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军备物资的事情……”
话未说完,兵士勿勿来报,“将军,城门口来了一支商队,说是可以给我们提供粮草。”
沈南迦顿了顿,有些犹疑,“李将军,带队练兵,我去看看。”
到了城门口,果然有一批商队模样的人马。
“见过将军,”远远迎上来一人,瞧着像是领队,见着沈南迦,抬手便是一揖,自我介绍道,“我们是来自襄阳关的商队,这几车货物中想必是会有不少你们需要的东西。”
她仔细打量着,眼神多次停留在那人腰间的玉佩上。
领队长着张老实人面孔,谈吐间始终眯着眼笑容可掬,见沈南迦满怀警惕,立刻上前将盖在车上的布掀开。
车里是粮草,衣裳以及药草,确实都是他们现在极其需要的东西。
顿时间,包括陈越在内的几个士卒双眼都发起了光,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搬东西。
沈南迦冷冷地开了口,“襄阳关距离此处甚远,更何况又是战时,商队通常只会南下,又怎会北上呢?”
领队仍旧笑眯着眼,应答自如,“襄阳关虽远,但仍是北疆的领土,将军为北疆而战,我们又怎会贪生怕死。”
他说的真诚,字字句句都透着感激。可越是这般,越是显得可疑,就连一旁的陈越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北疆的战事早已不是一日两日,若是真的心怀感激,怎么到现在才送这些东西来?时机未免太巧了些。
沈南迦并没有立即质疑,而是说道:“我们没有什么能以物换物的东西,也没有足够的银两。”
其实不然,银两事小,就算是没有军饷,她自己贴银两购买也不能叫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而她这么说实则只是想试探试探他们。
商人轻笑道:“无需银两,我们只求些废旧的兵刃。”
废旧的兵刃并不值钱,但在一种情况下最是有他的价值,战争或者说是越叛乱。天灾人祸往往是商人最看重的,只要有足够的胆量,便能发一笔横财。
陈越警惕地握上剑柄,俯身在沈南迦耳边转声说道:“将军,恐怕其中有诈。”
“带人去取。”
他虽犹疑,但还是照她说的做了。
用仓库里那些废旧的兵刃交换了粮草和衣物后,沈南迦没再去校场练兵,而是径直去了营帐。
梁怀夕正坐在椅子上看书,手边放着仍冒着热气的汤药,见沈南迦回来后,他抬首,眼角扬着笑意欣喜。
“那些商人是你找来的?”沈南迦开门见山直言问道。
这些商人来此的时机大有窍,但让她笃定他们有问题的不止这点猜测。
襄阳关靠近中原,关内人时常自觉高人一等,向来看不起北疆境内其他关域的人,对于寒部的入侵,他们和南方人一样,都觉得打不倒自己头上。所以别说是感激拯救北疆这样的话难以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更不可能送东西来。
想到了这一点,便能知道这些绝非是襄阳关人,但能在还种情形下送来物资又不求回报的商人,只能是有人找来帮助的。
这偌大的一座兵营,隐瞒身份偷偷相助的恐怕只有永祎王一个人了。
梁怀夕并不打算隐瞒,他知道以沈南迦的聪明才智肯定当下便能知晓是他所为,于是很是坦白道:“可还记得我之前被留在北疆巡查民情?战时军备紧缺,就算是有朝廷有心,北疆偏远,一路上的官员克扣下来损失颇多,倒不如和这些商人交易来得痛快。你不必担心利益,那些废旧的兵刃在南方可是抢手货。”
南方灾祸叛乱不断,确实是一笔好卖买。不过以他们如今的境况来看,已经顾不上他们是卖给自己人还是卖给敌人了。
听他这样说完,沈南迦仍旧面色沉重,良久沉默。
梁怀夕起身,帮她束了束盔甲上的绑带。
她微扬起头,一张俊美无比的脸便倒影在眼底,可唯独那双眼睛本就眸色浅淡,在这北疆的阳光下看来,更笼上了一层神秘,怎么都看不清晰。
“容时,你可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她突然问道。
梁怀夕手中动作一滞,垂下眸来,“是因为寒部来使说的那些话吗?”
即便是历经两世,沈南迦也仍旧看不透眼前的这个人,但她从来都不会不相信他,这件事已经刻进了灵魂,成为了本能。
她深埋进他的胸膛,深深地吸了一口那并不浓郁却又安定心神药香,“我从未怀疑你,别多想。”
这几个月的军事耗下来,她有点累了,真的有点累了。
一场寒风过境,寒部大军再次兵临城下,只一夜的工夫,便乌泱泱地围了城。
只是奇怪,这样好的机会哈吉乐竟是没有偷袭,反倒是在城门囗闲逛了起来。
从鸡未鸣一直到天光大亮飘起了雪,敌我双方始终对峙着。一方唱空城,一方围城不动。
直到主将带人登上城墙后,哈吉乐才骑着雪原狼悠哉悠哉地走到阵前。
见到城墙上的人,他眸光中闪烁着难以遮挡的欣喜,“南将军,吾说过,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
“上次沭阳湾一战,你实在是让吾惊喜,如今你又单枪匹马只率领几十人便将谷城抢了去,你们汉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倒是比你父亲和兄长更让吾刮目相看,不过按照你们兲盛的习俗,倒是从未有女子成将的道理,不如到寒部来,吾欣赏你的才华,定会封你为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