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随后,她便给贺兰辛去了手令,命他暂且按兵不动,先招抚百姓,安抚士人,收拢人心,使江南安稳,莫再生乱。
为求稳妥,她将梁绎也调往了武康。
她所想与贺兰辛不谋而合。
自察觉叛军动向之后,贺兰辛便命作为先锋一直在外与各路叛军交战的顾聿衡暂时原地休整。
此外,他优抚百姓,推行大桓田制,使耕者有其田,令民心归服。
那些世家大族,他自然是拉一派打一派。顺服者待为上宾,违逆者尽数屠戮。跟在段曦宁身边多年,这一手他自然学得炉火纯青。
且有陈先平、梁绎、谢云旗等人襄助,这些事自然顺利许多。
陈先平任鸿胪寺卿多年,与三教九流、各邦使臣都曾打过交道,最是八面玲珑、舌灿莲花,有他出马,闹事的各色人等都消停不少。
梁绎乃是太傅之孙,当年襄国皇室后裔,与江南不少士族都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外加他自己博学多才,刚柔并济,与各士族打交道时,直驳得对方无地自容。
这些士族,一个个的当年做贰臣背叛襄国时眼都不眨,如今倒是摆着一副冠冕堂皇的谱,也不知给谁看?
梁绎的到来直接明晃晃地扯下了所有江南士族的遮羞布,让他们再无法用什么忠孝仁义的借口来作乱。
毕竟当年襄国末帝并非无道昏君,只是个五六岁的稚子,最是无辜。梁国开国皇帝嘴上说着优待前朝,暗地里却与其他士族联手对其余襄国皇族赶尽杀绝。
这些人又哪里来的脸面大义凛然?
而谢云旗重回江南更是轰动。
她中了状元的事也大肆传播开来,让她一时名声大噪。
有人称赞大桓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有人鄙夷大桓颠倒乾坤,逆天而行。
江南在百年群雄逐鹿中屡屡受挫,打不过北人,斗不过南蛮,只能龟缩一隅,对内百般苛责柔弱女子。
谢云旗的存在,在他们眼里离经叛道至极。
但她自己才不在乎这些朽木疙瘩怎么看。
她最是了解江南士族,有她在一旁出谋划策,贺兰辛想对症下药收拾他们便容易许多。
贺兰辛在抽丝剥茧解着江南乱局时,竟还有着意外收获,在武康城郊抓住了当初梁王的宠臣樊空。
他一封密信送到云京,让段曦宁当即火冒三丈。
这个段景翊,胆儿真是越来越肥了!
看完密信,她一拍桌子,立刻令伏虎带兵去抓人。
贺兰辛在信中原原本本地将他抓到樊空,查到梁国突然事变与段景翊和程庆之有关,一五一十地道来。
她气得想杀人。
还没人在她眼皮子底下这么给她生事过,要不是梁国的事发生得突然,或许还不会有今日江南之乱,当真该死!
伏虎不知内情,不明白陛下怎么就舍得动这小兔崽子了。
要知道,先前陛下西征回来,被那小崽子气成那样,都没有把他怎么样,最多也就是打骂两句。
今年这一系列变故,让伏虎总觉得仿佛要变天。
换做往常,那小崽子倒霉,他定然要幸灾乐祸一番的,如今却没有这般心思,只公事公办。
他带期门军抓人时,段景翊正在承庆殿与程庆之议事,倒是能省得他们多跑一趟。
承庆殿的宫人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看这架势却也不敢打听。
程庆之隐隐有所猜测,被押进宣政殿时还在装糊涂,不解地问:“陛下,不知这是……”
段曦宁脸色冷厉地问:“程庆之,朕不杀你,你就当真以为自己本事通天,想当帝师了是不是?”
“陛下此言何意啊?”程庆之知道梁国的事可能败露了,仍然装着糊涂,不敢接这话。
段景翊正想为程庆之说话,被段曦宁一个眼刀吓得闭了嘴。
“少他娘的跟老子装傻!”段曦宁眸中尽是冷冽,直接破口大骂,“当朕是个闭目塞听的废物不成!”
西征回来之后,她隐约明白程庆之是不安分的,并不像他先前表现的那般老实。但她从来就没真的把他们当盘儿菜。
兵权在她手上,一个老匹夫还想翻出天去不成?
程庆之心中一惊,面上却仍在喊冤:“陛下明鉴,臣冤枉啊!”
段曦宁冷笑:“这会儿知道喊陛下明鉴了,要是你得偿所愿了,是不是喊的就是牝鸡司晨,合该诛之啊?”
程庆之额头冷汗涔涔道:“臣,并无此心!”
段曦宁冷哼着问:“到底是无心,还是有心无力?”
“说起来,你也年过花甲,岁数委实不小了。是你自己自请致仕回乡,还是朕给你流放回去?”
程庆之祖籍在安西,距云京万里之遥。他这把年纪,自己回去和被流放回去,其实并未有太大差别。
程庆之闭了眼,知道她能饶他一命已是仁慈,俯身长拜道:“臣,不堪为朝廷所用,自请致仕,请陛下恩准!”
段曦宁见他识相,轻飘飘道,“准了!”
她随后就下旨免了他所有官职,让人将他拉下去了,顺便让素筠把殿中其余人都屏退,然后才沉声道:“说吧,闹这一出幺蛾子想做什么?”
段景翊被她处置了程庆之这一出吓得不轻,在还想求情:“阿姐,先生是受我指使,他岁数大了……”
段曦宁冷笑:“要不你跟他一起去,以后给他床前尽孝,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