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段曦宁当即赶紧催促吏部和鸿胪寺派人过来协助治蜀,以期能尽早恢复蜀地民生。
  在朝廷派人来之前,桓军上下但凡读过几本书的都开始忙碌起来,充作文吏,帮着料理琐事。
  为能解一时用人之难,段曦宁命全军在蜀地就地征召文吏,重建官署,招抚流亡。
  蜀地读书人观桓军行事作风多有利百姓,陆陆续续有不少人来投靠,这才使临时搭建的官署有人可用。
  顾聿衡本以为自己主动请缨,又立战功,这回怎么着也能顺利做了武将,谁知拿下蜀地之后,又要干文吏的活儿。
  这便罢了。
  虞升卿那厮早早地就跟着拓跋昭的大军撤回了陇右,他手里的活儿也全丢给了顾聿衡,让他忙得团团转,有几日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好在段曦宁后来承诺,待班师回朝之后将他调回原来的武将职官,他这才有了些盼头,干起活儿来更卖力了。
  行军在外,段曦宁被琐事扰得心烦。
  御驾亲征前她成天埋首文书,御驾亲征后还得每日忙这些,那她不是白出征了?
  恰好,西南夷趁着蜀地大乱,兴兵来犯,劫掠边地百姓。她借机将这些零碎之事通通丢给其余诸将,与伏虎带兵出去平定西南诸夷。
  武德即是一大德。
  她最喜欢以德服人了。
  武安殿中,段景翊反复翻看着蜀中来邸报,转头问一旁的程庆之:“程先生,阿姐他们现在班师回朝,是否能赶得上回来过除夕?”
  “已入腊月,大概不能。”程庆之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思量片刻,意有所指,“今年内外大小事宜,怕是需要殿下来主持了,文武百官都看着殿下。”
  段景翊不知是否听进去了,只有些黯然道:“记事以来,阿姐头一次未同我一起过除夕。”
  程庆之眸色幽深道:“殿下,天家无父子,遑论姐弟?”
  段景翊听了面色倏然冷下,丝毫不客气,极为直白地问:“先生是在离间我与阿姐吗?”
  程庆之面色一僵,矢口否认:“未曾,只愿殿下认清当下情形罢了。”
  段景翊不再与他搭腔,低头反复翻看蜀中来的一应文书。都是记述蜀中要务,没有一封阿姐单独给他的。
  他寄了那么多家书,阿姐一封都未回,这让他不免有些委屈。
  阿姐不是总拿他当孩子吗?
  把他这么个孩子放到家里,还让他见过理政,阿姐怎么放心得下的?
  见他默然,程庆之又接着道:“当年亦是伐蜀,先帝折戟,重病不治,回师后驾崩,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先生,今时不同往日。”段景翊皱眉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自是不同往日。”程庆之意味深长道,“这颠倒的乾坤该各归其位了。殿下怎的就不想想,自古以来哪里会有隔子传女这般荒唐事?”
  段景翊微怔,旋即反驳道:“大位自是能者居之,阿姐文韬武略皆为上乘,她登基自是令万众信服,可使我大桓强盛。”
  见他似乎还想接着说什么,段景翊不由愤愤地将他后面的话全堵了回去:“先生难不成癔症了?怎的今日句句大逆不道?您已过知天命之年,我可不是,莫拉着我一起找死,我嫌亏得慌!”
  程庆之一时哽住,好一会儿才道:“殿下以陛下为天,无人可与之相较。然而在陛下心里,您这个弟弟,似乎比不上其他人。”
  段景翊气得要反驳,脑海里回想起去年除夕时,阿姐与沈渊在廊下相拥的场景,驳斥的话堵在了嗓子里。
  他从未见过阿姐与谁这般亲近过,好似谁也无法将他们分开。
  “先生今日闲话忒多,还是早日回去歇歇吧。”他冷着脸逐客道。
  在除夕之前,段曦宁将反叛各部皆料理了一遍,令诸夷宾服,之后才还师蓉城。
  她也因此在中军大营设了元日大朝会。
  其实蜀宫早就被收拾干净腾出来了,可她嫌弃亡国之君尤其还是个昏君住过的宫城晦气,不愿意住,便一直待在军帐之中。
  平定了蜀地也算是实现了她与先帝之夙愿,她自是十分高兴,趁着这大好的日子与众将士开怀畅饮,大有不醉不休之势。
  就她那酒量,素筠在一旁看得提心吊胆的,生怕她在众将士面前耍酒疯,早早地将她拉回了大帐之中,硬按着不让她出去。
  醉酒之后的段曦宁犟得很,直嚷嚷着自己未醉不尽兴,趁着素筠去为她打水净面的功夫一个不注意就跑了出去。
  可她酒意上头脚步有些虚浮,刚出大帐便撞上了一个人。
  “谁啊?”她醉意惺忪地抬眸,撞进一汪清泉里。
  抬头见是一张面如冠玉的脸庞,她唇角扬起,不客气地朝对方伸手,捏住了他下颌,笑得心满意足:“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老天待我不薄,知我近日春风得意,还为我送美人来。”
  “陛下。”沈渊无奈握住她手腕,将她的手轻轻按下,“这是喝了多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人也想陪我喝酒吗?”段曦宁不老实地去挠他手心,本就不稳的身形倒进了他怀里,揪着他的衣襟,十分豪爽,“走,陪我喝好了,赏钱多的是!”
  知道这醉鬼正酒意上头,沈渊赶忙稳稳地接住她,将她打横抱起,回了中军大帐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