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家,刚到家门口却发现家里的门是半掩着的,一看便是有人先他们一步到家了。
  推开门就听着屋子里传来孩子的笑声,赵锦便猜到肯定是大哥带着爹娘回来了,一推开木门,果真是。
  “渔哥儿,锦小子回来了,去的哪里,怎么满头大汗的。”赵婶子正在院子里带着两个孙儿,瞧见门被推开,看见来人笑着问道。
  两人还没答话,正在院子里玩闹的赵云书和赵月书便跑过来,开心的唤两人:“小叔,小叔么。”
  两人笑着应了。
  “几时来的?”赵锦摸着两个小侄的头问道。
  “有半个时辰了。”赵云书自觉已经大了,不愿他小叔再摸他的头,该长不高了,便跑去古小渔身边。
  赵月书倒是受用的紧,拉着赵锦的衣袖撒娇。
  “小叔么,你们是上山去了么?”赵云书探头看古小渔提着的箩筐,里面是捆得齐整的皂荚:“是摘皂荚去了?”
  瞧着赵云书新奇的样子,古小渔知道他是想玩,便道:“过两日去摸鱼虾怎样?”
  “果真么?”赵云书欢喜的很。
  “自然,拉勾么。”古小渔伸出手,赵云书此时也不嫌幼稚了,跟古小渔拉钩。
  赵婶子在一旁笑道:“怪不得云小子一直念叨着渔哥儿,原是想着渔哥儿带着他玩。”
  “小孩子么。”赵锦笑,他这话别人听来是在说赵云书,古小渔却偷偷将手伸过去掐了赵锦一把。
  赵锦腰间的肉紧实,古小渔没掐动。
  屋里的苏子清听着动静,出门来看到古小渔和赵锦,也笑着打了招呼,将洗好的梨子递给两人。
  古小渔拿了一个,咬了一口,清甜香脆,皮薄的很。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话了会儿家常,黄昏时,才热热闹闹的进屋做晚饭了。
  第19章
  古小渔进门的第一个中秋,自然是得好好的过。
  赵婶子想着团圆,便让赵锦亲自去将古老爹和古小河都请过来。
  一来彰显两家和睦,二来趁着老大一家也回来了,大家都该认个熟才是,本是想着将清哥儿的爹也接过来,谁知已被清哥儿他大哥接去了。
  本不打算那日就回的,但是赵婶子想着既然要在家里过节,怎样都该好好扫洒一番,所以便提前了两日回村。
  没曾想一到家,就见院子干净宽敞,连柴垛都整整齐齐,平日里赵锦也会收拾家里,但从没有这样一处不落的时候。
  一看,便知是特地打整的,赵婶子心里欢喜,对古小渔越发和蔼起来。
  赵婶子不求日日如此,但只一次,也能看出古小渔既有主意又是个能干的,将家里大小事都放在了心上,赵婶子心里自然妥帖。
  整好十人,一个圆桌便可坐下,应着十全十美的意思。
  中秋那日,赵家的人早早便起来了,除了月团还要做一大家子的团圆饭,自然是得早早得准备。
  佳节时候,家家都愿吃点好的,因着即便赵锦已提前去请古老爹他们,古家的肉铺早上还是要照常开张。
  但是中秋早上,古老爹便让古小河提了上好的几斤肉来,他们既要过来吃饭,自然不会空手。
  赵婶子提前已嘱咐过不用带什么,但是古小河既已将肉提来了,在推脱就显得生分,于是赵婶子便将人和肉都留下了。
  左右家里人多,赵锦便被派去帮老丈人了。
  古小河见有人替他自然欢喜,也好久没见古小渔了,当即便高兴的留了下来。
  灶房里有赵婶子和清哥儿,力气活儿有赵大哥,古小渔便被分去带孩子,趁着天好,古小渔直接带他们去溪水里捉鱼了。
  三个小萝卜头一人一个竹篓,古小渔空着手走在前面,就跟孩子王似的,引得村子里的其他孩子都羡慕不已。
  他们也想去玩儿,但是今日过节家里活多,都要帮着做些。
  小溪离的不远,古小渔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三个很快就到了。
  红日高悬,溪水清澈,宽阔的溪水不深,就是站进去,也才到小腿处,这样的地方没什么大鱼,但是小鱼小虾的却不少,都藏在石头地下。
  古小渔一声令下,三人立即挽起衣袖裤脚,将鞋袜脱了。
  古小河是跟着古小渔玩惯的,看着熟练的很,几下便将衣袖裤腿挽到最高处,他看着赵家哥俩,一个比一个费劲,干脆走过去替他俩挽上。
  “这样待会儿下去才不会掉下来,像你们刚才挽的那样,松松垮垮的,等回了家就等着挨骂罢。”古小河头头是道的说着,这事儿他可有经验的很。
  从前他跟古小渔一起出来玩儿,那时他便是不懂得将衣袖挽紧,摸鱼的时候将大半衣裳都泡湿了,回去就是一顿好打。
  古小渔的衣裳却好好的,一点儿看不出戏水的痕迹,挨罚的就古小河一人。
  赵家哥俩连忙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虽然他们爹爹性子温柔,但是他们的阿爹可是个暴脾气。
  要是惹爹爹担心了,俩人准得挨批。
  古小渔看着古小河老道得样子,没忍住笑出声,还颇有他当年的风范。
  四人淌水而过,行至溪水中间,响午日头高,即便溪水凉些,也还能忍受,再说了,如此有趣的事情,就是再凉些,怕是也挡不住玩心。
  古小渔搬开一块石头,眼疾手快的将要溜走的小螃蟹夹起,反手扔进赵月书的竹篓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