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姜父一怔,姜雪宁机灵地走上一步,姜父的手只能拉住姜雪宁。
  他咳嗽一声,继续说:“这个是妹妹…年纪尚小,同令郎差个六岁。日后有空,两家可多走动走动。
  雪宁性格活泼好动,同令郎可能聊的到一起。
  男子汉大丈夫,也不定要急于成家,先立业。等等没准有更合适的。呵呵。”
  姜父编不下去了,他无奈地同孟氏对视一眼,夫妇两对张遮一见就很是喜欢。
  若是姜雪蕙愿意,他们怕会立马透露风声,让蒋氏过来聊聊,再派人打听几轮,没问题就可以先小定了。
  可换成这个从乡下来的二女儿,之前只通过姜雪蕙和孟嬷嬷信件了解她的性格,其他虽需要观察。
  姜雪宁没经受过贵女课程,学识教养礼仪必定不足,这是夫妇两对二女儿的共识了。
  所以要将姜雪宁给优秀出色,前程大好的张遮,姜父脸皮不够厚,实在不敢张这个口。怕得罪老友一家。
  孟氏做为女人心细些,她留意到姜雪宁对张遮流露欢喜的眼神,也观察到张遮对二女儿眼含温柔。
  她心一跳,想到这女儿的绝色容貌,觉得事情倒有几分可为。
  孟氏偷偷给相公一个暗示。姜父领会妻子的意思,有些不可置信。
  他心跳加快,大女儿样样出色,着实不愁嫁。
  二女儿倒让他们有些发愁,若张遮愿意,对他们夫妇来说是件大好事。
  不过这女儿还是得好好教养几年再说,他们是结亲不是结仇,要负责教好女儿再出阁,免得张家日后心生怨怼。
  姜父心里各种盘算,面上不露,对着张家父子更添一份热情,午饭要留,晚饭更要留。
  他处处暗示自已二女儿年纪尚幼,但妻子用心教养,将来绝对不比高门贵女差。
  孟氏恨不得立刻打听清楚张家的所有事情,包括祖宗八代都要追问。
  她吩咐身边的杨妈领两姐妹回房间梳洗,临走前,两姐妹见父母亲对张遮殷勤的态度,就知这亲事有谱。
  谢危在旁盯着他们的互动,觉得短短时间内心大起大落之快,比过去数年都多。
  在姜父问张遮婚事时,他的心就提了起来。当姜父要拉姜雪蕙时,他拳头更是握的很紧。
  他不明白姜家上下为何一见张遮就青睐有加。外头多少人为能得他一顾而激动万分。
  明明他与张遮才相差二岁,他们愣是视而不见。
  有那么一瞬间,谢危几乎怀疑起自已的魅力。
  他甚至计较着,张遮的君子六艺能如他般门门考第一吗科考能如他般连中三元吗?
  入朝为官能如他般深得圣心,同僚讨好,下属爱戴吗?
  姜父顾忌他同朝为官的身份尚且理解,怎么第一次见面的姜夫人也没看中他。一味围着张遮问长问短。
  或是他不了解京城贵妇为子女定亲的情况,他以为姜家姐妹年纪尚小,会需要相看好几年才会考虑。
  更没想到姜家夫妇一眼就将张遮视为东床快婿,全然不顾女儿的年幼。
  他看穿了姜家夫妇的心思,若方才姜雪蕙点头,怕这事就要当他面定下了。恐怕他们邀请见证人还会想起他。
  可换成姜雪宁,他们会顾忌她长于乡野,怕是要重新教导再论其他。
  这么一来,日后等两姐妹长大,很多事情发展就难以预计。
  谢危盘算完,才发觉背后出了一身冷汗。碍于同辈身份,他不能开口。怕招来姜家夫妇的忌惮,甚至是厌恶。
  幸好姜雪蕙刚才避开了。他的猜测是真的,她又一次退让给了姜雪宁。
  谢危不懂姜雪蕙为何退让,既然她拒绝了。那他就会设法随了姜家人的心意,让张遮变成她的妹夫。
  他听姜家夫妇再聊一会,确定他们已经转向了姜雪宁和张遮。便见缝插针,上前同他们攀谈。
  谢危见识广博,什么话题都能接上。寥寥数句就博得姜家夫妇的好感。
  姜父还邀请他得空来姜府下棋,谢危欣然同意。
  他同张家父子约好多多往来,再留个下回再会的钩子,然后告辞离开。
  他现在形容狼狈,哪怕昨日在张家沐浴过,今早换回新的衣裳,他仍是觉得不够得体。
  若非害怕姜家夫妇会给女儿定亲,身负重任的他早在门口就会告辞离开。
  如今正值帝位更替之时,当今圣上病的糊涂,禁足有望登帝位的三皇子沈琅。
  圣上要送沈琅去封地,又杀了一批劝谏的老臣。
  等谢危回去府中,开始搅动朝堂风云。他先密见沈琅门下之臣,稳住京城势力。
  再请名医医治圣上,使其病情缓解。临终圣上立下遗诏,传位于沈琅。
  新帝上朝,立即封谢危为太子少师。由于新帝尚无子女,朝堂的老臣因宫变被清理一波,谢危的地位又等同太师。
  朝中后起之秀纷纷冒头。年轻而位高权重的谢少师,自然会被大批想出头的新人官员追随。
  然而谢危不喜结党营私,温言婉拒了他们。由于他言辞得当,又深得帝心。
  被拒绝的官员非但毫无怨言,还纷纷说起谢危好话。
  自诩清流和出身世家,靠科考上来的官员,在朝中也是事事以谢危为先。无形中又演变成一股新的势力。
  下次再来姜府,谢危以新帝宠臣,天子少师的身份来访,着实吓到了姜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