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在女装生意开展之前,姜家大伯看到商机,果断要求妻子写信命令京城三个媳妇和孙子孙女回来帮忙。
三位媳妇到杭州时还很是委屈,心里埋怨公公婆母专制,让孩子不能在京城交友,让她们与相公分别。
她们失了管事地位,更怕家中有小妖精趁机作乱。
等休息几天,媳妇们就被要求日日穿着不同样的华丽的衣裳,画着雍容的妆容,戴着流光溢彩的首饰出门。
穿着靓丽的她们每月有二十天抽半天时间帮忙打理家中的生意,月初帮婆母置办家中的宴席。
其他时间公公出钱让她们同婆母尽量出外使劲玩。
媳妇们开始以为自已在做梦,等婆母领着她们,要么参加各家城中贵妇的宴席。
要么去听戏听书赏曲,要么去同贵妇们打牌游玩。她们才知道一切都是真实的。
所有吃喝玩乐的钱都有大商行给她们出,压根不用她们掏半个铜板。
一个月玩乐活动下来,媳妇们还分到一堆银两和珠宝,说是销售衣裙的提成。
在金银珠宝耀眼的光芒,每日巧夺天工的衣裙和工艺非凡的首饰和美食玩乐围绕中,这三位媳妇迅速迷失了自我。
第11章 长别几多情
三位媳妇先同婆母了解内里玄机,是堂妹姜雪蕙经营有道,开了两家成衣铺子在杭州引发成衣潮流。
由公公出面,与城中各大商行达成合作,将云裳记和霓裳记的衣服在杭州外都包给这些大商行制作售卖。
合作规定了,如果大商行要用商行的牌子,款式相似度不能超过三处。
如果要用云裳记和霓裳记的标记,就要按照这两家提供的样版衣裳和材料说明制作。
他们还会派的专人负责成品的品质控制,成品合格了才能售卖。
这两条的要求抽成不同,有选择两者皆有,也有只选第二条的。
而云裳记和霓裳记自已做出来的定制款衣袍,只提供给达官贵人。
这类定制款会先做系列成品出来,让大商行投标,价高者得。
投中了就同中标的商行商量限定十套到二十多套,比如他们家在杭州只售卖一套。其他交给大商行卖到其他地方。
另一方面,姜雪蕙和公公合伙开了培训机构,给各大商行不断输送着销售和展示衣服的人才。
如今扩大了范围,将店铺和制衣坊的绣娘裁缝画匠都囊括进来,将他们培训成店铺和制衣坊内的管理和设计人才。
公公身边的师爷扩张到了十位,他们各司其职。整个府衙的人都将自家女眷和家人都叫来帮公公的忙。
他们家的儿子送去了培训学校,女儿去了制衣坊学绣花和裁缝。托公公的面子,全部免费培训还能赚点银钱。
因为这些合作关系,将公公和大商行的利益捆绑一致。每月都有商行借送佣金过来的机会,上门同公公套关系。
府衙的人都将公公当财神爷供着,兢兢业业,指哪打哪。就深恐知府大人不派活给他们。
公公定了半年举办一次慈善宴席,推出五套不在商行合作内的新定制款。
每款二十套衣裳给城中富商和外地商人投标,标中的钱扣除成本。
剩下的钱就用来做修桥补路,救济贫民慈幼局等。
所有款项都有公示,列明捐款人和他们的捐款数目,每笔款项的去处明明白白。
这又博得外地商人的好感和称赞。这让他们也能跟在大商行后面分一瓢羹。
而姜家女眷都是官家千金,本就受过严格的世家礼仪训练。她们就负责去各大高档场所展示霓裳记的衣裙。
等三位媳妇学会如何销售和展示的技巧后,婆母甚至她们自已出外行动也不管,只要求每日穿霓裳记的衣裙。
有金银珠宝作为激励,三位媳妇一个比一个积极。
她们扪心自问,相公有金银珠宝香吗?待京城里有这些日子快活吗?
她们在京城要打理内宅,忙里忙外,想尽办法节约开销。
日日穿着简朴的衣裳,里外操持,熬的容颜衰败,还被相公埋怨不够钱打点上官。
来了杭州啥事都不用操心,哪怕是半天打理一下生意,算个账目,这活计也不到她们过去的家务量的三成。
她们天天打扮的漂漂亮亮,干完活就能公款吃喝玩乐,到哪都被人羡慕追捧。
还有赚不完的钱,玩不腻的游乐活动,每天都乐呵呵美滋滋的。
跟着公公婆母和堂妹过上这些神仙日子后,媳妇们找回了昔日做少女的乐趣,甚至比少女时期更享受。
三位媳妇未出阁时还要同姐妹争个发簪轮流戴着,时刻要谨言慎行,不能去娱乐场所,说是有损家族声誉。
哪有婆母这里活的恣意痛快。
时间一久,她们完全将自已相公抛诸脑后。
刚来的时候,三位媳妇还将思念写满一张信纸,唯恐被相公遗忘。老三媳妇甚至连情诗都写上了。
然后,老大和老二媳妇写信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就写一句话打发过去。
成婚才一年的老三媳妇还倔强地写了两句话。
几个月后,老大和老二媳妇索性信都不写,每月自掏腰包给送信随从一张大额银票。
她俩温柔贤惠地表示她们在杭州给相公赚的生活费。让相公用心处理公务。她们会努力为相公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