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段曦宁点点头道:“那就多出来转转, 总闷在屋子里没病也生出病了。”
  沈渊好奇地问:“陛下亦是出来赏景吗?”
  “是啊。”段曦宁随口道, “难得放晴, 出来透气。”
  两人并肩漫步在梅树间,偶尔碰到花枝, 便有点点白雪落在肩头。
  沈渊扭头看见她肩头的雪花,下意识地想为她拂去,却还是止住了想要抬手的动作,默默地移开视线, 看着片片盛着白雪的梅花, 道:“梅香清冽,不知若将花瓣上的雪扫下来煮茶, 是否别有一番意趣。”
  段曦宁是难以懂得文人墨客的风雅的,颇为煞风景地问:“直接摘梅花酿酒就行了, 这雪跟水不一个味儿吗?”
  沈渊一噎, 劝道:“好花无须折,安足忘君忧。”
  段曦宁却朗声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她扭头狡黠一笑:“朕请你看一场梅花雨如何?”
  沈渊有几分疑惑, 还未说什么,只见她朝着一旁的梅树挥出一掌, 掌心不断翻转,便有片片梅花像是应声而动,离开了枝头,慢慢聚拢,随着她回收的手掌向着他们飞来。
  点点花瓣如前几日他总坐在窗边看到的飞雪一般,纷纷扬扬地落下,却比雪落更加动人心弦,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沈渊眸中的震撼与惊艳难以言表,仰头看着轻盈飘落的花瓣,只觉不似人间之景。
  “这……”他目瞪口呆,万语千言在这样的美景前似乎都黯然失色。
  段曦宁得意地看着他看呆了的模样,问:“如何?”
  “花飞随风舞,缭乱轻似梦。”沈渊不由自主地喃喃着,“拈花成雨,陛下当真神乎其技。”
  段曦宁一笑:“雕虫小技而已,与那天给你治病所耗内力相比,不值一提。
  她为他真气洗髓的事,沈渊自然听秦老太医提起过,郑重地朝她施礼:“还未谢过陛下救命之恩。”
  段曦宁就不是个会客气的人,眉头微挑道:“好说,有你谢的时候。你先将自己养得康健再说,病秧子可什么都做不了。”
  沈渊怔了一下,应道:“好。”
  “你慢慢逛吧,朕还有事,先走了。”
  段曦宁扔下这么一句,便踏着梅枝朝着高处的凉亭飞身而起。
  凉亭内,裴云起收回了目不转睛的视线,重新落在了棋盘之上,一副苦思破局之法的模样。
  “偷看就偷看,装什么装,假正经!”
  段曦宁在他对面坐下,嗤笑道。
  裴云起忍了忍几句大逆不道的话,只觉得下这么一趟棋他能被气得少活三月。
  他调侃道:“陛下何时对一个人如此上心了?”
  段曦宁凉凉道:“久病之人,人命关天,朕自然在乎。倘若爱卿哪日病得下不来床,朕定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她说的不是虚言。
  去岁裴云起偶感风寒,她可是专门带着太医登门探望过。
  裴云起一噎,怪声怪气道:“不知陛下嘘寒问暖时,臣是否亦有幸得观这梅花雨。”
  段曦宁轻嘲:“别扯了,你一把年纪了看个鬼的梅花雨,老菜皮沾新醋,也不害臊。”
  裴云起一时无言,无奈摇摇头,半开玩笑道:“臣看伐蜀之事陛下不必过多筹谋,单枪匹马去剑门关下,一张嘴皮子就能把那镇守剑门关的韦玄忠说得悔不该为人。”
  “试过了,这不是没把人气死吗?”段曦宁云淡风轻地落下一子,将他大半生门彻底堵死,“不然朕费这些脑子做甚?”
  当年她父皇西征折戟于剑门关下,撤军时她没忍住,上去刺了韦玄忠几句。
  她一向如此,哪怕打仗打不赢,嘴仗也不能输。
  看那位老将军当时面上青一阵紫一阵的,就算没气出一口老血,也能呕得他好几日吃不下饭。
  反正也赢不了她,裴云起干脆认输了,将棋子收好,正色道:“陛下,蜀地沃野千里,又有天险依托,且剑门关乃万古不破之险关,绝非如平江南那般轻易。伐蜀,须从长计议,非立时三刻之功。”
  这种话她已经听过许多遍了,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朕自然知晓。”
  想到这事儿她就觉得憋屈。
  她自带兵之后,几乎可以算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连之前北方各国一直未能越过的长江天险她也轻而易举地过去了,偏偏在伐蜀这件事上不得不百般筹谋,瞻前顾后。
  谁让那是她那戎马一生几无败绩的父皇都能折戟的地方?
  谁让有堪称战神的韦玄忠坐镇蜀中?
  谁让大桓国库空虚百废待兴?
  她有时候做梦都在思量,如何能越过那道险关,直取蜀地,一统天下。
  可她并非头脑发热的冲动之辈,清楚此事急不得。
  她父皇败过,倘若她也败了,大桓会彻底丧失伐蜀的信心,后世除非有将星出世,否则终大桓一朝,都只能坐缺了一块的江山。
  所以再次出兵,她只能胜。
  裴云起又道:“陛下有先帝之风,青春正盛,英明果决,蜀地早晚会是我大桓囊中之物,亦无须远忧。”
  就像她当年拿话刺韦玄忠时所言,她还年轻,而他已经老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段曦宁将棋子扔回了棋奁之中,起身负手而立,看向远处,许久才道:“朕今日既同你提起,自然将其中利弊想得分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