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他的声音并不严厉,有的只是担忧。
  沈初脸上已经带了一层,面纱,用来遮掩面容,只露出一双略带忧愁的双眼,“殿下,我突然想到,我离京的事情还未同爹爹与娘亲告知。”
  城门离尚书府不算远,她想现在去说一声。
  可谢冥听见她的话却是道,“本宫已经同他们说明了情况,他们同意你离开。”
  谢冥并未胡说,他确实是这样做了。
  听到他的话,沈重和乔若兮本都是不同意的,想着女儿好不容易回来了,还没待多久就要离开,这不是说笑吗?
  可是谢冥却道,“此时京城变故颇多,初儿不在京城或许会好些。”
  身为父母,哪能不担忧儿女的安危,可是却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改了主意。
  谢冥其实并未明确的说什么,但是沈重和乔若兮活了这么久,哪还能不明白谢冥对沈初的心意?
  对此只能道,“那就劳烦殿下费心照顾初儿一二了。”
  当时初儿也是自愿跟着谢冥离开的,他们也都看得出来她的意思。
  如果沈重和乔若兮此时心中所想被沈初得知,定会得到沈初不屑一顾的回答。
  意思?什么意思?
  她怎么不知道自己对谢冥有什么意思?
  主打的就是嘴硬。
  得到了谢冥的回答,沈初有些错愕,缓缓坐回了位置上。
  原来谢冥早就问了这件事了吗?
  她还以为谢冥根本就没有问呢。
  毕竟他从未提起过。
  如果她没有突然想到这件事呢?
  谢冥会主动提起吗?
  或许会,或许又不会。
  这或许就是谢冥的性格使然。
  身后的马车没有了动静,谢冥和谢允一同离开了京城,而几乎是在他们前脚离了京,后脚就有人追了出来。
  谢安宁一身黑色骑马服,漂亮的脸上面无表情,看着空荡荡的城门,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她高声询问守城门的守卫,“太子哥哥是何时离的京城?”
  为何离京这样的大事谢冥都不告知她?
  是害怕她会出手捣乱吗?
  手紧握着缰绳,谢安宁听见了负责守城门侍卫的答案。
  “启禀公主,太子殿下刚刚离京,最多没过去一柱香的时间。”
  说这话的时候侍卫不敢抬头看谢安宁,早就听闻安宁公主骄纵,他还是不要靠近的好。
  刚刚离开……
  这个回答让谢安宁刚刚熄灭的希望又重新燃起,她正要再挥缰绳,身侧却出现了一个老嬷嬷,对方压低了声音劝告,“安宁公主,我们不能离京,切莫将陛下的话当成耳旁风啊。”
  她直接搬出了陛下压谢安宁,这让谢安宁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愤恨的视线直接转移到了刘嬷嬷身上。
  “刘嬷嬷,你早就知道太子哥哥要离京了吧?为什么不告诉我?”
  谢安宁的声音中带着质问,只是想从刘嬷嬷口中得到一个答案。
  可是她的想法没能实现。
  “老奴怎么会知道?如果不是安宁公主告知,老奴到现在也还蒙在鼓里啊!”
  第58章 “疼吗?”
  受灾地区距离京城并不近,就算是日夜兼程,也需要好几日的脚程。
  从京城里带去的除了银钱还有粮食以及一些京城的工人。
  因为有这些的存在,整只队伍中跟随了许多的官兵。
  都是从陛下亲自派遣的,除了护送,同时还兼着监督的职责。
  这些谢冥都知道,但却并未有任何作为。
  这一路上来看起来都很风平浪静,没有遇到任何的波折,看起来都有些顺利得过分。
  而这两日队伍里压抑的气氛就连沈初都察觉到了。
  在今日啃干粮的时候,沈初不禁开口询问了谢冥这件事,可得到的却是谢冥搪塞敷衍的回答,“初儿不用多想,他们只是担忧不能很好的解决水患。”
  因为是在半路上的缘故,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现做的饭菜,除非让人去十里地开外的地方带过来。
  沈初不是一点苦也吃不得的人,就算是吃干粮她也能接受良好。
  因为离京前她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情况。
  这里毕竟是古代,能力有限,她又不是跟谢冥来受灾地享福的,如果来的路上太大手大脚,来这里的收获很可能会达不到谢冥原先的预期。
  “殿下,我们还要几日到盐城啊?”
  盐城就是她们此行的目的地。
  盐城近几个月雨水连绵,已经有不少人家的房屋出现了坍塌,地里种植的庄稼也都被淹死了个七七八八。
  谢冥来前带了数十位京城上好的工匠,他们不需要负责重建房屋,只需要监督工人们房屋重建。
  毕竟他们是有数十年建造经验的老师傅,他们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塌毁的房屋该如何重建。
  谢冥盯着沈初,看着她缓缓嚼着手里的大饼,眉宇间染上了一丝心疼,“初儿,你可后悔跟我一同离京?”
  不管沈初有没有后悔,谢冥突然有些后悔了。
  如果他将沈初留在尚书府,她现在怎么会同他一同坐在路边啃着硬邦邦的饼子?
  谢冥的手用力攥紧,心中突然升起了将沈初送回京城的想法。
  只要他派出足够的人手守着她,每日送进府的食材都再三检查,初儿应当不会出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