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水面上结了冰,汉子们就拿铁锹砸。
  砸开了一个窟窿就往里面下鱼网,不一会就能收网了。
  这一网的鱼货挺多,杨川手都拽红了,“我瞧着有个大的,劲大的很。”
  许秋这边就抓了点半大的鲫鱼,一听有大鱼他就忙跑过去帮着拽。
  两人费了点力气拽上了一条十来斤重的红尾鲤鱼出来。
  “乖乖,这鱼成精了吧?”
  杨川扣住鱼鳃往上提:“这鱼成,这鱼归我了,其他的你们分。”
  杨海看岸上站了不少人,就朝他们招呼:“回家拿背篓来,今天都拿些鱼回去吃。”
  岸上的人一听,就忙回家拿背篓来装。
  汉子们抓上了劲,连着收了好几网鱼。
  捡着大的给他们分了,小的就又给扔了回去。
  最后收拾到天快黑才带着一身的鱼腥味回了家。
  杨川拿了那条最大的红尾鲤鱼回家,当晚就给苏云锦炖了鱼头汤。
  苏云锦看着剩下的鱼肉,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吃,“这还剩这些怎么弄?”
  杨川边洗碗边说:“一会裹上面糊,过油炸了吃。”
  苏云锦一听炸着吃,立马眼睛就亮了。
  “好。”
  杨川乐呵呵的舀了一碗面倒进大盆里,往里面放了些盐,就兑水搅合了起来。
  “锦哥儿,加块木头,炸鱼了。”
  苏云锦点头,坐在锅洞前帮着看火,杨川就麻利的开始炸鱼。
  鱼块被面糊包裹着,往滚烫的油锅里一放,立马就“滋滋啦啦”的翻滚起来。
  杨川不怕烫似的,拿着筷子就给鱼块打了个滚。
  很快,鱼肉就被炸的金黄,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
  杨川夹了一块放到碗里递给苏云锦:“小心烫,别吃急了。”
  苏云锦接过去,吹了吹鱼块,第一口就喂给了杨川。
  屋外刮着寒风,听的人牙齿都打颤。
  可这一方小屋里却热乎着。
  第113章 等着上门
  入了夜,停了几天的雪又下了起来,离过年也没两天了,家家户户都备了不少吃的。
  可住窝棚的人家日子就不好过了,被大雪压的塌了又塌,有几家都要吃不上饭了。
  家里的孩子又冷又饿的,瞧着怪可怜的。
  张柳看在眼里,就招呼几个小哥儿在杀猪场蒸了不少馒头,打算分给住窝棚的几家。
  倒不是张柳瞎好心,而是她觉得如今杨海当村长了,那这村里就不能饿死人。
  免得杨海要挨上面说。
  几个小哥儿也不多问,反正张柳让他们忙,他们就只管过来忙。
  蒸好了馒头,几人就趁热乎往窝棚里送,好几家子收到了馒头都高兴的要哭。
  当然,也有人觉得他们是假好心的,就比如许秋他大伯一家。
  见白桃端馒头来了,黄氏就阴阳怪气的嘀咕。
  不过白桃也不惯着他们,挑的都是蒸开花的粗粮馒头给他们。
  他家的几个汉子显然是饿了,看到馒头都两眼放光。
  白桃端着馒头没给他们,还要说话给他们听。
  “按说,你们家这么多汉子是该有饭吃的,可是大伯,大伯娘,你们俩可不能太惯着孩子,毕竟这汉子长大了是要成家的,你们现在养着他们,难道往后还要帮他们养一家子啊?”
  许秋他大伯干巴巴的笑了两声,没说话。
  白桃又说:“还有啊,咱家的猪场你们要进就走大门,那墙头高的很,摔断了腿可就完了,毕竟你们家如今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钱瞧病?”
  黄氏气的手抖,指着白桃“你”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白桃笑了一声:“我啊?我还有事,说好了要给小多包肉包吃的,我就先走了,孩子该等急了。”
  白桃说着伸手把馒头倒进他家生锈的铁锅里,然后转头就走了。
  由的他们一家子恼去。
  腊月二十九这天,几家子又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这顿饭是在丁南家吃的,也是丁南请钱小二张罗的,为的就是正月里的婚事,虽说他是上门,可他也不想薄待了杨佑喜。
  “大哥,你羊给我留了没,那头大公羊?”
  杨海点头,“放心,留着呢。”
  丁南又问许秋:“老许,那猪一头给我杀了,留着给娘做席面用,一头给我喂着,到时候给娘赶回家喂。”
  许秋说他:“心真细,合着你上门,还都得你出钱呗。”
  丁南点头笑:“都我出,等我上门后家里的开销也都我出,我也是要养家的人了。”
  杨川乐:“不错,咱们老杨家就喜欢这样的倒插门,以后有好处也想着你大哥和我,咱们可是一家子。”
  丁南点头,“成,我连孩子都给你们养了,成不成?”
  杨川脸皮厚:“那感情好,以后你就按月给银子就成。”
  丁南笑的直摇头。
  许秋拐了一下丁南:“后悔不?进贼窝了你这是。”
  丁南摆手:“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不过,我乐意。”
  杨海听了就说,“可不,千金难买你乐意。丁南,就冲你屋里那几口箱子,我们家喜哥儿就没看错人。”
  丁南确实心细,一早打听好了村里娶亲的规矩,虽然他是倒插门,这些东西都不必准备,可丁南不这么觉得。
  “旁人有的,喜哥儿就得有,要不是雪大,我还打算再添上几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