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谢危眼睛睁大了一瞬,他握紧手上的信封。
  姜雪蕙望着他:“保重,多加小心。”
  既然两人都挑明了,姜雪蕙就不想同谢危绕圈子了。她直接将证据送给他,她信他定会办理妥当。
  说完她转身就走,没再送他至门口。谢危看着她的身影远去,心里再度泛起涟漪。
  他不再犹豫,上了马车将信大致看完。然后直接去了燕家,同燕牧提前挑明了身份。
  两人彻夜长谈,定下了不少计策。
  几日后,薛远派系上朝陆续提交证据,弹劾玉如意案件有燕家的手笔。
  一堆弹劾燕家的奏折如雪片般呈到御前,让沈琅震怒。
  薛太后更是在旁火上添油,然而奏折越堆越多,却让沈琅怒火过后,有一丝丝疑惑。
  接着,各种罪名又不断攻击燕家,当中有些水分一目了然。
  可朝臣们好像听到号角的战土,勇猛向前进攻燕家。
  燕牧自辩不过,被勒令停职在家反省,这让薛远派系越发得意。
  其实,这事件由头来自平南王幕僚公仪丞。
  他奉命上京对付兵权在握的燕家,特意在宫中布下玉如意案件就是想直指燕家有不臣之心。
  谢危索性让燕牧顺水推舟,不认这些罪名,但又辩解不清楚,就变相被按上罪名。
  沈琅准备借机将燕家抄家下狱的时候,他又被几个明显胡编乱造燕家罪名的奏折气笑了。
  他再发现大半朝臣都为薛远呐喊,更是心惊。
  在旁的谢危用三人成虎的典故一说,沈琅迟疑了。
  薛远听说沈琅不肯对付燕家,不顾停职命令,急吼吼进宫,和薛太后一块怂恿沈琅迅速解决燕家。
  沈琅越发疑心,他还没发话,就被薛远知晓,便怒斥薛远违抗御旨,窥探帝踪。
  沈琅逐他出宫回家反省,还赐死几个传信薛远的太监。
  等薛远气呼呼地出宫,一份证据却由三法司,兵部,刑部联合悄悄地呈到沈琅面前。
  沈琅打开竟是触目惊心,薛远豢养私兵,倒卖军械的人证物证一应俱全。
  他派心腹去查,还看到薛远出现在私兵训练场,可见预谋已久。
  翰林院悄悄递上一份证据,先前被谢危赶走的两位翰林院夫子,竟然拟了两份册立皇太弟的奏折。
  里头直指沈琅身体抱恙,须尽早册立皇储。
  这两份奏折被谢危强压下,人也赶出翰林院,
  据查这两人才学不行,是靠薛远才去到翰林院。这才将废弃的奏折送到沈琅。
  接着沈琅还发现太医院那也有薛远的人,他的身体状况有任何异常,薛远立即就能知道。
  后宫妃嫔若有受孕,还没来的及说,就无声无息流产了。
  这事让沈琅勃然大怒,他之前还以为是自已身体不好,没能留住孩子。
  最后是太后身边的女官,她是沈琅的心腹,她密报薛远曾与太后说皇太弟沈玠性格懦弱,更加听太后的话。
  薛远逼太后选薛姝为王妃,日后便于薛姝协助沈玠登基,而薛烨则计划尚公主。
  他的理由是沈琅就算有孩子,也不会听太后的话。
  如此一来,太后亦不会让沈琅有后。沈家身边全是薛家的人,薛远的狼子野心一目了然。
  沈琅气五内俱焚,吐了一口血下来,更加不肯降罪燕家。
  可太后不依不饶,没瞧见沈琅看她的眼神愈发冰冷。
  沈玠也接连诉苦,说薛姝在宫里伴读想方设法与他纠缠,太后不阻拦还逼他去见薛姝。
  沈琅知道自已弟弟性格软弱,淡泊名利,压制不了朝臣。连弟弟都被逼成这样,可见太后和舅父专横。
  一桩接一桩的事让沈琅气急败坏,猜忌薛家的心渐渐大于燕家。
  毕竟他倚重的舅父和母后已经迫不及待,等不及他归天就要揽权。
  还多次利用他的信任掠夺民间财富,在朝野打压贤能,任人唯亲,拥兵自重。甚至谋害他的子嗣。
  谢危及时献策,提议沈琅假意顺从,让燕家父子下狱几天,勇毅侯府封着不动。
  再秘密调派燕家父子到璜州驻守,正好考验燕家是否忠心。
  若燕家可信,则慢慢转移兵力过去。同时削弱薛家的权势。
  等燕家明面上一倒,再看薛家如何行事,万一薛远真的谋反,燕家也能及时来救。
  这计策甚合猜忌心重的沈琅心思,他自然应允,与谢危定下各种计策。还将燕家兵力都交给谢危掌管。
  谢危对薛家连下杀招,暗中保全了燕家。然而,这些都发生在燕临冠礼前。
  宫里如今还一切太平,才到姜雪蕙第一次踏入宫中授课的日子。
  第15章 冷艳全欺雪
  宫学的课业成绩斐然。谢危将一众皇族和勋贵子弟治理的服服帖帖。
  每个学子都精神面貌一新,同入宫前判若两人,文武双全,以至于打开了名声。
  加上皇上亲弟沈玠也在宫中读书的缘故,课开展半年就有宗室和勋贵家主动求上门送孩子过来。
  在他们看来,宫里办这个班比送去国子监还好。
  国子监管不动这群贵族子弟,只求他们不闹事,不干扰其他学生就谢天谢地了。
  宫里有谢危和翰林院夫子坐镇,沈玠珠玉在前,再嚣张跋扈的弟子都得收敛。
  学子们私下排挤还得选文斗,少了很多惹是生非得机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