南宋朝廷部署,参考宋史,有改动。历史上吴曦没死,这一战失败,最终史弥远以韩侂胄人头向金求和。
  4.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自旧时戏曲
  5.生者寄,死者归:庄子生死观
  6.赵匡义:赵匡胤的弟弟
  第123章 冯家哥哥(二十五)
  ◎华山擂台◎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
  这诗是大理丞相朱子柳吟的。他陪着段智兴一路来到了华山,站在华山脚下,仰望着唯一一条如同天梯一般的山路,不禁发出感叹。
  那山路直插云端,看不到尽头,仿佛通往天阙。
  远远的,却有喧闹的人声自前面传来。
  朱子柳有些好奇这喧闹从何而来,因为按段智兴所说,这一次华山论剑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十个人,就算每个人都带了亲友子弟见世面,也绝对闹不出这样的动静。
  华山只有一条路,他们往前走,自然瞧见了发出动静的地方和引起动静的人。
  可一见到那人,朱子柳便惊呼出声:“冯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