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娘,再过几日,我想上镇上去谋个营生。”光靠卖豆腐,古小渔还是觉着不够。
赵婶子微微一愣,没想到儿夫郎会想着出去赚钱。
她原本想着,古小渔嫁进家里之后即便强势些,懒些也不怎样,只要跟赵锦老实过日子就行,毕竟古小渔就是不靠赵家也能活的很好。
一来他有个开肉铺的屠户老爹,二来在镇上他大哥还是宋家铺子的大房夫郎,其他自不用说,光这两件便足以让古小渔在婆家挺直背脊。
没曾想,这些古小渔都没有,不仅为人和善,总是笑着,还勤快能干,聪明伶俐,赵婶子没有哪里不满意的。
现下古小渔又说要去镇上开铺子,赵婶子不是迂腐的人,没觉着哥儿在外有什么不好,只是家里如今积蓄不多,能拿出来支持古小渔的怕是没多少。
古小渔原本以为赵婶子沉默是不愿他在外抛头露面,没曾想赵婶子竟是想着给他匀些本钱,一时间也有些感动。
“娘,这你不必费心,我自有办法。”古小渔拉着赵婶子的手,缓缓说道。
他手里的钱足够在镇上租个小铺子,只是这些也不好全部告诉赵婶子,倒不是防着赵婶子,只是谁会将老底都挖出来给人看呢。
这人与人之间,就是再亲密也是两个人,该说的不该说的,各自心里都有衡量。
赵婶子听古小渔这样说,就知道他是有主意的,便笑着让他放手去做,家里的事有她呢。
如此坦诚相待,古小渔揽着赵婶子的肩膀,两人都心热眼热,宽慰不已。
熬粥时,赵婶子告诉古小渔,因着赵老爹身子不好,家里除了熬清粥还会在家里除了熬清粥还会在里面加些红枣,山药这类的补身子的东西。
怕加多了也不好,一次就加一样。
古小渔明白了,便抓了一把红枣扔进去,等汤粥咕噜噜的冒起了小泡,又煮了好一会儿才将红枣粥盛起来。
红枣软糯,小米清香,浅黄的米粥中浮沉着几个流心的红枣,不用放糖也甜,古小渔闻了闻,对自己的手艺还算满意。
赵老爹也起了,赵婶子端了一碗放了一会儿的热粥进里屋了。
古小渔盛了三碗,等赵锦洗了手之后进来喝粥,甜粥一般不用小菜,但古小渔爱吃酸辣,还是捞了一碟腌萝卜来配着。
“娘,相公,你们不吃吗?”古小渔看着一碟萝卜就自己伸筷有些疑惑。
赵婶子口味清淡,连甜粥都不怎么爱,但见古小渔极力赞扬,也夹了一块儿萝卜配着粥吃,吃完后古小渔追着问怎样,她笑了笑,说还行。
赵锦不等古小渔催促,早尝了几块儿,等古小渔目光看过来,他便跟着点头:“不错。”
“怎么不错呢?”古小渔却没有轻易放过赵锦,笑着问道。
赵锦喝粥的动作一顿,看了一眼他娘。
赵婶子见儿子求助,却笑而不语。
她就嫌老二话忒少了些,自从古小渔来了,常逗着他说话,这才多了些。
“很不错。”赵锦实在想不出什么来,只得这样说。
古小渔嗯了一声,勉强算是满意,赵锦这才埋头喝粥。
豆腐刚抬出去,便有村民来买了,古小渔拿着一个小本出去,看着来人,等那叔么将钱给了,才招呼道:“是杨叔么啊,今儿怎么来的这样早?”
杨叔么抬头看着古小渔也笑着:“是渔哥儿,今日怎么不见赵婶子出来?”
“叔么说笑了,我既嫁进来自然要跟着做事,让娘享享清福。”古小渔面色不改,仍旧笑着。
赵锦划了豆腐递给杨叔么,杨叔么接过正要走。
古小渔又开口道:“上次的碗叔么还记得不,看这本子上记着已有两月了,不知道叔么近日忙不忙,我到时候去叔么家拿?”
那叔么笑容一顿,连忙道:“不忙不忙,我午后就送过来。”
“那就多谢杨叔么了。”古小渔笑脸相送。
杨叔么走了,古小渔又翻着小册子一一看去,发现还有三四家没还碗,最短的也是有一月了,越看眉头就越是紧皱。
“怎么了?”赵锦见古小渔沉下脸来,立即问。
“这些是怎么回事?”古小渔指着几处问赵锦。
“说是来的匆忙忘带了钱,先赊着。”赵锦想着当时的情景解释。
古小渔冷哼,五六文的事,也值得拖三月半年,这不是没钱,怕是赖着不想给了。
忘一次两次就罢了,这些个三次四次的,真当赵家没人吗 ?
古小渔想着,干脆也不进去了,就看账上的人今日来不来。
赵锦怕古小渔一直站着累,便想让他坐着等。
古小渔心里火正冒呢,恨不得找个什么东西发泄一下,哪里有心情坐,便冷着脸抱臂靠门。
不多时,真有送上门来的,是王婶子家的大二,王虎。
人如其名,虎头虎脑,肩背隆起,看着就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
“锦小弟,来块儿豆腐。”王虎慢悠悠的过来,直接吆喝道。
赵锦看着古小渔,没动作。
“这是渔哥儿罢,不卖猪肉又来卖豆腐啦?”王虎跟着看过去,见着古小渔便玩笑道。
王家的光景古小渔还是略知一二的,看王婶子三天两头的来买肉,就知道是不差钱的。
这王虎虽是成家了分在一边,但看着穿着打扮也不像是差那三五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