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也不知道是不是两个老人真的被家里三个儿子给伤透了心。
反正现在对赵长河这几个崽子挺好的。
三天两头的往这边送东西。
陶十三也不干涉他们之间的来往。
他们也很有眼色,都没有往陶十三面前晃悠。
第127章 契机到了
过完年,天气反而更冷了。
老人都说,这是倒春寒,比冬天还冷些。
这几天感冒的人也不少。
医院这边拿药挂水的人还真不少。
值得高兴的是,陶十三的三份工资都涨了。
都往上涨了五块钱。
她一个月自已的工资,加上赵长河寄来的八十,也有两百多。
这放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天气一天天变暖和,换下冬天的衣服,几个孩子又要开始做夏衣了。
去年夏天,陶十三还没来,他们还穿着不合身的衣服。
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今年就猛涨了,过完年,每个孩子都长高了不少。
换下棉衣之后,四丫也能站了。
偶尔也能扶着东西走两步。
看着这个自已一手喂起来的小崽子,陶十三还挺有成就感的。
时间就这么一眨眼一眨眼的过去了。
一晃,就到了五九年。
这几年,每年赵长河都会休假回来一趟。
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东西。
这几年,赵母不断的给几个孩子投食,让几个孩子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四丫这个小丫头,也从还需要人抱着的小孩,变成了四岁的小丫头了。
一下班回去,每次开门的都是扎着两个冲天炮的四丫冲出来。
“妈妈,你回来了。”
五六年的时候,几个孩子对她的称呼就从娘变成了妈妈。
“哎哟,这是谁家的小炮弹跑出来了。”
“是陶医生家的!”
陶十三一下就笑了出来。
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小丫头还不乐意了。
“妈妈,我的辫子是大姐才给我扎的,你别给我揉乱了。”
板着一张小脸,越看越可爱。
现在的四丫肉嘟嘟的,比最开始那个呼吸微弱的肉团子,变化可太大了。
“好,我不揉你的,走吧,回家吃饭。”
这几年,赵大丫和赵二丫的厨艺是硬给练出来了。
现在这手艺,那是杠杠的。
正准备抱着小孩就准备往屋里走,身后就跑来了一人。
“二嫂!”
陶十三回头一看,是赵芬。
这几年,赵芬的变化也挺大的。
她一年前嫁给了因伤退伍,在纺织厂保卫科上班的一个男人。
对方也是无父无母,两口子结婚之后,就申请了房子,把租的房子退了,直接带着赵父赵母一起住了申请的房子。
现在赵芬满头大汗,一双眼睛也是红着,一看就是哭了的。
“怎么了?”
放下了四丫,她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我爹,我爹去了!”
赵父没了,这她现在顶着赵长河媳妇这个身份,还真得去一趟。
“你给你哥打电话没?”
“打了,那边说他出任务去了,还没回来。”
“你大哥他们通知没?”
“明伟回去通知了。”
陶十三点点头,“大丫,给你小姑倒杯水,我去放个东西,马上就来。”
这事儿,她不去还真不行。
叹了一口气,把包放下,就出去了。
几个孩子已经站在院子里了。
“走吧。”
他们到的时候,就只有赵母坐在椅子上哭。
“娘,二嫂他们来了。”
现在这个年代,丧事都不兴大操大办。
等着赵老大几兄弟来了之后,兄弟几个简单给老爷子收拾了一下,就放在棺材里面抬回村里的去了。
陶十三带着几个孩子也去了。
回到村里之后,她也没怎么忙活。
主要还是建军三兄弟跟着忙前忙后的。
她和大丫几个也乐得清闲。
晚上挤着睡了一晚,第二天就下葬了。
赵父一下葬,陶十三就带着几个孩子回县里了。
赵父去世的事情,对她一点影响没有,事情过了,该上班上班。
最近她也挺忙的,也该到了交研发的新药的时候了。
她忙得飞起,连赵长河什么时候回来的,都不知道。
距离赵父下葬,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才归队,得到消息就立马往回赶了。
“回去看过了?”
“嗯。”
“吃点东西不?”
“不用麻烦了,我已经吃过了。”
陶十三挑挑眉,吃过就算了。
她也没什么话说了,这几年,和赵长河为数不多的见面,好像每次两人都没什么话聊。
“这次谢谢了。”
赵长河也知道两人没什么话说,就干脆提着东西,直接进了屋子。
家里房间多,两人达成共识之后,也给他留了一间房。
这几年几个孩子长大了,也都自已单独住了。
大丫二丫还是住一块儿。
三丫四丫住一个屋。
赵建军单独一个屋,建国建党是双胞胎,两人习惯住一块,也是两人一个屋。