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紧随而至的是这年冬。
今年冬日来得早,各地早早挂上了霜雪。
秋末的同盟畏惧风雪,自觉不能趁热打铁,只能暂且拖了时日。
一场大雪落后,四处游历的麃公带着王乔松回了西犬丘 ,一头扎进茫茫山林,长久跟在他们身后的人一时断了线索,是无功而返。
真正的寒冬来临之前,秦政从萯阳宫将赵姬接了回来,好生在咸阳宫中安置。
却也不去探望,同在一处,却仿若今生不复得见。
那日不顾后果讲出的话,以及秦政割断的发,终是在二人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跨过的鸿沟。
华阳太后在那日秦政与芈启兄弟一谈后没了动静。
似乎是和这二人达成了某种协定,秦政没有对她背后协助嫪毐养私兵予以追究,也不打压这二人在朝中的地位。
相应地,华阳太后不再上台听政,也不再插手干预政事,而是和夏太后同样深居后宫,一切退居幕后。
挡在秦政面前的几人尽然落下各自的帷幕。
自此,即使未正式及冠交接,秦国的大权同样是几尽握于秦政一人之手。
年幼登王,又逢少年掌权,秦政对将要来的风雨丝毫未有担忧,而尽然多了几分期望。
只期望一个扬名的机会。
让天下人畏秦王政之名。
是年正月,秦政在生辰礼时宴请百官,酒乐大行。
事后召嬴政入了寝宫。
宴会上秦政已然借着兴致饮了不少酒,可到了私下却还要和他玩酒令。
嬴政对他醉醺醺的模样很是无奈,对他制定的谁输谁主动含了酒吻人的规则更是无奈。
因是他生辰,嬴政没有过多推拒,顺着他的意思玩闹。
结局就是渡酒渡得弄湿了满身,嬴政心中无甚波澜,却将秦政吻了个意乱情迷,借着酒劲想行些出格之举。
被嬴政在大寒天拉出殿外冻了个清醒而告终。
只好好学了一番吻技。
此夜最终以秦政不胜酒力一头栽进嬴政怀里而结束。
十九岁的第一日,寒雪天两人在暖阁中互相依偎,散落的发丝都相互纠缠。
却因秦政不大清醒,第二日起来只记得个模糊,事后总要寻他入宫,美曰其名是温习所学。
似是隔了一个秋冬,他对情爱一事复而起了兴趣,以至于暂时上了瘾。
嬴政摸清了他一阵阵的热情,适时又抛出了些关于身世的线索,将他再度推远。
反观战局。
各国一直伺机而动,起战准备尽然做好,只等一个时机。
此战浩大,自然不能耽误农时,各国不约而同避过春日。
直至此年盛夏一过,楚燕赵魏韩五国集兵数众,共举楚王为纵约长。
楚王则令春申君黄歇为联军领者。
是为秦王政六年,崤山以东五国惧秦难遏之势,举天下之兵共攻秦。
第70章 战
夏末秋凉,繁茂枝叶随着阵阵秋风而落,天地间紧随着的变化是当前战局。
一月前,各国军队在赵地集结,一路西进。
王翦觉贸然交战损耗太过,应对联军拉长战线也于秦军不利,提议主动放弃边界的新占地,诱敌深入。
秦政采纳其战法,命遇袭新占地军士西退。
联军一路顺遂,收复此前赵国被秦国夺去的寿陵,却在此停留,暂时不再西进。
函谷关。
秦政立于军帐之中,面前巨大沙盘其间布着当前形势图,鲜明旗帜立于上。
在秦占地的旗子已然换为联军旗帜。
听了当前战报的秦政问:“停在寿陵?”
王翦在他一旁道:“怕是察觉到秦军引其深入。”
此意图太过明显,也难免会被察觉,秦政并不意外,如今该考虑的是他们今后是如何西进。
函谷关部署严密,且地势易守难攻,联军想轻易破关绝非难事。
而在此停留的越久,他们内部诸如损耗不均的矛盾就会日益凸显,久而久之,不攻自破。
也就是只要守好此关,联军大有可能会就此回撤。
但此战秦政不想仅仅单纯守关。
“另队士兵准备如何?”秦政又问。
还是由王翦答:“由蒙骜与张唐领队,阿恬作为裨将,跟随军中待命。”
秦政视线落去图上河川,回道:“甚好。”
又添道:“这几日只需守关,无需过于耗费兵力。”
王翦知道他对此战期望很高,因他目前为止的部署都合乎情理,王翦并没有过多建议,当下只应下,而后道:“只等联军疲累。”
秦政回他:“此战还需仰仗先生。”
王翦抚须,哈哈笑道:“不乏名将参与此战,老夫可担不起这一番仰仗。”
说着又将话奉承了回去:“何况大王亲征,军中士气高涨,要说仰仗,只能说是仰仗大王。”
秦政没有接话,只将这话听了个开心,随后离了沙盘,到军中主帐去召集了众臣。
因他的到来,秦国中枢亦暂时搬来了此地。
大小官员除去留在咸阳接应的吕不韦和李斯等少众,大多都来了这边。
这简易的朝会也未说太多,只汇报了各地秋收情况,保证各地粮草存储及时,不能因战缴粮而在此特殊时机闹出饥荒等祸事。
散去朝会后,秦政又去了沙盘,这次只让蒙毅随去了其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