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正好跟宋家布庄隔了一条街,铺面虽不是三个中最大的,但是同样带着小院,且位置也好,古小渔听了也十分心动。
  牙人早在铺子前等着了,见古小斛带着古小渔过来忙笑着迎上前,唤了声宋老板。
  比起南市,北市的街看着窄些,但是来来往往的人可不少,在古小渔看的铺子边上,有酒肆,茶楼,米行......在这样的地方开店,不缺没人。
  跟着牙人将铺子里里外外都看了,又和赵锦古小斛商量了会儿价钱,古小渔便拍板了,其实第一眼他就觉着这铺面不错,很合他的眼缘。
  这铺面位置好,价钱自然也不便宜,幸而古小渔带够了银钱,定下铺子之后,便将一月的钱交了。
  前五日免租金,用于租客搬家,打扫用,古小渔很是满意。
  看好了铺子之后,宋家布庄还要古小斛回去做主,古小渔便让哥哥先回去,自己跟赵锦还要在镇上采买些东西。
  有赵锦陪着,古小斛放心,也就没强求要跟着弟弟去,再者日后古小渔真到镇上来做生意,见面的次数更是多了,也不必争这点儿时间。
  比起村子里,镇上自然热闹些。
  看过铺子也才刚过响午,古小渔和赵锦来时吃的饱,此时还不饿,便也没停下买吃食。
  自打古小渔嫁过去,家里的钱匣子便交由他管,除却赵老爹每月的药钱,家里便没什么大的花销。
  古小渔大略算过,赵家豆腐铺子一年应当能赚三十两,其中小半要给赵老爹作药钱,还有十两要供一家人的吃喝,一年能攒下来不过七八两。
  这几年攒下的钱本也不少,只是后来都给了古小渔作定金和聘礼,家里的积蓄便不剩什么了。
  幸而赵老爹的药钱赵大哥也拿了一半,否则光靠赵家豆腐铺子,还真是不够。
  古小渔手里有赵家的定金和古小斛当初给的二十两,出嫁时古老爹还往里面添了不少,因着他租一个铺子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除却租金,还要置办新物什,桌板不可少,锅碗瓢盆什么的也得买,油盐酱醋都是大花销,这样一一算下来,他手里的闲钱也不多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将铺子开起来,一切自然会越来越好。
  古小渔虽不怕起早贪黑,但也对着铺子的前景微微忧心。
  赵锦见古小渔眉头渐渐紧锁,悄悄握住夫郎的手,片刻又放开:“想好铺子的名字了么?”
  古小渔被赵锦这么一问,果然松开眉头思索起来:“你可有什么好名字?”
  “你是老板,你来想罢。”赵锦笑道。
  古小渔却不依:“你还是老板的相公呢,自然也得帮着想。”
  赵锦失笑,只得认真想起来,过了会儿,便对古小渔道:“不若就叫渔家卤煮?”
  古小渔想了想,好是好,但是他有个更中意的:“我觉着锦渔卤煮也不错。”
  赵锦自然知道是哪两个字,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转头看了眼古小渔,古小渔却扯着他的衣角:“你看如何?”
  “你取的自然都好。”赵锦缓缓道。
  古小渔这才重新露出笑容,东张西望着看街边的店铺,瞧瞧有没有想买的东西。
  赵锦落后古小渔一步,看着古小渔同街边卖东西的小贩还价,替他看着街道上匆匆过的马车,将古小渔护在身后。
  看着夫郎脸上眉眼生动的样子,赵锦心中越发平和,无论古小渔做什么他都是全权支持的,就像当初说的那样。
  古小渔嫁给他只要一直如当下这般笑着就好了。
  最后,古小渔跟赵锦在镇上逛了许久,嘱咐店家将东西都送到镇上的铺子之后,古小渔就跟着赵锦赶着最后一辆牛车回去了。
  走了一天,古小渔也有些累了,赵锦将早上吃剩的菜热了,两人随便对付了下,就上床歇息了。
  打了热水进屋,怕古小渔双脚疼痛,赵锦让他泡泡脚再睡,古小渔便拉着赵锦与他一起泡。
  冒着热气的水没过脚背,古小渔舒服的靠在赵锦的肩上,环着他的腰难得软声:“今日荷包都空了大半。”
  寻买的东西都买齐全了,银子自然也如流水般越来越少,古小渔摸着瘪下去的荷包,头一次为钱财发愁。
  赵锦搂着古小渔的肩膀:“以后再将它一点点填满。”
  古小渔其实不怎么担忧,只是想撒撒娇罢了,听着赵锦这么说便蹭了蹭他的肩:“那这个便由你负责填满。”
  古小渔的目标可是放满他陪嫁的那个樟木箱子。
  “好。”赵锦轻声答应。
  古小渔抬头看着昏暗烛光下赵锦温和的眼眸,微微仰头送上唇瓣。
  赵锦也低头轻柔的亲了古小渔一会儿,没一会儿水凉了,赵锦正要放开古小渔去倒水,古小渔却不准他走。
  帷帐落下,赵锦被古小渔压倒,只听得无尽的旖旎声。
  第21章
  铺子定下之后,古小渔连着三日早起往镇上跑。
  将东西归整,门窗擦净。托木匠打的牌匾也到了,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锦渔卤煮,早有好奇的邻居来打听,得知要新开个铺子也欢喜。
  镇上卤煮铺子就两家,还都在东市,如今北市也开了一家,周围邻居图方便自然没有不欢迎的。
  五日匆匆而过,铺子开业的头天晚上,赵锦上来跟着古小渔一块,铺子后带个小屋,里面只一张小床,要挤着才睡的下两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