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沈南迦压下心中酸涩问道:“你可是奉旨回京?我家中可还好?”
梁怀夕点头,用力紧握她的双手,“你父亲与观良只是被革职在家中,国公府也并未被牵连,一切如旧安好。”
沈南迦微微松了口气,但心中更怕这些都只是表象。
“你怎会到天牢中来?”
这一身将人隐藏在黑暗中的衣裳,明摆着他不是以正当身份进来的,甚至都有可能不是以正当的理由进的京城。
这人可是有闯天牢劫狱的前科,沈南迦一想到这一整颗心都揪在了一起。
梁怀夕避而不谈其中原由,只是说,“你放心,我很快便救你出去。”
沈南迦拦住了他,“不,我现在还不能离开。”
“我曾不止一次撞见过朝中大臣和寒部中人私下安终勾结。暗杀朝臣,阻拦前线战报。造成我们在北疆前线的损失,更有甚者要治我沈家于死地。不仅仅是简单的某个官员,可能更多,甚至涉及到更高位的人。”
“如今他们有意给我们安上叛敌谋逆的罪名,我不能就这么离开。”她简单清晰地说明了现在的情形。
结合前世的一切,寒部入侵的整件事情都是为了陷害沈家的一个局。
朝中奸佞给寒部暗放消息,暴露边境城防,寒部大肆入侵,沈家军赴北作战,他们在从中作梗,让沈家军葬身北疆。
若是沈家军守住了边境,回到京城也有了叛敌之名,只要联合朝臣咬死不放,轻则满门抄斩,重则株连九族。
而现下,却出了沈南迦这个谁都料不到的意外。
因为她的代父出征,沈家军大获全胜,救回了他们最好的叛徒人选,还害得他们与寒部的关系僵化。
梁怀琛多疑,定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说辞,所以才下旨将她关在这里,等确凿的证据出现。
而那些藏在暗中的人,他们一边希望沈南迦消失,一边更希望她倾倒性的证词。
眼下的情形,她反而在这牢狱之中最为安全。
梁怀夕耐心听完她所讲的一切,丝毫没有怀疑,不问缘由,直截了当问道:“你想怎么做?”
沈南迦抿了抿唇,这其中关窍不难想得明白,梁怀夕心思缜密,不必多说也能参透,可她却没想到,他却是一点都不曾怀疑过自己。
她所说的一切,前提都要是在她所言为真的基础上,如若不是经历过前世,她自己都会怀疑自己的所见所闻,可梁怀夕就只是听她说,便坚定的站在了她的身边。
沈南迦哽了哽,看向他的眼神格外深沉。
“如果我死了呢?”
第75章 威胁
“陛下,当年虚宗帝开朝建国,皆因宁国公骁勇善战,用兵统军如神,这才特许了他独掌一军的特权,还给此军赐名‘兲盛沈家军’,更是有得见兲盛沈旗便知安定的美名。”
“乱世之下,有此能安定一方的军队是好事,可在先帝即位之时,战乱已少,无需太多的地方军便统一了军权,只因这沈家军个个精良,与其他兵卒不同才一拖再拖没有归入禁军。”
张太傅躬身进谏。
“如今,沈家军中出了叛徒,理当借此机会重整军权。”
他头发花白,腰背有些佝偻,与沈自炡一同是三朝元**事多年,却总是一副刻板的模样。
一旁的武官上前道:“陛下,如今寒部虎视眈眈,北疆的数座城池还尚未收回,军中唯有沈家军常年在北疆作战,最是熟悉寒部。”
兲盛朝的军事并不强悍,甚至是一朝比一朝落败,如今也就只有沈家军是最为强劲的。
文官向来看不起武官,自是不清楚这军政的薄弱,可这些在场的武官一个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没有沈家军,别说是从寒部手里夺回城池,就是随随便便的一场外敌侵袭,他们都抵挡不住。
梁怀琛高坐在那张龙椅上,撑着下巴百无聊赖地甩着腰间的玉佩。
自打事发以来,他每日收到参宁国公的折子堆了一摞又一摞,其中为首的就要数张典仪张太傅参的最勤。
文官列数种种罪名,武官难得齐齐现身请辞,既然谁都不满意,他就索性让这些人日日来这朝堂之上吵个够。
“此言差矣,正是因为寒部随时都会进犯,才要抓紧时机整顿军权。”张典仪依旧固执己见。
他的话很快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顾丞相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沈将军身残,宁国公与沈小将军如今又都在革职期间,重整军权后是要谁来统率一众将士?”
此话一出,张典仪的语气更是激进,“我兲盛难道就只他沈家几人是武将?诸位将军竟是掌不到任何兵权?”
他甩了甩袖袍,指着在座诸位武将,却不见一人敢与他对视。
武官位卑言轻,大多还都是家中荫封的官位,面对这样大的重权,还真的是无人敢接。
“放纵让他沈家一人独大,今日生出叛徒,来日岂不是要踩到皇权头上了?”
“陛下,宁国公为国效力这么多年,如今却是做出让家中女眷上战场的事情,未免将战事看的太过儿戏,恐怕是早已年迈,担当不了重任。”
从角落里传出一个轻飘飘的声音,循声看去,只见是曾老太师扯着嘴角,语意极具讽刺。
顾丞相沉声道:“沈家世代为将,即使宁国公年迈也有其子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